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現在空巢老人在農村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這些老人平時生活很孤獨,對于孩子給予金錢上的贍養,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孩子陪伴。現在很多老人受益國家政策,即使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有養老金,是以在經濟上,都基本可以自給自足。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在城市老人,他們生活節約,沒有什麼大的開銷,有時候還會補貼孩子。雖然被孩子啃老,但是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畢竟自己的錢将來也是留給孩子的,孩子能在身邊陪伴自己。自己行動不便的時候,還能照顧自己。這樣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而還有一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這種年輕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家裡就一個孩子,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都把他當作寶貝。一個孩子,自然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在衣食住行上,基本都是享受最好的資源。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這些孩子從小都是穿着名牌,各種進口食物早就吃膩了,出門就要坐車,完全沒有走路的習慣。恰恰就是這樣的生活,讓孩子成為了蜜罐裡泡大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人間疾苦,不食人間煙火。生活習慣可以說是大人寵溺出來的,這樣的孩子不能遭受一點挫折。

孩子在被寵溺的環境長大,如果父母有一點不順從自己的意思,就會撒潑給父母,不管任何場合。經常可以在超市看到地上打滾的孩子,僅僅是因為父母不願意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父母就是無條件為自己付出的,不能有任何怨言。當然,父母也對孩子這種行為寒心,畢竟自己對孩子好,雖然不祈求回報,但是孩子對于自己,隻是當成滿足願望的機器,沒有任何感情而言。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偶爾,父母不舒服的時候,孩子也表示漠不關心。甚至在父母的生病的時候,孩子還在索要新型的玩具,或者新的電子産品,這樣的孩子,自然讓父母心裡不好受。對于教育出這樣的孩子,父母也要意識到,自身的教育也是問題。如果孩子還小,就要好好糾正孩子的性格。不然以後難受的是自己。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孝心,但是也從來都不會檢讨自己對父母的行為。在孩子面前,經常給臉色給父母看,并且沒有關心過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生病的時候,自己也不去關心,這些行為,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在長大的時候,自然也是不孝敬父母的。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先讓自己做成孩子值得學習的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對老人恭敬有加,孩子自然也是關愛老人。行動做到關心老人,也要告訴孩子,尊老愛幼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這樣給孩子理論知識。孩子從行為和理論上就更能了解如果去關愛父母。

孩子了解孝敬父母的意義,同樣的,父母也要給孩子機會。記得有個公益廣告,父母在給爺爺奶奶洗完腳之後,自己的孩子也顫巍巍的端着一盤水,告訴媽媽,自己要幫媽媽洗腳。這種時候,父母就不要拒絕孩子的孝心。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心意盡到就行了,行動不重要。這樣的想法就大錯特錯。如果父母長期拒絕孩子的孝心,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需要。或者即使自己去做,父母也是會拒絕,是以孩子就不再用行動來表達孝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同時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孩子,以後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也是給父母分擔,也是孝心的表現。

這種“不孝”正在崛起,性質比啃老還惡劣,年輕人卻不懂得知足

父母在自己身體不适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比如給自己做飯,端水,吃藥等。長期下去,孩子也知道用什麼方式去關心父母,表達孝心了。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的成長過程就像一顆種子發芽長葉子,最後長成一顆參天大樹。如果想要這顆大樹長成想要的樣子,就要及時修剪樹的枝丫。這個過程,父母就像園丁一樣,要花費時間,耐心。這個過程不能偷懶,作用也是無可取代的。

以前還有很多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和父母相處機會更加少,是以和父母不親近。是以,父母不管生活如果艱難,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才是最好的彼此的陪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