天天看點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母用自己的愛孕育着孩子的成長。适度的愛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那些打着“愛”的名義的不恰當的行為卻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父母不允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孩子,但往往傷害孩子最深就是父母。廣州心理咨詢為您解讀:不恰當的愛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一位在校大學生寫來求助信,他覺得自己很壓抑、很苦悶,而他不知道該怎麼去改變這種局面。

他有一個對他無微不至照顧的母親,他很同情自己的母親,不忍心去傷害她。

這位母親的婚姻很不幸福,跟不适合的人在一起,吵了幾十年,後來在孩子十歲的時候,老公堅決要離婚并有了新的家庭。

生活不盡如意的母親,靠着替别人打工供養孩子,也将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在兒子身上,把所有的注意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無論是孩子的學習、人際關系,母親都很緊張。

男孩終于考上了大學,他以為自己終于可以像自由的小鳥歡快地飛翔的時候,母親竟辭職跟着來到了他的身邊。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這使兒子渴望自由的夢想成為了幻想,他說自己知道母親的良苦用心,也不忍心讓母親一個人在家鄉,可是自己卻常常忍不住對母親感到厭煩,忍不住對她發火。

他也安慰過母親,希望母親能夠回到家鄉安心生活,不再為自己操心,可是母親總有很多理由讓他覺得自己這個想法很不孝。

他感覺生活很沉重,自己如同被囚禁在地獄裡。

他也很希望自己能夠有美好的未來,但常常感到内心無力;想要成為媽媽可以依靠的男人,可現在還常常需要依靠媽媽。

這個男孩的情況是很多單親家庭、父母不和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都會出現的。

當家庭中母親與父親的關系不親密,兒子常常會替代父親的位置,成為與母親連結最緊的人,也就是說母子關系過緊,母親難以與孩子分離,孩子也難以獨立。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由于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的成長出現退化:當遇到不能讓母親代勞的事情時,會逃避、退縮、害怕、無助。

因為自己的退縮行為,産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常常感到無力、苦悶,變得抑郁消沉,情緒低落。

有些孩子因為過于被照顧,學習、社交、個人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社會功能。

母親是愛孩子,但是如果過于需要孩子,無法與孩子分離,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難以想象的。

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孩子的成長除了身體上的有形成長,還有心理上的無形成長。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而父母往往會忽略孩子心理上成長的需要,認為充足的愛和營養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其實,人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需要,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創傷就形成了。

一歲之後孩子就開始與母親分離,母子的兩人世界被打破,父親開始介入;三歲之後,孩子在父親的代領下開始接觸他人,開始社交……

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是在一步一步與父母分離,一點一點學會獨立。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能夠很好的适應社會,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成長發展來愛孩子,給予适當的訓練和教育。

如果父母一味地包辦、溺愛孩子,永遠把孩子當成“三歲小孩”對待,剝奪了孩子獨立的練習機會。

一方面可能導緻孩子的叛逆,另一方面也容易導緻孩子凡事依賴父母,無法獨立生活,成為大齡“兒童”。

家長固化要求,孩子發展受限

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氣質、個性,渴望自由的成長。

如果父母固執地用自己内心對孩子的期望去要求、教育孩子,将束縛孩子探索世界的心,不但使孩子的行為受限,也使孩子的個人能力受到極大限制。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有位女士特别想要一個女兒,在自己做女孩子的時候就幻想着有一個漂亮的女兒。

結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全家人都很開心,這位女士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但是,總是在有意無意中會把兒子當成女兒去要求,比如要求孩子要幹淨衛生,要愛漂亮,要安靜……

于是,兒子4歲的時候成為一個乖巧文靜、腼腆害羞、特别愛幹淨的孩子,遇到事情就“媽媽,我怕怕”。

孩子的父親覺得這孩子“像女孩子一樣,沒有一點兒男孩氣”。父親實在看不下,決定經常帶兒子單獨出去,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允許孩子“匪氣”一點兒。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孩子與父親的關系越來越好,也慢慢有些男孩子的特質。

青少年心理咨詢:無法獨立生活的大齡“兒童”

是以,在孩子處于孩童階段,父母應該學會覺察自己的期望,尊重孩子的本性,放開管教,讓孩子去探索他的世界。

失去自由的孩子内心難以快樂

随着孩子的成長,他所需要的自由空間也越來越多。

他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渴望,有自己的小情緒,他需要有一個安靜不被打擾、隻屬于他自己的空間。

如果父母将所有的情感和關注都投注到孩子的身上,每時每刻都想侵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會感覺自由被剝奪,心靈被禁锢,将産生沉重的心理負擔。

廣州心理咨詢提醒:家,是幸福的港灣,是溫暖的依靠,是安全感的源泉。

父母是可以給孩子帶來幸福,也是可以給孩子帶來痛苦的人。

是以,父母要學會恰當的愛,适當的放手,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的負擔。

過度的、不恰當的愛,對于孩子而言是一種沉重的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