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歲195cm,專家提醒: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天賦異禀”背後,是讓人痛苦的内分泌疾病。

現在小孩們越來越高,站在國小門口的“接孩大潮”中,可以發現不少孩子比普通成年人還要高出一大截。

河南新鄉一名男孩,才12歲,身高已經達到了195,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骨齡檢測,顯示骨齡正常,這孩子還有得長。

杭州也有一名12歲的男生,正在上六年級的他身高已經長到了191,老師站在旁邊還要比他矮兩個頭。不過據了解,這個孩子的媽媽身高170,爸爸183,不得不讓人感歎,基因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12歲195cm,專家提醒: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圖源:微網誌截圖

我們知道,身高與遺傳和後天因素相關,但是如果父母身高一般,孩子身高卻很出挑,那麼就需要警惕了!

曾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而引起媒體關注的胡森·百賽德,身高6英尺5英寸(約2.26米),是經過認證的“世界第二高”,不過他的“高”并沒能給他帶來幸運。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報道,他因為身高過高引發了一系列健康問題,近年來還患上了嚴重的腎病。胡森·百賽德正是一名“巨人症”患者。

12歲195cm,專家提醒: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胡森·百賽德挑戰吉尼斯身高記錄

1

“天賦異禀”背後,是痛苦的“巨人症”

垂體是人體内重要的内分泌腺,負責多種激素分泌,如果垂體出現惡性良性腫瘤或增生則會導緻激素的分泌失調,如出現如下症狀[1]:

影響促甲狀腺激素:較為罕見,多并發甲亢;

影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多血質、皮膚紫紋、高血壓等;

影響催乳素:月經紊亂、溢乳、皮膚多增粗、增厚,毛囊增多,毛發變粗,部分腫脹或患有黑棘皮症。

……

垂體性巨人症(pituitary gigantism)是由于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或垂體增生引起的生長激素(GH)過度分泌,導緻身高的線性增長速度過快,身高、體重顯著高于同性别、同年齡人群的平均身高,最終身高在2m以上的一種罕見内分泌疾病,通常發生于骨骺尚未閉合的兒童/青少年中[2]。

12歲195cm,專家提醒: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一19歲男生身高2米1,檢查出來垂體瘤。圖源:四川電視台新聞現場

2

長得高,卻無法成為“姚明”

多數“高人”雖然身高超出常人,但運動能力相較正常人更差。他們由于身高增長過快,骨骼強度遠不如别人,很容易在運動中受傷。絕大多數巨人症的患者不僅不能像姚明一樣打籃球,可能連需要依靠拐杖和輪椅,甚至連日常生活都沒辦法自理。

山東就有一名這樣的“巨人”徐福海,他在14歲時身高猛漲,家裡人并沒有引起重視,還将兒子送到體校。徐福海在一次籃球訓練時意外崴了腳,雙腿血液流通不暢,出現了腫脹甚至無法行走,身高對他身體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這才去就醫治療,最後他被診斷為垂體性巨人症。

好在經過經手術後,徐福海的身高終于停止了增長,然而此時他的身高已經達到了2米5,他仍要依靠拐杖行走,GH分泌過度對他全身造成的損害,也要求他長時間在家休養。

12歲195cm,專家提醒: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徐福海行動困難,需要拄着特制的拐杖走路。圖源:齊魯晚報

值得注意的是,巨人症患兒雖然在疾病早期表現為身高超過同齡人,代謝旺盛、體力好等優勢,但在後期會出現垂體功能低下,壽命縮短,伴随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肺源性疾病和糖尿病等[3]。如果不經治療,多早年病逝。

3

怎麼判斷孩子的“高”正不正常?

難道長得高就是巨人症嗎?文章開頭的兩個孩子都是身體正常發育的結果。

垂體性巨人症需滿足以下診斷标準[2]:

1.臨床表現:身高高于同年齡、同性别兒童+2SD(标準差),合并或不合并肢端肥大症的表現(成年患者多合并該症狀)。

2.實驗室檢查:高GH/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水準:空腹或者随機血清GH水準≥2.5 ng/mL; IGF-1水準高于同性别同年齡人群血清 IGF-1 水準正常上限;口服葡萄糖GH抑制試驗提示GH谷值≥1. 0 ng/mL。

3.影像學檢查:提示垂體腺瘤或垂體增生。

4.病理檢查:支援垂體腺瘤或增生,相應病變組織免疫組化提示GH陽性。

4

如何治療這種疾病?

在發現孩子生長異常後,可以及時就醫,通過血液垂體激素檢測、頭部核磁共振成像檢測幫助确診,由于GH會不斷分泌,是以需要盡早進行早期控制。目前治療采用的主流方案為:先行惡性良性腫瘤切除術,再通過放射治療或化療治療殘餘惡性良性腫瘤,降低GH水準[3]。

1.手術切除

手術方法分為經蝶和經顱兩種入路,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經鼻蝶入路手術,即從鼻子進入,再進行惡性良性腫瘤切除的一種微創手術。

2.藥物治療

主要采用GH釋放因子或類似物、多巴胺激動劑、GH受體拮抗劑使惡性良性腫瘤縮小或軟化。

3.放射治療

對于術中無法完全切除或術後MRI檢查發現有少量惡性良性腫瘤殘餘的患者,應進行正規的放射治療。

生長發育需要符合一定的規律,雖然家長都希望孩子擁有傲人的身高,但長得太高也不一定是好事。如果發現孩子在某段時間身高猛漲,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檢查排除疾病因素。

專家點評:

12歲195cm,專家提醒: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徐靈敏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

人體身高的增長,在不同年齡段盡管不同,但每個人終生都隻有1次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來,是以,身高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中,定期的身高測量和評價是《0~6歲兒童健康管理規範》的重要内容。

有資料統計,目前有50%的兒童未達到遺傳身高,80%的兒童未來身高不能達到家長們的預期,是以,大家更多擔心的是兒童身高過矮。其實,在兒童健康管理、生長發育監測評估中,不僅要發現身材矮小的兒童,也要發現身材過高的兒童,進行進一步檢查和健康咨詢,尋找和排除病理因素,強化和促進有利因素。遺傳是影響兒童身高的最重要因素,營養、生活習慣、體育鍛煉及是否罹患病等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也很重要,而且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

參考文獻:

[1]母義明.垂體瘤診治進展[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7,42(7):576-582.

[2]楊瑩瑩,羅雲雲,陳适,王林傑,姚勇,鄧侃,朱惠娟,潘慧.圍青春期垂體性巨人症患者的臨床特點[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0,40(9):1247-1251.

[3]雷霆,張華楸,舒凱,牛洪泉,李齡.垂體生長激素腺瘤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5,5(1):4-7.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柚子

點評專家: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 徐靈敏

責任編輯:CiC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