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武漢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博士後,一門心思搞科研,業餘寫稿不荒廢,努力給你驚喜。

——朱小鹿

2021年,國家實行三孩生育政策。

在大家閑聊起要不要追生二胎三胎的時候,總能聽到一種聲音:

現在生養孩子哪兒有那麼輕松,沒錢,沒精力,生三個孩子根本不敢想!

這可能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

養三個孩子,那是需要一大筆錢的。

父母都忙着去賺錢,又哪兒來的時間和精力照顧三個孩子。

是以,許多人說,多生孩子那是有錢人的事。

然而,台灣的一對80後夫妻,丈夫許弘勳,妻子郭詩薇,他們并不是有錢人。

不僅10年生了6個孩子,且隻靠自己家庭的力量撫養孩子。

有錢人才敢多生孩子的說法,被他們打破了。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許弘勳郭詩薇夫婦與孩子們)

這個家庭參加了台灣的一檔真人秀節目《誰來晚餐》,全面呈現了他們的家庭生活日常。

最大的孩子10歲,讀國小;最小的僅10個月,還不會走路。

6個孩子都是夫妻二人親手帶大,沒有老人幫忙,沒有請保姆。

一家人居住的環境雖然有些擁擠,但孩子們之間的相處卻非常和諧友愛。

牆上沒有亂糟糟的塗鴉,地上沒有散落的玩具,沙發與茶幾上也幹幹淨淨。

婆婆誇贊兒媳:“小孩都很乖,她教得很好。”

網友們直說:“這媽媽是帶娃界的天花闆。”

夫妻倆不僅沒被孩子“累趴下”,相反,他們竟然沒有生夠,還想再生一個。

作為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他們為什麼這麼牛?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許弘勳郭詩薇夫婦的家)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妻子郭詩薇是台灣新北市人,家住淡水。

39歲的她,是在醫院工作的“溫柔生産陪産員”,也是6個孩子的媽媽。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郭詩薇)

丈夫許弘勳,是一家日本房産中介公司的職員,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都靠他。

郭詩薇結婚晚,生大女兒的時候已經年近30歲,也算是高齡産婦了。

随後的9年裡,她又生了三男兩女。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許弘勳)

俗話說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家裡的幾個孩子也是如此,性格迥異,各有千秋。

大女兒許盼昕,有一頭利落的短發,這讓她看上去有些男孩氣。

雖然隻有10歲,但作為家中的老大,她已經像個小大人似的,能幫媽媽做很多事,是媽媽最得力的小幫手。

洗衣服、做飯、整理家務,獨自乘計程車去買菜,帶着妹妹坐鐵軌上學、看牙……

而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彈鋼琴。

她從4歲開始練鋼琴,已經獲了不少獎。

練琴累了,她會直接用“下腰”的動作進行自我調節。

她還是一個會思考的小孩,會清晰地分析自己彈鋼琴時遇到的問題:

“在你要從很不順,到可以聽的那個階段,會很辛苦。”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大女兒許盼昕)

二女兒許悅聆比大女兒小兩歲。

頭發梳得幹淨利落,整齊的劉海,兩個低馬尾用皮筋紮成三節,俏皮又可愛。

8歲的她特别懂事,還愛幹淨,是一名能幹的家務高手。

看到媽媽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忙家務。

她會經常主動系上圍裙,學着媽媽的樣子擦地、洗碗。

有了她的幫忙,媽媽省了好多力氣。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二女兒許悅聆)

四女兒名叫許睦暄,今年5歲,是三個女兒中的老小。

她活潑、開朗、愛笑,最喜歡跳舞。

因為學過舞蹈,是以,她可以在家裡随時随地下腰拉筋,家裡經常看得到她練習舞蹈的身影。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四女兒許睦暄)

第五個孩子是個男孩,名叫許立哲,今年4歲。

别看他是個男孩,卻不像一般男孩那樣調皮搗蛋,他的性格更偏溫柔細膩。

喜歡撒嬌賣萌,在父母和姐姐們加倍的愛護下成長。

三個姐姐非常喜歡他,總是愛打扮他,給他編辮子、穿裙子。

但他更願意黏着爸爸和爺爺。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老五許立哲)

最小的兒子許毅暟,還是個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寶寶,隻有10個月大。

他是哥哥姐姐們最愛的、會哭會笑會動的“大玩偶”。

他是在爸爸和哥哥姐姐的圍觀下,在家裡的浴室出生的寶寶。

生産時,丈夫在身後懷抱着郭詩薇,四個孩子圍在浴缸邊。

在助産士的指導與幫助下,六寶順利出生。

聽着六寶的哭聲,姐姐們激動地對五弟說:“他好可愛!立哲,你要當哥哥了,開心嗎?”

許弘勳緊緊地擁抱着郭詩薇說着“辛苦了”,此時此刻,心疼與幸福交織在一起。

安撫完妻子,他對孩子們說:“我們一起為弟弟唱生日歌吧!”

一家人用歌聲歡迎六寶的到來。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老六許毅暟)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無法出鏡的老三許沛陽。

他是許弘勳郭詩薇夫婦心中永遠的傷痛。

2014年的那天早上,郭詩薇一直清晰地記得。

她像往常一樣在照顧出生40天的兒子許沛陽,孩子突然就沒了呼吸和心跳。

夫妻二人急忙把孩子送往醫院搶救。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老三許沛陽)

回憶起孩子的事,郭詩薇淚流滿面。

孩子小的時候,做父母的最怕聽到孩子的哭聲。

孩子一哭,大人就着急,不知道孩子想幹什麼,也擔心孩子是不是病了,哪裡不舒服。

可郭詩薇說:

“那個時候,我天天希望能聽到我孩子的哭聲,從沒有那麼期待孩子哭過。”

孩子住了一個多月院,她每天都在祈禱他們的孩子能醒過來,能大聲哭鬧。

可她這個看似簡單的願望最終沒能實作。

許沛陽沒有醒過來。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郭詩薇回憶失去兒子許沛陽)

孩子的離去,對許弘勳郭詩薇夫婦的沖擊很大。

他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第一次認識到,生命會有超越我們可以控制的部分。

夫妻二人第一次有同樣的感覺:原來孩子會呼吸是恩典,會哭泣是恩典,會哭鬧也是恩典。

這也讓他們非常珍惜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時間。

哪怕再苦再累, 也要盡量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全部的愛。

不過,盡管老三已不在人世,但家人心中永遠有他的位置。

當别人問起家裡有幾個小孩時,家裡的每個人都會回答:“六個。”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在失去一個寶寶之後,夫妻二人格外珍惜每個生命的到來,他們覺得能陪伴孩子長大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是以,生完六寶後,郭詩薇并沒有讓公公婆婆過來幫忙。

她堅持自己帶孩子、輔導孩子,她要給子女最好的照顧與陪伴。

丈夫上班,她一個人每天圍着五個孩子轉,每天過着“一打五”的生活。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郭詩薇每天“一打五”的生活)

對寶媽來說,照顧一個寶寶有時候都會讓人崩潰。

而她一下子照顧五個,可以想象得到,家裡肯定是亂糟糟的場景。

然而,他們的家并沒有出現這樣的畫面,反而處處都很整潔。

正如她婆婆說的那樣,媽媽教得好,是以小孩們都很乖。

照顧五個孩子,郭詩薇常常是身兼數職。

她是奶媽,保姆,司機,家庭老師,調解員,也是孩子們的朋友。

是以,她練就了一身本事。

一日三餐,照顧小嬰兒是她份内之事。

除此之外,郭詩薇還要負責孩子們的課程輔導,包括識字、算數作業。

在大女兒練琴時,再抽空去輔導大女兒彈鋼琴。

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她會悉心指導孩子們。

做這些事的時候,往往要兼顧調解孩子們之間的小沖突。

不管孩子們鬧成什麼樣,她始終保持情緒穩定,平和又耐心地跟孩子們講道理。

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沖突時,她不會因為誰大就訓斥誰,也不會因為誰小就偏向誰。

她善于引導,而不是去當裁判。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郭詩薇輔導大女兒彈鋼琴)

有一次,二姐許悅聆搶走了五弟的玩具。

愛撒嬌的許立哲急匆匆地跑到郭詩薇那兒告狀:“剛剛姐姐搶走我的東西。”

郭詩薇沒有去訓斥姐姐,而是告訴兒子:“你這樣哼哼唧唧,沒人聽得懂你想說什麼。”

媽媽告訴他,遇到事情不需要大呼小叫。

隻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别人知道自己對這件事的态度。

在媽媽的指導下,許立哲走到姐姐面前,一臉嚴肅地說:“姐姐,我不喜歡你搶走我的東西。”

二姐許悅聆默默地把玩具還給了弟弟。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郭詩薇引導兒子處理問題)

這時,郭詩薇才對二女兒許悅聆說:

“你喜歡弟弟搶走你的東西嗎?不喜歡的話,請你跟弟弟道歉。”

于是,兩個孩子之間的沖突就這樣輕松解決了。

在生活中,如何教孩子學會溝通,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其實,最好的方法不是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照着做。

而是引導他們向正确答案靠近,自己做出選擇。

郭詩薇的方法,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學會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貼在牆上的薪水登記表)

很多父母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因為他們總嫌孩子做得不好。

郭詩薇相反,家裡的孩子們都要做家務,而且是讓每個人主動參與進來。

她說:

“在他願意幫忙和有能力幫忙的時候,就讓他去做家務,不要在乎做得是否完美。”

郭家的孩子到4歲的時候,就有資格加入“做家事賺薪水”的行列。

孩子們可以自願地搶着做家務。

這個家務不是白做的,是要賺薪水的。

在孩子多的家庭,可能大一點的孩子幹活比較多,會有吃虧的心理。

在郭詩薇的家裡,誰做家務最多,誰就能賺最多的零花錢。

家裡的牆上有一張家務薪水記錄表,記錄着孩子們做家務的情況,和對應的能賺到的錢。

每做一次家務就在表格中畫一個圈,兩個圈換一個對号,一個對号可以換5元。

也就是說,每做完兩次家務,可以換台币5元。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做家務的二女兒)

大姐、二姐幫媽媽做家務最多,攢下的錢也最多。

這種獎勵制度,調動了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也督促他們更願意積極地去承擔家務。

家務有孩子們分擔,郭詩薇也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些别的事。

而孩子們體會到做家務的辛苦,也會珍惜自己的勞動,不會讓家裡變得一團糟。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薪水表内容)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在郭詩薇家裡,孩子們經常把“我愛你”、“謝謝你”挂在嘴邊。

孩子們毫不吝啬表達自己的愛意,他們互相贊美和感謝。

而且這種表達是發自内心的,并非隻是一種簡單的形式。

晚上,爸爸工作一天辛苦地回到家。

孩子們會排着隊在門口歡迎爸爸,然後一一擁抱爸爸,表達感謝。

大姐許盼昕還自己作曲,用鋼琴彈奏寫給爸爸的歌,和弟弟妹妹一起唱:

“感謝爸爸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為我們擋風遮雨……謝謝你的付出。”

這一刻的父親,不管多辛苦,心裡肯定充滿了幸福。

不管多疲憊,也會被孩子的愛意驅散得無影無蹤。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孩子們唱歌感謝爸爸)

孩子們之間也常常因為互相幫助而表達感謝。

郭詩薇帶孩子們去超市購物時,都是讓孩子們決定買什麼。

因為孩子們看中的東西,最後都是用自己零花錢付款。

如果自己的錢不夠,姐妹之間可以互相幫助。

老四喜歡上一個卷筆刀,當她想買時,發現自己的錢不夠,她猶豫買還是不買。

此時,身邊的二姐說:“我可以資助妹妹20元!”

每天晚餐的時候,郭詩薇會引導孩子們對要感恩的人表達感謝。

那天,四妹說自己最想感謝的是二姐。

當媽媽問她為什麼時,她說:

“姐姐讓我感覺很被愛。”

一個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内心是富足的,充滿自信和陽光的。

是以,家裡雖然孩子多,但是非常和諧,每個孩子都懂得謙讓和感恩。

哪怕為孩子做了一件很小的事,孩子也會感恩在心。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吃飯時間)

爺爺生日那天,在飯桌上,孩子們一一搶着感恩爺爺。

謝謝阿公陪我摘樹葉。

謝謝阿公陪我去兒童樂園玩。

謝謝阿公帶我去圖書館。

謝謝阿公念書給我聽….

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因為孩子的内心感受到了爺爺對自己的那份愛。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看到郭詩薇将孩子們教育得如此有教養,知感恩。

再看看她和孩子們之間的相處模式,你會覺得,郭詩薇一定是在父母的呵護之下長大的。

其實,不是。

可以說,她的原生家庭讓她很受傷。

郭詩薇與媽媽的關系一點都不親密,自小沒有得到過母愛,也從來沒有見過爸爸。

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她,就把她送到了保姆家。

直到國小二年級,她才回到媽媽身邊。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保姆媽媽〈左〉)

幸運的是,保姆對她很好 ,甚至比對自己的親生女兒還好。

小時候,她最愛吃雞腰,保姆就每天早上去市場買雞腰給她。

她那時候覺得,保姆才應該是自己的媽媽。

因為和媽媽沒感情,回到媽媽身邊後,母女倆沖突重重。

高中的時候,她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原來媽媽沒有結婚,自己隻是一個私生女。

考大學前夕,她和媽媽因為一件小事爆發争吵。

她離家出走,無處可去,是大姐(保姆的大女兒)伸出了援手。

考上大學後,因為沒錢交學費而面臨退學的困窘。

這時,又是大姐幫助她,給她交了學費。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夫妻倆和大姐夫妻)

保姆一家人給了她無條件的愛,回憶過去,郭詩薇說:

“跟奶媽一家生活在一起,讓我感覺我是被接納,給了我很大的安全感,讓我知道自己不是‘多出來的孩子’。”

因為這段經曆,讓她深深地意識到“養比生大”。

“長大之後,知道自己的親生媽媽有她的苦衷,或者是她的辛苦。

可是老實說,孩子很單純,就是你陪他的時間多,你在他身上付出的心血,你為他流的眼淚,你為他的一颦一笑,

他也會有感動,其實這個關系就會很深厚。

是以,我那個時候就決定,我有孩子我一定要自己帶孩子。

我絕對不要請保姆帶,因為我知道,養比生大。”

不過,因為媽媽的情感經曆,長大後的郭詩薇不相信愛情,也不敢愛,更不願意生孩子。

直至遇到老公許弘勳。

他的愛,讓她打開自己的心,接納愛情。

她開始相信,世上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

能和一個真心愛你的伴侶組成一個溫馨的家,足以抵擋人生所有的殘酷。

許弘勳出生在一個父母恩愛的家庭裡。

雖然家庭不富裕,但父母相愛彼此扶持,将兄妹幾個全都培養成人。

這讓他對婚姻生活有了現實的參照物,對經營好自己未來的婚姻充滿自信。

當他遇見郭詩薇,了解郭詩薇的經曆後,他說:

“或許我無法了解你,但我會陪你一起走下去,慢慢了解你,認識你。”

他的告白,打動了郭詩薇,她接受了這段感情。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許弘勳郭詩薇年輕時)

孩子是她和老公愛情的結晶,也是她相信愛且自愈的見證。

尤其是,當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夭折的時候,郭詩薇内心充滿了自責和愧疚。

公公和婆婆都在第一時間趕到了醫院。

面對傷心又自責的兒媳,婆婆上前緊緊擁抱郭詩薇,安慰她說:“這不是你的錯。”

公公也在一旁跟着說:“不是(你的錯)。”

那一刻,她終于感覺自己沒有被抛棄,感受到被愛,這讓她的内心充滿安全感。

媽媽當年丢下她的傷,此後也被治愈。

講述這段經曆時,郭詩薇平和又幸福:“原來他們真的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郭詩薇公公婆婆)

愛給了她抵禦一切的力量,她不再怕失去。

是以,他們夫妻決定多生幾個孩子。

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人生的恩賜,把孩子健康平安長大當作一種恩典。

但是,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卻持反對意見,總是委婉地勸說他們不要再生了。

他們擔心,生這麼多孩子,未來肯定會很辛苦。

爺爺說:“一部車子隻能坐7人,再多生真的就坐不下了。”

奶奶說:“等到孩子上大學,難免會背負沉重的助學貸款,不希望孩子們大學一畢業就背債。”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爺爺和孫子)

對于沒有給孩子足夠多的物質,爸爸許弘勳有自己的見解。

他說:

“能讓孩子們在物質和陪伴上達到平衡就夠了。”

除了負責賺錢外,隻要丈夫有時間就會幫郭詩薇帶孩子。

魯迅先生曾經說: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當你想起父母的時候,你的内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

進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是以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是以,許弘勳不覺得家庭中物質最重要。

他和郭詩薇一樣,始終認為陪伴和愛最重要。

對于經營婚姻,他認為:“夫妻之間扶持包容,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

他不隻是說說,更多地是去做,這給了郭詩薇敢多生孩子的底氣。

郭詩薇時常會在周末時,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或者交給丈夫帶,她一個人去享受周末的獨處時光。

每到這時候,她會找一間安靜的咖啡廳,看本書充實自己。

或者幹脆就發發呆,悠閑地度過一個下午。

此時的她,不再是6個孩子的媽媽,而是她自己。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從繁瑣的家庭生活中抽離出來,盡情享受這難得的休閑時光,緩解生活的倦怠感。

這是郭詩薇給自己最好的愛。

因為一個人隻有好好愛自己,才有力量去給家人更好的愛。

這也是郭詩薇生這麼多孩子,依然可以在家庭、工作、孩子之間遊刃有餘地穿梭,沒有出現失衡或者雜亂局面的原因。

生活中的每一面,她都做得恰到好處。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在真人秀節目中,還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孩子們鬧着想看爸爸向媽媽求婚的場景,本以為,爸爸不會把孩子們的話當真。

但沒想到,爸爸許弘勳竟然真的偷偷準備了!

他趁着郭詩薇睡覺時,偷偷量了她的手指尺寸,然後買好了戒指。

接下來,他策劃周末全家去露營。

39歲媽媽,10年生6娃,為省錢浴缸生子,逼瘋公婆,卻還想再生

(全家露營)

露營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篝火旁邊玩遊戲。

許弘勳故意輸了遊戲,然後接受懲罰。

他從包裡拿出一個小盒子,說這是給媽媽的餅幹。

結果郭詩薇打開盒子,竟然看到一枚戒指。

在孩子們的驚呼聲中,他重新向妻子求婚:

“這些年你辛苦了,剩下的日子,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

“我願意,我願意!”

結婚多年後,一句“我願意”比“我愛你”更能打動人心吧。

現實中有多少人,還願意在婚姻多年後毫無怨言地說出“我願意”三個字呢?

是以,很多時候,不多生孩子,未必是沒有錢、沒有精力照顧的問題。

而是婚姻中,女人有沒有安全感的問題。

在婚姻中, 男人能給女人足夠的安全感,不管貧窮與富有,女人都願意生孩子。

因為她知道,有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兩個人站在一起就是銅牆鐵壁,生活沒有什麼闖不過去的難關。

多生一個孩子,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相反,本應是兩個人的婚姻,卻隻有女人一個人孤零零地承受風雨,她又哪兒來的力氣和勇氣與困難抗衡。

說到底,女人甘願生孩子的勇氣,始終來源于男人。

作者:朱小鹿&三燕公子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