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9歲劇作家徐棻親自操刀 新編川劇《花自飄零水自流》抒寫“靈魂的掙紮”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花自飄零水自流》是個正劇性的悲劇。悲劇,就是‘真善美’的毀滅。”近日,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出品創排的新編川劇《花自飄零水自流》正式建組。作為該劇編劇和藝術指導,89歲的著名劇作家徐棻在“劇本闡釋”中寫下了上面這句話。

89歲劇作家徐棻親自操刀 新編川劇《花自飄零水自流》抒寫“靈魂的掙紮”

著名劇作家 徐棻

據了解,新編川劇《花自飄零水自流》的人物取材自傳統劇目《郗氏醋》,但絕不是《郗氏醋》的翻版,而是新編的曆史劇。徐棻透露,該劇的主旨“不在對男性特權的批判,而在對女性權利的人文關懷。本劇的筆墨,重點在‘皇後’身上,着力描寫‘皇後’的真情摯愛和人之尊嚴如何被丈夫輕蔑地踐踏。”她希望觀衆通過該劇可以看見,“‘皇後’被嫉妒勾起人性之惡時,她的人性之善在狂怒的波濤中和洩憤的洪流中,如何苦苦掙紮着不願改變。是以,《花自飄零水自流》是一個關于人性的故事。”

徐棻還強調:“《花自飄零水自流》不是一般的‘宮鬥戲’。既不是寫男人争權,也不是寫女人争寵,而是寫人的‘靈魂的掙紮’。”是以《花自飄零水自流》注定了,“有情傷之痛以動人,有理性之思以服人。于是,抒情、明理,就是這出戲的審美特征。抒情,通過對人物内心的細緻剖析;明理,通過對人物行為的邏輯展示。總之,通過曲折的情節細節,通過演員的精彩表演,讓觀衆在享受戲曲藝術之美時,體驗到一些‘唯有寸心知’的人生況味。”

在當天的建組會上,徐棻表示:“當今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情趣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是以古老的川劇藝術也需要有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傳統文化的轉化和發展,川劇的與時俱進,是她近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川劇藝術既要有‘傳統風格’,又要有‘現代品格’。”同時,她也希望廣大演職人員把川劇藝術當成自己熱愛的事業,而非職業,要自己設定發展的目标。

89歲劇作家徐棻親自操刀 新編川劇《花自飄零水自流》抒寫“靈魂的掙紮”

川劇表演藝術家 陳巧茹

該劇藝術總監、副導演、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巧茹也表示,“劇院的發展離不開每位演職人員的努力與進步,不斷出人出戲是劇院的根本。我院長期堅持‘老帶新’的人才培養方針,持續不斷地努力為中青年演員創造更大的鍛煉和展示平台,并鼓勵中青年演員努力學習,在排練中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技藝,提升自己對川劇的認識,并增強團隊意識,才能更好地展示川劇藝術的魅力。”

圖檔劇成都市川劇研究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