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真的做到幫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好書分享:《非一般的國文課》

春暖花開,正是讀書好時節,今天播報君要給大家推薦好書——《非一般的國文課》系列叢書。

他真的做到幫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好書分享:《非一般的國文課》

《非一般的國文課》系列叢書共分為三冊,針對十二本不同類型的經典文本,由十一位全國的優秀教師、詩人、作家及專家教授編寫了十二堂課妙趣橫生的名著導讀課程。每本名著由一位主講老師帶領學生從興趣出發,走進名著中豐富多彩的世界和曆史。

他真的做到幫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好書分享:《非一般的國文課》
他真的做到幫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好書分享:《非一般的國文課》
他真的做到幫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好書分享:《非一般的國文課》
他真的做到幫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好書分享:《非一般的國文課》

在不同的名著導讀課程中,各位老師将帶領學生将名著閱讀由課内轉到課外,切入點新穎有趣(故事、童話、遊戲;問題、話題等),使得學生願意去了解書中内容;成體系的推進閱讀内容,以一兩種基于學生立場的閱讀方式的實踐,帶領學生讀名著以及類似的文本;以老師自身學養和對名著的體悟,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我發現與認知。每本書的解讀以“有趣、有序、有料”為宗旨,展現講師個人風格與文學品味。

作者簡介

江弱水,現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西同步與位移》《古典詩的現代性》《湖上吹水錄》《詩的八堂課》《十三行小字中央》《指花扯蕊:詩詞品鑒錄》《言說的芬芳》等。曾獲第十五屆華國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文學評論家獎。《詩的八堂課》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好書”。

王崧舟,教授、特級教師,現任教于杭州師範大學。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教育部中國小名師領航工程實踐導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鋒。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教育學會國小國文教學分會副理事長。開創“詩意國文”教學流派。

連中國,特級教師,中國國文報刊協會寫作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國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秘書長、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國文市級教研員、北京四中首屆人文班班主任及國文教師、北京四中首屆道元班國文教師。出版教育教學專著《喚醒生命》《國文課》《國文課Ⅱ》《國文課III》等。

常立,複旦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著有《我想象》《讓我們把故事說得更好》《消費浪潮與文學潛流》等著作,《從前,有一個點》《很久很久以後》等童話集,《如何讓大象從秋千上下來》《我家有個小神仙》《黑夜的孩子》《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等圖畫書,《誰請我們吃大餐?》等兒童劇本,《故事裡應該有怪獸》等小說,譯有《會消失的湖》《夏天守則》《蝸牛去漫遊》《生命的歡歌》《我對世界說》等圖畫書。

劉握宇,愛荷華大學曆史學博士,任教于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南京中心等機構,主要研究近現代中國史,講授課程涉及中國近現代史、中美關系史、當代中國研究等領域,在國内外發表和出版相關文章與譯著若幹。

郭初陽,國文界新生代領軍老師,國文課堂的革命者,專注于中國小國文教學領域,著有《言說抵抗沉默》《颠狂與謹守》《大人為什麼要開會:運用規則獲得自由》《一個獨立教師的國文之旅》等。

顔煉軍,任教于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已出版著作《象征的漂移——漢語新詩的詩意變形記》《詩的啤酒肚》《世上謾相識》等,另編有《張棗詩文集》(五卷本)等數種。

王小慶,自由教師,曾任杭州市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綜合研究員、北京源創圖書副總編。長期以來關注教育人文,對中英文詩歌尤其是兒童詩歌着力較多,曾編、著、譯教育書籍多種,著有《帶着思想去評課》《好用的英語教學遊戲》《日有所誦 英文誦讀》《國小生葉聖陶讀本》,譯有《教學與行為幹預(RTI)》《學生教我做老師》等。

西渡,詩人、詩歌批評家,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詩集《雪景中的柏拉圖》《草之家》《連心鎖》《鳥語林》《天使之箭》《西渡詩選》,詩論集《守望與傾聽》《靈魂的未來》《壯烈風景》《讀詩記》等。曾獲劉麗安詩歌獎、《十月》文學獎散文獎、東蕩子詩歌獎批評獎、揚子江詩學獎、昌耀詩歌獎等。

黃曉丹,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博士,師從葉嘉瑩,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通路學者、江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京報》專欄作者。主要研究唐宋及清代詞學、明清女性寫作,著有《陶淵明也煩惱——給家長的傳統文化啟蒙課》。

舒羽,詩人,作家。著有《舒羽詩集》《流水》《做一隻充滿細節的蝸牛》等。曾任浙江電視台主持人、制片人,2011年創辦素有杭州文化坐标之稱的舒羽咖啡館,2012年創辦一年一度的大運河國際詩歌節。

精彩内容搶先看

向上滑動閱覽

“你負責你的高貴,我負責幫你拿分!”

從教二十多年,他真的做到幫助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

(副題:有素養,豈無分數)

2007年,連中國建立北京四中首屆人文實驗班,并擔任班主任。三年中,這個班不但沒有補過一節課,而且利用平常的節假日與寒暑假出行7次,組織人文遊學活動,行數十萬公裡,跨越了祖國的十幾個省市。而就是這個班,2010年聯考中,國文平均126.5分,全班30人,總共有12人考入清華北大,一人考入哈佛大學,一人考入伯克利大學。

連中國,原北京四中國文教師,現為北京市教研員;他不加課、不補課、甚至不考試,高呼“向國文素養要聯考成績”,創造了國文聯考奇迹,名震北京城;面對學生的困惑,他總是自信地說,“你負責你的高貴,我負責幫你拿分!”

這一次,我們将帶領大家走近連中國老師,走近他的名著閱讀課,看看他是如何開展《駱駝祥子》教學,帶領孩子們“站着把分拿了!”

我們的閱讀政策

我們借助名著,帶動“人”的成長。“人”的成長在我這裡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有利于自身考試成績、閱讀能力的成長;二、有利于自身真正内在的發育。關于《駱駝祥子》的閱讀,或者說關于名著閱讀,應該主要把握三個次元:怎麼讀、讀什麼、讀出什麼。即師生在“怎麼讀”的整體規劃中,把握整本書閱讀的内在節奏,詳略得當、有所側重地把握“讀什麼”的問題,強調師生的生命體驗,努力追求“讀出什麼”。

推動整本書閱讀,還應解決六個問題:一是讀出趣味,讀書要好玩,讀書要有趣,讀書要讀得興緻勃勃;二是掌握讀書方法,其實讀書方法不是全學老師,老師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鑒,更重要的是同學們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三是做到反複關聯,意思是讀書要發生于自己内心深處,讀一本書,如果不能跟自己相關聯的話,可能收效寥寥;四是做到逼近作品,我們在讀書的過程當中要不斷靠近作品裡面非常宏大關鍵的東西,但現實中限于種種條件,有時做得還不夠,随着生命體驗不斷地累積,我們應該能夠做到的是不斷地去逼近一部作品内在最重大的部分;五是做到宏微關照,就是對作品宏大的主題的了解,要與作品裡的細節合在一起,沒有語言的關注就沒有真正的了解,宏觀與微觀要互相結合;六是做到資源整合,在閱讀過程中,讀者要把有益的資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這樣閱讀效果會變得很好。

車的隐喻性

我們可以從“車”這個線索來窺視祥子堕落的原因。祥子的“車”富有很強的隐喻性。祥子第一次買到自己的“車”的時候,“車”不僅是他的職業理想,更是成就了他的生命理想。祥子對“車”的态度和看法,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從生命理想、職業理想、職業追求,逐漸演化成職業需要,甚至生存需要,直到最後徹底放棄。他最終不肯使一點力氣,徹底無賴化。

人車一體

我們來看祥子第一次買到車的時候,他祥子“忽然想起來,今年是二十二歲。因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好吧,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車的,好記”。老舍這句話真的是閑來之筆嗎?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句話是多麼的重要。今天買上了新車就算生日,他的生日也是車的生日,祥子的生命和精神與車的生命和精神達到了一種高度的契合,是以人車已經一體。

你與一個事物之間如若産生了一種進階的生命關系,就是你跟這種事物之間産生了一種無縫的、天然的、内在的關聯。在你作用于此種事物的時候,此種事物與你具有了一種巧妙的關聯,它能夠把你的精氣神,把你心頭的願望,包括你生命的理想、你的價值、你的尊嚴,都充分地展現和表達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應該有自己的“車”。有的人幸運地遇到了自己的“車”;有的人不幸,一生都不能與自己的“車”相遇。

如若深入一部作品之中,我們就會發現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偉大的作品,它當然沒有在說你,可是當你深度走進作品的世界,分明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每一個步入作品深處的人,都有可能和這部作品之間産生一種個人式的關聯,一種内在生命式的關聯。這是閱讀當中非常有趣的、很有價值的事情。

對社會的控訴

我們需要關注祥子丢車後的狀況。丢車之後祥子怎麼說的呢?祥子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一切了。大家注意看,老舍在文中反複用一個詞——“憑什麼”來寫祥子的心聲。“憑什麼”,是人對社會最大的一種控訴,也是最強烈的一種反應。人一般什麼時候容易說這樣一句話?當社會處在一種野蠻的,無法律、無制度、無規範、無限制的,弱肉強食的叢林規則當中,這句話就容易被說出口。憑什麼?其實霸道者什麼都不憑,他就要這麼做,他就能這麼做,他就可以這麼做!當兵的把祥子的車搶了去,憑的是蠻力、武力以及背後隐藏的權力,祥子鬥不過,是以祥子的車被搶走了。這件事對祥子的性格、狀态都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祥子到駱駝祥子

從祥子到“駱駝祥子”,我覺得是祥子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是他一生當中一個重要的标志。這時候他的人生理想已經變成了現實目标,再也沒有精神性質的内容存在。後來從現實目标再進一步演化,又演化成他的生存下去的條件,是以祥子是一個有精神意義的人;而“駱駝祥子”則是他高度現實化、目标化之後變成的一個人。大家知道祥子後面還在變。

祥子被“駱駝”化了之後,車,已經變成了祥子純粹掙錢的工具,變成他的一種非常現實的目标;錢,已經是第一位的、壓倒一切的東西。當然祥子的做法也就變了,因為他的精氣神在逐漸地消退,理想的光芒也在逐漸地消退,現實目标裡頭有更多唯利是圖、現實生存的需要——“我要不是為買車,決不能這麼不要臉!”在祥子拼命掙錢想再度買車的時候,已經與别人發生了很多沖突。

走向堕落的基礎

“自己一切的努力隻為别人來欺侮”這是在被孫偵探搶了錢之後,祥子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這個結論否定了祥子此前的“理想主義”與“精神追求”,否定了人的踏實、認真、坦誠與努力。自己艱辛的努力所建構出的成果,自己沒有絲毫保護的能力,隻要一遇到野蠻無理的外力,就被劫掠而去,這樣的社會,想想還是一個良性的社會嗎?如果這樣的社會基礎與狀況存在,那誰還去努力?誰還願意真誠地去努力?一個人開始認定這樣的判斷,他自然便會誕生無賴氣;社會上的許多人都這麼判斷,整個社會就會無賴化。

在一個社會中,一個人所得出的“基本結論”,往往會決定他的根本性選擇與方向。當然,此後祥子在種種遭遇後所得出的一個個結論,漸漸構築着他最終走向堕落的基礎。

關注細節

我們看祥子的變化時,要認真關注細節,體味細節。這些細節,才是大作家與普通寫作者的根本差別與重要分野。

他跑得還不慢,可是不能白白的特别加快。座兒一催,他的大腳便蹭了地:“快呀,加多少錢?”沒有客氣,他賣的是血汗。他不再希望随他們的善心多賞幾個了,一分錢一分貨,得先講清楚了再拿出力氣來。

在這樣的細節裡頭,我們能夠看到祥子的精神之光幾乎已經熄滅了,祥子已經完全地現實化和平庸化了,他“也不比他們壞,就是那麼個車夫樣的車夫”。老舍的觀察深入,對人的把握入木三分,再加之其語言極具雕摹力,令人讀後咂摸不盡。你在社會上慢慢地與别人相處,你會發現有的人就是這樣,比如說他是個科技工作者,他不比别的科技工作者好,也不比他們壞,他就是那麼個科技工作者樣的科技工作者。

出于職責或敬意讀經典作品是沒用的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曾經說過:“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在我們一起閱讀《駱駝祥子》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是的,作品與你自己建立了個人關系。這種建立在閱讀中的關系至關重要。這樣一種閱讀,也就是我前面強調的——反複關聯,“與己關聯”的閱讀對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是有重要作用的。是如若僅僅因為考試而去讀一部作品,這樣的閱讀對于你自身而言,可能是意義寥寥。而内心燃燒蔓延的焦慮,不僅破壞了我們的内心結構,同樣也燒壞了我們應有的頭腦。

(本文整理自連中國《社會成長秘史——讀老舍》,選自《非一般的國文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