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相信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句話:“不好好讀書,就把你送到工地去幹活。”

這句吓唬孩子的話,很多家長說過卻不一定會這麼做,畢竟不舍得讓孩子吃苦。不過也有的家長比較實在,孩子不想讀書,他們真的将孩子送到工地體驗生活。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四川雅安一名讀四年的國小生,還沉浸在寒假的快樂中,即便開學了一兩個禮拜了也沒有收心,孩子的父親稱,孩子不想上學,向老師請假回家玩。

讀書在家長看來是舒适惬意的,但是在不同孩子的眼裡,對于讀書也有自己的了解,喜歡讀書的孩子,自然會有孩子不喜歡讀書,考試、作業、上課都可能讓他們提不起興趣,這名向老師請假回家玩的國小生就是後者。

作為家長,自己每天辛苦幹活,将孩子送到學校讀書,不就是希望孩子好好上學,将來考個好的大學,畢業之後有份穩定的工作嗎。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家長的想法是好的,但隻有十多歲的孩子哪裡懂得父母的心思,也很難體會父母的用心,他們不知道沒有學好文化,沒有學曆意味着什麼。

但是家長太清楚沒學曆的苦了,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這位父親沒有勸說孩子回去讀書,而是直接将他帶到自己上班的工地挖溝,讓他體驗生活。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戴着安全帽,在路邊的水溝中挖土。還在讀四年級的孩子,應該比較少幹這種力氣活,才一兩個小時就覺得很辛苦,不久就大汗淋漓。

第一次知道在工地幹活多辛苦,這名學生後悔了,最後直接崩潰,連忙向父親求饒,哭着要回學校上學。

經過這件事,想必這個四年級的學生不敢再随意請假回家玩耍了,因為爸爸會有對付他的辦法,會直接讓自己去工地體驗一下生活。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國小生不願上學,父親直接讓他去工地幹活,這樣的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讨論。有的網友風趣地說,這種教育方法略有瑕疵,萬一孩子愛上了挖溝咋整啊!認可這種教育方式的網友則稱,男孩子這樣教育沒問題,值得提倡。

家長讓孩子體驗勞動達到教育的目的,我是贊同的。

古人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很多人年少的時候不了解,了解的時候已經不再年輕。

可憐天下父母心,天底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長大後可以出人頭地,但是孩子在學生時代,偶爾會排斥學習,有叛逆期,甚至将父母的話當作耳邊風,如何引導孩子将心思和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是大多數家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孩子不愛學習,和大人不想上班是差不多的,如果我們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就能了解他們為何會抵觸了。

大多數孩子不愛學習,甚至厭學,多半是對學習沒有什麼興趣,或是在學習上沒有什麼優秀的表現,沒有獲得正向激勵。

如果家裡的孩子不想學習,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這個問題處理起來比較棘手,你跟孩子講讀書的重要性,講一些大道理,孩子聽不見去就起不到作用。

讓孩子參加勞動,雖然方法比較笨,但效果立竿見影,千百次的說教,或許不如讓孩子體驗一次勞動有效。

國小生厭學,被爸爸送到工地挖溝求饒,千百次說教不如一次勞動有效

勞動的苦,苦在需要付出力氣,甚至是腰酸背痛;學習的苦,苦在需要動腦筋,需要長期的堅持。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體驗了兩種不同的苦,相信多數學生都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不過,需要提醒一下家長,勸孩子好好讀書也好,讓孩子去工地幹活也罷,不要給孩子灌輸“讀不好書就隻能在工地幹活”這種思想,十多歲的孩子,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慢慢形成。

灌輸錯誤的思想,就不能培養出正确的三觀。

身份無貴賤,職業無高低,不能讓孩子對勞動産生歧視,合法的職業需要每個人尊重。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現在好好讀書,未來有更多的職業選擇,現在好好學習,将來可以走得更遠,實作自己的人生抱負。

提醒家長一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上學,除了讓孩子體驗勞動,積極引導,讓孩子對學習産生興趣,獲得激勵同樣重要。

互動話題:孩子不想讀書,被父親送到工地挖溝體驗生活,你支援嗎?

文/飛魚談教育,喜歡分享教育内容、學生校園生活,歡迎關注、分享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