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爸媽精讀:貶低,習慣貶低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壞,隻是不懂愛,願我們好好說話,好好誇他,才能擁抱更多愛。

作者:木人(爸媽精讀作者)

簡直令人大跌眼鏡。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視訊:

在江蘇常州的一奶茶店門口,站着一個人扮玩偶,一個8、9歲的小男孩,竟然上前狠狠踢了一腳,又踢了一腳。

更令人無語的是,旁邊的父母不僅不制止孩子,大人自己還上前揪了玩偶的耳朵。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這一幕頓時引起公憤,底下的評論也出奇一緻:“教養問題”、“孩子不懂事,大人更不懂事”、“熊孩子後面肯定有一個熊家長”。

是啊,熊孩子都是熊大人造成的,當孩子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被大人視而不見,每一個錯誤的行為,大人都不以為然,父母一次一次的縱容,久而久之,很容易摧毀一個孩子。

思想家愛默生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

孩子最容易有樣學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壞的示範危害也是巨大的。

成就一個孩子也許需要付出很多,但是摧毀一個孩子太簡單了。

不想摧毀一個孩子,請一定避免這些行為。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無視,最容易摧毀一個孩子

看過一個短片《親愛的愛麗絲》:

公共汽車上,小男孩認真地畫畫,當他畫完擡頭,看見對面的女孩正在專注地描繪着,她把男孩當成模特,舉起蠟筆對比一下他的輪廓,男孩很配合,女孩開心的畫。

當她把畫拿給媽媽看,媽媽卻忙着打電話,女孩感到了一絲失望,但是女孩還是皺着眉畫完,一個急刹車,畫筆掉在地上,随之女孩丢棄了自己的畫。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那是何等的失望,父母的看見,是一份肯定和支援,如果不被看見,似乎堅持也就失去了意義。

男孩撿起,發現上面畫着自己,他想安慰小姑娘,可以到站要下車了,女孩獨自失落着。

男孩忽然回憶起,自己小時候這樣被父母忽視,于是他将畫筆和畫遞給女孩,于是女孩繼續開始畫,完成之後交給男孩,上面畫着男孩也有女孩。

當我們看見孩子,孩子自然會看見自己,被無視的孩子,會懷疑自己的存在,也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這種消極的存在,會扼殺孩子的愛好夢想,也會阻礙孩子前進的步伐。

之前有個學生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生命就像家裡養的植物》,感覺自己的存在如同植物。

她說,媽媽的植物長得不好,媽媽總是羨慕别人的植物長得好,直到今天才發現,自己跟植物很像。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植物跟我一樣一身的病,葉子有黃斑,缺損,顔色難看,因為媽媽一忙就忘記澆水,有時植物根部幹枯四五天,媽媽才想起來澆水,媽媽曾說過自己總會忘記。

她不禁感慨自己跟植物一樣,總是被敷衍、無視,爸爸一出差就兩三天,回來就出去玩,自己的環境跟植物一樣。

當搬家時,媽媽把一盆植物摔碎了,猛然發現植物根部長滿了肥大的蟲子,惡心至極。

女孩發問是不是隻有自己從根部爛掉之後,才會被看見、關心?

若真等到那時,豈不悔之晚矣?

孩子的成長需要被看見,如同植物需要水。

不被看見的孩子就像求之不得的陽光和水,久而久之,對父母失望、遠離父母,然後旺盛的心失去生機,漸漸枯萎。

“看見即是療愈”,看不見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當我們經常與孩子溝通,表達關心,讓孩子感受溫暖和愛,自己擁有自信、安全感十足,才能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遷怒,是傷害孩子的隐形武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踢貓效應。

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地踹了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親子關系中,當父母的壞情緒不加制止,就會無限蔓延,傷害弱小的孩子,最後父母自責悔恨。

電視劇《都挺好》中明玉的大嫂吳非就曾遷怒女兒。

因為吳非一個人在美國帶着女兒小咪,一邊忙工作,一邊還要負責接送孩子,導緻一個月遲到了三次後,被老闆罵了一頓。

回家後,吳非喪氣又疲憊,當女兒碰掉了台面上的儲物袋,東西散落一地。

頓時,她爆發了,還動手打了女兒,當女兒吓得哇哇大哭,心生愧意的吳非抱着女兒大哭。

傷害之後的道歉是一種彌補,但是如果從未傷害才更皆大歡喜。

父母遷怒孩子,本質上是恃強淩弱,大人面對孩子,天然是強者無論是遷怒還是打罵孩子,孩子都隻能默默忍受,可是傷害卻隐形可怕。

樊登說:“父母罵孩子90%來自遷怒,就是自己的挫敗感、自己的無能感遷怒到對面的孩子身上。”

父母喜怒無常,暴露的是能力不足,修養不夠,孩子看不見父母的内在世界,隻看到父母忽喜忽悲,因為害怕惹怒父母,于是做事戰戰兢兢,或者試圖讨好,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總是受到父母遷怒的傷害,孩子自然恐懼之外,想要遠離,不敢相信父母的愛,更不敢愛父母,親子關系的裂痕也會随之增大。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貶低,是紮在孩子心底的刺

@愁容騎士典當記曾在微網誌上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郁症的女孩,看見女孩在看書,醫生誇了句:“這孩子真用功”。

沒想到母親随之迸出一句:“用功,假用功。”

醫生急得跳腳,母親的一句話,讓醫生的努力毀于一旦。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可是最苦的還是孩子,被親人在外人面前随意挖苦貶低,何等殘忍,也可以想象,生長在父母随意貶低的消極環境下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長?

一位網友訴說了自己的經曆:

因為從小被父母打擊貶低,自己從小缺乏自信,自卑感強。很多人勸爸爸不要總打擊她,她有很多閃光點,爸爸聽到這些,回家就把她大罵一頓。

大學時,她老師找父親談話,說不要總是說孩子不行,爸爸堅持認為她本來就不行。

可是,她雖然性格内向語言表達能力差,但是她因為愛看書,寫得一手好文章,甚至曾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即使如此,爸爸卻認為文章寫得好沒用,口才好才重要。

在爸爸“你不行”的灌輸下,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到了戀愛的年紀,很有優秀男孩向她表白,她一一拒絕,覺得自己配不上任何人,如今37歲的她,仍然沒談過戀愛。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父母的貶低,對孩子的影響,從不是一時,而是一生。父母的貶低,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導緻自卑,消極,還會影響婚戀觀。

簡·尼爾森博士曾在書中發出靈魂叩問:“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無論父母的貶低,是想要激勵孩子變得好,還是埋怨孩子真的糟糕,結果隻有一種,那就是孩子内心紮了一根刺,時刻讓她懷疑父母的愛,然後一生與優秀自信無緣。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母親的羁絆》中說:“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傷害也來自父母,而這種傷害卻隐性而沉重。”

無視,父母的無視往往不費吹灰之力,可是當我們擡頭正視孩子,你會發現更多美好;

遷怒,遷怒一個孩子隻需要一分一秒,可是如果忍着,避免遷怒,孩子會還你更多笑臉;

貶低,習慣貶低孩子的父母,其實并不壞,隻是不懂愛,願我們好好說話,好好誇他,才能擁抱更多愛。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努力避免傷害就有多重要。

孩子因我們而來,期待我們教會孩子更多愛。

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3種方式,尤其最後一種傷得最深

作者簡介:木人,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