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偷”是貶義詞、是負面标簽、是不好的行為、更是一種犯罪,尤其是為人父母的家長,對這個字特别敏感,生怕自己孩子染上這樣的惡習。

孩子沒付錢拿走超市零食,爸爸帶娃上門道歉

湖南張家界的一位普通父親,在逛完超市回家時,發現女兒身上不知什麼一份零食,不管孩子的初衷是什麼,但在爸爸眼裡,這種行為就是“偷”。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爸爸趕緊告訴女兒,沒付錢的東西不能拿回家,并鼓勵孩子說出超市的位置,最後引導孩子把未付錢的商品還回去。

或許是爸爸的态度太嚴厲,女孩走進超市就立刻把商品還了回去,還一邊抹着眼淚說“再也不拿東西了”。

在視訊的評論中,有不少網友認為爸爸太過嚴厲,那麼小的孩子或許根本就不明白什麼是偷,直接給孩子下定義并不是件好事。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網友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小惡不及時糾正,發展成大惡可能就來不及了。但不分青紅皂白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甚至傷害孩子自尊也不是好辦法。

外國一個4歲小男孩,在超市裡沒付錢就拿走了巧克力,當爸爸詢問孩子付沒付款時,孩子不以為然地說“沒有付款”并表示這隻是個玩笑。

爸爸一臉正經的認為這個玩笑不好玩,同時要求孩子把巧克力送回去。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小男孩很聽話轉身就把巧克力放回貨架,可爸爸似乎并不打算“放過”兒子,要求孩子承認自己剛才的行為就是“偷”,并且跟超市道歉。

當孩子面對一雙雙眼睛和監控時,他羞愧地低下頭。或許爸爸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但卻忽略了教育中“用力過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導緻孩子變得自卑、敏感。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這也在提醒父母,有“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意識是好的,但不能單純憑主觀意識評判孩子的行為。

父母要避免錯誤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偷”不是小事,别說放在孩子身上,就是冤枉一個成年人也會心裡崩潰的,是以這個字真的不能随便說出口,更不能随便安在孩子的身上。

隻要在“懷疑”的狀态下,父母就别給孩子定義,更不要氣急用侮辱性的話批評孩子。先弄清楚,是不是行為“偷”。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因為很多孩子不明白“偷”的含義,以為像自己家裡一樣,想吃什麼就可以直接拿,父母教育得不及時,孩子難免有誤會。

即便犯了錯,真的有了偷東西的行為,也應把重點放在改正錯誤上,而不是以成年人的身份,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和羞辱孩子。

更不要企圖通過讓孩子寫保證書、錄道歉視訊來警醒孩子,這些“記錄”隻會讓孩子更羞愧,感到丢臉、絲毫不會把重點放在改錯上。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如果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處理更妥當?

給各位家長分享下我是處理孩子偷拿東西這件事的。

老二在小超市裡拿了兩個棒棒糖,老闆娘看見了但因為關系好并沒有說什麼,回到家我才發現,我并沒有直接批評孩子,而是給他看了一個小偷偷東西沒付錢被警察帶走的視訊片段。

結果孩子轉身就跟我說,他也要被警察帶走了,因為他拿了超市的棒棒糖。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我知道孩子其實已經開始害怕了,于是趕緊安慰孩子告訴他不會被警察抓走,然後讓他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想法。

原來孩子根本就不明白偷東西是什麼意思,他以為自己是可以拿的,到這時就是家長的責任了,正好趁着那次機會給寶寶強化了物權意識、交易等各種知識。從那以後寶寶再也沒有“偷東西”。

孩子拿東西沒付錢,寶爸帶娃上門歸還道歉:認小錯防大錯

如果孩子年齡稍大,确實存在偷東西的行為,父母也不要急着批評孩子,先要清楚偷東西的原因,不要急着懲罰孩子,找到問題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

對于屢教不改的孩子,父母可以選擇适當的懲罰,不過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今日互動】

你如何看待父母說孩子偷東西這件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