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需要父母細心觀察、認真呵護。
來源 | 網絡
從出生到成年,随着身體的逐漸成長,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逐漸建立自己的人格。
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輕松長大,心理問題可能出現在兒童青少年成長的每一階段。
如果輕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孩子的未來将會受到難以預估的影響。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表現,可能就是心理問題的前兆。
那麼,你知道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信号有哪些嗎?
01
學習成績不佳/拒絕上學
1.孩子的學業表現低于預期水準(好腦子,壞成績);
2.無法按時完成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3.沉迷遊戲/網絡等娛樂休閑活動而耽擱學業;
4.學習遇到困難時,行為出格、混亂、消極;
5.對學業、考試高度焦慮,恐懼與學業有關的失敗;
6.持續不情願或拒絕上學;
7.離家時或到學校時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如哭鬧、發脾氣、争論等);
8.與上學相關的身體不适:頭疼、腹痛、惡心、胃疼;
9.經常對學校有負面評價,或不斷質疑上學的必要性;
10.恐懼與父母分開,退縮逃避與陌生人接觸。
02
抑郁
1.悲傷或者無力感,活力低;
2.心裡總想着死亡問題,有自殺想法或行動;
3.情緒易激惹;
4.與家人朋友疏離,拒絕坦率地溝通,很少或沒有目光接觸;
5.食欲下降,睡眠增加,注意力差且優柔寡斷;
6.對以前喜歡的活動缺乏興趣;
7.感到沒有希望、沒有價值或不恰當的内疚,低自尊。
03
焦慮
1.過分焦慮、擔憂或恐懼,明顯超出了年齡段應有水準;
2.軀體化反應:疲倦、顫抖、肌肉緊張、心跳加速、呼吸緊促、頭昏眼花、口幹、惡心、腹瀉;
3.高度警覺:持續緊張不安,專注于困難,入睡困難,易醒;
4.恐懼泛化,影響到正常生活;
5.過于憂慮被父母遺棄,過分的罪惡感。
04
易怒/有破壞性行為
1.對突然的事件頻繁爆發不恰當的憤怒,不順心時,過度哭喊、咒罵、髒話;
2.通過幼稚行為、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課時随意說話擾亂他人;
3.頻繁打架,脅迫他人,殘忍對待人或者動物,威脅要傷害父母、兄弟姐妹或權威人士;
4.憤怒的時候以同樣的方式毀壞物品或扔東西;
5.被動攻擊:健忘、假裝沒聽見、懶散、拖延;
6.固執地拒絕家長或老師等權威人士的合理要求;
7.和兄弟姐妹同學朋友關系緊張,多有敵對行為,如嘲笑、起外号、捉弄他人等;
8.在遊戲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規則,拒絕分享和合作;
9.言語恐吓或身體攻擊年幼弱小的同伴,如尖叫、罵人、推擠、破壞或搶奪、扔東西。
05
撒謊/偷盜
1.重複撒謊來滿足個人需要,操縱他人,或者獲得想要的東西;
2.長期為了逃避不良行為的後果和懲罰而撒謊;
3.為了逃避責任、作業、家務而撒謊;
4.通過撒謊來在同伴中獲得地位;
5.從家裡、學校、社群等處偷/拿東西;
06
遺尿/遺糞/注意力缺陷/多動/睡眠障礙
1.5歲以上的孩子,白天或晚上仍有意無意尿床、尿褲子,或在不合适的地方大便;
2.為避免尿床或遺糞的羞愧,或對被奚落、批評、懲罰的恐懼,試圖隐藏大便或髒衣服;
3.難以持續保持注意力,容易因外界刺激和内心想法分心;
4.活動過度,精力充沛,不休息,很難安靜的坐着,或者說話過多;
5.難以入睡或易醒,哭鬧或要求和父母一起睡;
6.在悲傷中醒來,伴有噩夢,夢境涉及危險場景;
7.夢遊。
07
低自尊/敏感/内向/社交恐怖/羞怯/語言障礙
1.用言語表達自我輕視的評論,把自己看成是沒有吸引力、沒有價值、愚蠢的、失敗的、不重要的;
2.無法接受稱贊,沒有辦法找出或接受自己積極的特質或天賦;
3.容易自責,過度取悅,害怕别人特别是同伴的拒絕,很難拒絕别人,害怕不被喜歡;
4.因為害怕失敗、尴尬或羞辱,拒絕冒險嘗試新體驗;以消極的方式行事;
5.避免社交,避免目光接觸;除親屬外很少或沒有親密朋友關系,持續一段時間對接觸陌生人表現出過度的退縮或逃避,過度進行社會隔離的活動,如讀書、在房間聽音樂、打遊戲;
6.對批評、不贊成或拒絕信号過度敏感,缺乏決斷力;
7.在表現出與他人接觸的意願之前,有保證被他人喜歡的過度需求;
8.經常自我挫敗,不喜歡和他人進行比較,感覺自己不受歡迎;
9.在社交中有顯著生理症狀,如心跳加速、大量出汗、嘴幹、肌肉緊張和顫抖;
10.語言障礙:詞彙量少,難以組織長句,難以表達感受;口吃;
08
分離性焦慮/依戀障礙
1.想到會離開家夥與親人分開時,過度的情緒悲傷或者不斷抱怨,如哭鬧、攻擊、要求在一起、發脾氣;或出現身體不适,如頭疼、胃疼、惡心;
2.持續擔心對不現實的分離的恐懼,如父母會失蹤,被綁架,被傷害,遭遇不幸等;
3.離開家或與父母分開後不斷抱怨,誇大悲傷,如懇求回家,要求去見父母或打電話;
4.沒有親密對象的陪伴就不願或拒絕睡覺,拒絕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覺;
5.對主要照料者表現出退縮和拒絕,對所有人都保持距離;
6.過快的對陌生人表示出友好,或不加選擇的對陌生人表達感情;
7.拒絕接受照料,堅持不需要任何人幫助;
8.儲藏食物或暴飲暴食;
9.對兄弟姐妹、同伴、照料者表現出攻擊;
10.頻繁撒謊而不懊悔,或偷一些不重要的小東西。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任何行為征兆,或孩子自己提出需要心理咨詢,請盡早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接受咨詢、治療,千萬别耽誤孩子的最佳時機。
09
每個人都會有心理順應力,這是指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的處理能力。
但孩子的心理順應力還并不成熟,他們并不懂得如何轉移注意力,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緩解壓力,是以有些在大人眼中看着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裡卻是天大的事,無以排解。
成年人解決問題有千萬種方式,可是對于不快樂又解決無門的孩子來說,往往就會走向極端。
是以,當孩子出現以上心理不健康的信号,父母除了要第一時間帶孩子接受專業心理醫生的治療外,在網上流傳的一個父母幫孩子減輕生活和學業壓力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借鑒使用:
1.確定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2.每天至少花半小時坐在孩子身邊一起做事或說話聊天,陪伴,将會讓孩子獲得心理的滿足;
3.隻允許孩子因為喜歡而非同學壓力而選相關課程;
4.如果你的孩子正常性地不能在12點以前睡覺,應該盡快對他的學業或興趣班進一步的了解和适當的安排;
5.課外活動主要是讓孩子通過做他們喜歡的事得以從課業壓力中解脫放松和學習團隊精神及人際交往能力。確定孩子不是僅僅為了增色履歷而非個人愛好而選擇課外活動;
6.告訴孩子你愛他們本身,不是愛他們帶回家的成績。告訴他們:他們是你的命根子!你每天都愛他們,在他們以後漫長的生命旅程中會有更多的人愛他們;
7.告訴孩子不要用目前學校的标準來判斷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訴他們: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聰明有能力。你會在大學感覺很棒,是以好日子就要來了;
8.帶孩子出去參加爬山、露營或其它戶外活動,這是減壓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動如車裡或爬山時易于敞開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時機;
9.告訴孩子經曆挫折和失敗是好的經驗,它使你對克服它并從中走出來更有經驗和信心。是以擁抱挫折失敗吧,因為它使你強大,不要害怕它;
10.學會從朋友、父母、老師和其他成人那裡尋求幫助,清楚明白尋求幫助是聰明而非軟弱的表現;
每一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延續,未來的希望,很多時候,也是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繼續奮鬥的動力。
是以,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畢竟,守護孩子,也是守護我們自己。
END
歡迎關注羲城中學視訊号
感恩有你!
歡迎關注、轉發
感謝關注!感謝分享!
羲城中學做健康教育
身體健康 靈魂健康 智力健康
(聲明:文章來源家庭教育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分享的目的。如涉及圖文、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