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文/小雪媽媽

沒有“挨過揍”的童年是不完美的,對于孩子來講很少有不被父母揍過的,小孩子大都比較頑皮,也特别容易惹父母生氣,或多或少父母都有揍過孩子,隻不過有的是象征性做下樣子,而有的則是下重手。

那麼孩子犯錯了适合“棍棒教育”來懲戒嗎?對此我的看法是,能不打盡量不打,棍棒教育屬于最直接但傷害又最大的方法。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萌娃犯錯被抓包,立馬大喊“媽媽愛你!”試圖喚醒母愛

網上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視訊,“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一位遼甯媽媽在客廳找兒子沒找到,心裡面就咯噔一下,感覺到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拿着手機跟随鏡頭就來到了家裡的角落,掀開門簾隻見兒子扭過頭,立馬大聲呼喚“媽媽(我)愛你,媽媽愛你”,邊喊邊往外逃竄。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媽媽定睛一看,原來兒子把爸爸的手套,放進大水瓶裡玩,氣得媽媽當場火冒三丈,忍不住想要揍兒子一頓,而兒子已經在客廳裡到處躲藏,邊跑邊呼喊“媽媽愛你”,嘗試喚醒母愛。

看完這個視訊網友們也是樂得不行,有網友說:“我兒子也這樣,但該打還是要打!”,也有網友表示:“最甜的孩子挨打輕!”

不過總的來講,這也算是媽媽和孩子相處的一種模式,孩子在第一時間看到媽媽,就知道自己做錯了而且要被懲罰,怕被打隻是下意識反應,但内心知道自己是做錯了的,說明媽媽教育得還是比較到位的。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小孩子哪有不調皮的,犯錯更是小孩子的“特權”,但家長也要學會區分,小錯誤可以通過溝通、說教、吓唬的方式教育,但大錯誤一定要嚴厲地批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能不打一定不要打孩子。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聽話懂事,但面對孩子的錯誤,也不要着急上火去揍孩子,打的時候容易,但孩子被打出心理陰影,甚至出現性格問題,那傷害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要記得住手

第一,父母稍微一嚴厲,孩子就被吓得往後退

小時候有個夥伴,他父親脾氣非常差,每次隻要犯錯必是一頓毒打,有次小夥伴家沒人帶我們去他家玩耍,臨時他父親回來,現在都能記得他恐懼的眼神還有發抖的身體。

父母經常打孩子,看似孩子聽話了,但其實對孩子的性格傷害很大,内心缺乏安全感,感覺随時随地都有可能挨打,看到父母更多的是緊張不安而并非愛的港灣,這種情況下父母在打孩子,隻會把孩子的性格壓到極緻。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會變得軟弱退縮,過度緊張的情緒讓大腦思考也會變遲緩,尤其是父母的施壓,讓孩子産生不自信、沒主見,一生都很難硬氣起來。

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應該是自然的,有玩鬧有嚴肅,但不應該是“驚弓之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了,父母一定要及時住手,再打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會出現問題。

第二,父母揍孩子,孩子一聲不吭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一般孩子挨打,心裡面都非常地害怕,基本上都嗷嗷大哭,代表着孩子心裡面是恐懼的。但如果孩子被打的時候,一聲不吭也不逃脫,那說明孩子心裡面是有怨氣的。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小脾氣的,你越是打他心裡面越是不服氣,狠、不服、怨氣都會慢慢積攢起來,将來某天會徹底爆發,而那個時候也是你和孩子關系破裂的時候。

我就見過這種情況,父親經常打兒子,兒子已經無所謂了,嘴邊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怕啥,最多再挨一頓打就是了!”,犯錯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到這種情況孩子就很危險了,父母一定要住手了。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第三,父母打孩子,孩子有試圖反抗的眼神和動作

孩子特别小的時候,挨打心裡面更多的是害怕,大一點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再去打孩子真就不合适,如果孩子挨打後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甚至表露出兇狠的眼神,試圖想要反抗,那個時候親子關系就已經出現大問題了。

青春期孩子本來就叛逆,父母還通過“棍棒教育”不僅沒效果,反而會激化沖突,讓彼此之間徹底沒法溝通,孩子隻想逃離父母,逃離原生家庭。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溫柔且堅定,才是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要開始,相當于建房子,一開始地基打好了,到了高層怎麼蓋都不會歪,從小就注重教育方式的學習,孩子長大自然不會犯大錯。

溫柔且堅定的教育理念,一直以來是我推崇并且在實施的,溫柔指的是日常和孩子相處模式,通過溝通、陪伴、講道理的方式,給孩子 灌輸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思想,教會孩子很多道理和方法。

孩子被打後出現這3種反應,父母一定記得住手,娃已經承受不住了

堅定是面對孩子犯錯,堅持原則幫助孩子改正的态度,小錯誤口頭批評,嚴肅表情吓唬都可以,大的錯誤懲戒、科學訓斥根據情況來。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長教育問題不同,這就需要父母根據自己的了解來制定方法。

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定不要打孩子,我相信隻要前期我們多一些耐心,把孩子給規矩立好了,那孩子今後的成長會越來越優秀。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孕産育兒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