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期内,動态清零仍為最佳方案

來源:健康時報記者徐婷婷王艾冰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等多位專家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大陸動态清零政策短期來看仍為最有效手段。

張伯禮院士指出,中國是全球新增确診人數較少和全球疫苗接種數量最多的國家,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能夠有效控制疫情十分不易。大陸一直堅持“内防反彈,外防輸入”“動态清零,精準防治”的政策是成功的,確定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也保障了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綜合評判,我們的成本效益比是最優的,也彰顯了大陸的制度優勢和科學決策,大陸疫情防控永遠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近期内,動态清零仍為最佳方案

2月28日,呼和浩特市市民在粘貼第十輪核酸檢測憑證。新華社劉磊攝

蘭州大學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預測系統負責人黃建平團隊模拟了全國在不管控情況下的疫情形勢。結果顯示,當大陸全面放寬防疫措施時,一輪疫情結束後全國累計确診病例預計約為1024萬。

黃建平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在目前國内外疫情形勢下,大陸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總政策和動态清零總方針,依然是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方案,但可以适當做好精準防控。”

近期内,動态清零仍為最佳方案

全國放寬防疫措施後的一輪疫情發展趨勢模拟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劉珏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需要繼續一段時間堅持動态清零政策。

“我們課題組跟蹤了其他國家的政策,實際上幹預措施仍然在用,隻是取消了對社交距離、旅行限制等限制。”劉珏稱,大陸老年人群比例高,基礎疾病多,死亡風險高,且國内大範圍流行時大陸醫療衛生資源短期内很難應對,極易造成醫療衛生資源擠兌,影響社會穩定。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主任吳明告訴記者,“原本對新冠病毒的了解就存在很多“未知數”,且變異性強,不可知和不确定因素就更多,其它國家或地區的經曆已經證明了疫情會導緻大量死亡、後遺症對健康的長期危害,如果沒有‘已經沒有太大危害性’的足夠證據,不應該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去‘冒險’。”

“動态清零的大政策不能調整,但個别措施可以更加精準”,劉钰建議,利用大資料技術輔助更加精準、小範圍的防控。

吳明認為,針對疫情采取任何一種政策都是利弊兼有的,但比較各國政策,無論是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還是對民生、醫療系統運作的影響等方面看,動态清零政策是最優的。當然,大範圍核酸檢測會導緻投入增加,封控措施會在局部和短時間對經濟和居民生活有影響,建議在提升流調能力、地方政府治理和社群治理能力的基礎上,應采取更加精準的防控政策,在保證防控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防控成本,實作防控效能最大化。

近期内,動态清零仍為最佳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