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了N遍,孩子總犯同樣的錯?真相其實是……

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溫柔而堅定”。

但育兒這件事吧,真的是“一聽就會,一做就廢”。讓很多媽媽忍不住發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我也不想吼娃啊!

一開始我也好好跟他說啊!

可真的說了好多遍啦!他總犯同一個錯!

孩子總有這些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犯錯。一次兩次還能忍,但久而久之,再好脾氣的媽媽也忍不住要吼了。

孩子為什麼總犯同一個錯誤?是調皮搗蛋專門和親媽擡杠嗎?

媽媽們都想錯啦!快來了解一下真相。

說了N遍,孩子總犯同樣的錯?真相其實是……

//

孩子總犯同樣錯誤的元兇,竟然是…

1

可能和大腦有關

不要再冤枉自家的娃啦,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康納曼在書中《快思慢想》中提到,大腦中有着“快思”與“慢想”這兩種不一樣的思維系統。

快思系統代表着直覺式思考,這個系統情緒化,并依賴直覺;

慢想系統則代表邏輯式思考,這個系統動作比較慢,擅長邏輯分析。

孩子總是犯同一個錯誤,就是受到“快思”系統的影響,而慢想系統,主要由大腦的前額葉控制。

而幼兒的前額葉發展并未完全成熟,是以許多孩子總犯錯誤,其實就是前額葉控制的“慢想”系統還未完全發揮作用啦。

2

問題可能出在大人身上

如果孩子是明知故犯的話,那麼問題就有可能出在大人身上了——家長不斷複述的批評加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一般來說,孩子在犯錯時,家長通常會先指責孩子的錯誤,然後會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如:不能打人、不能鬧脾氣等等。但家長卻很少會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才是正确的。

家長的不斷複述錯誤的做法,一味在批評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反其道而行之。

說了N遍,孩子總犯同樣的錯?真相其實是……

另外,想要不打不罵讓娃長記性

這3個方法媽媽也可以照着做!

吃一塹長一智,自己的鍋自己背

很多時候,孩子重複犯錯,是因為不知道這件事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什麼。是以,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内,讓孩子去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經常亂扔玩具,可以讓他自己負責收拾。

媽媽甚至可以“耍心機”——比如藏起來孩子最喜歡的幾塊積木。等孩子下次找不到問媽媽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趁機引導孩子反思:上次你沒有好好把玩具收拾整齊,那麼玩具就很容易“走丢”啦。

給孩子思考的機會

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制造思考的機會,引導孩子延伸想象做錯事的後果。

比如,當在孩子在外面亂摘花草,媽媽可以提醒孩子:

如果把花摘下來,這朵花會怎樣?

花花會痛,最後會枯萎,以後你再到這裡來就見不到它了;

如果每個人都摘走花花,那花園以後都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最後,告訴孩子正确做法——要愛護環境,保護好花花,這樣以後每天來這裡都可以看到它。

說了N遍,孩子總犯同樣的錯?真相其實是……

3

規則要“一以貫之”

很多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說吃糖不好,但“如果你聽話,就給糖吃”又是常常使用的“獎勵手段”,那麼在孩子看來,吃糖是好還是不好,就不明确。

是以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要做到言行一緻。訂立的規矩要一以貫之。

其實,孩子反複犯同樣錯誤,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用對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其實也是爸爸媽媽的“成長課程”噢。

希望爸爸媽媽都可以在“課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的答案,和孩子一起“高分畢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