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一個不斷實作自我價值的全職媽媽。拒絕焦慮,拒絕“内卷”,輕松育兒,理性對待婚姻生活,寬容應對婆媳關系,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夠讓你豁然開朗,能夠帶給你正能量,解決你的現實問題。

《圍城》的“重印前記”裡有這樣一句話,讓人眼前一亮,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事情沒有做成前老有這樣不充分的信念;我們對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

說這句話的前提是,作者自嘲的一個“頑固的信念”:假如《百合心》寫得成,它會比《圍城》好一點。

我們都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實際上,錢鐘書先生的這種描述也很常見,兩者的差別是,前者的主體物件是别人的,而後者的主體物件是自己的。

自己沒有的,最後屬于别人的東西,我們往往會覺得“這東西不好”;自己本來可以擁有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擁有的,而且别人無法擁有,這物件本來就是屬于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遺憾,每次跟人提及的時候,都會大肆渲染一番,并肯定“這東西”一定非常好,沒能問世,真遺憾。

這是一種普遍的心态,這種心态涉及方方面面,當然也展現在“生兒子和生女兒”這件事上。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生了女兒的人覺得女兒好,生了兒子的人覺得兒子好

在舊觀念中,不管生了女兒還是兒子,一定都是覺得兒子好。

這是大環境決定的。

封建社會以體力勞動為主,男尊女卑的社會大環境下,兒子自然是比女兒更受歡迎。

随着時代的進步,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如今很多地區都徹底摒棄了“重男輕女”的思想。

同時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生兒子的人們會以“兒子”為傲,認為生兒子才是最正确的選擇,而生女兒的人們會以“女兒為傲”,去貶斥兒子的不好。

雙方争執不下。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有兒子的家庭,認為“養女兒不好”原因大緻有以下幾個點:

兒子能夠延續家族姓氏,女兒的孩子不跟自己姓;

兒子是自己家的,生個女兒就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兒子好養活,皮實,不怕被人侵犯;

養個兒子,媽媽又多了一個護花使者,兒子長大以後可以保護媽媽;

有女兒的家庭,自然不會讓步,他們認為“養兒子不好”,說得條條是道: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養兒子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自古如此,别指望着兒子長大後還和媽媽親近,養女兒就不一樣了,女兒一直是父母的小棉襖,并且越長大越懂事;

兒子長大後,為兒子結婚準備房子、彩禮,這些最後都是兒媳婦的,兒子也跟自己不親,養女兒就不一樣了,可以把這些錢花在培育女兒身上,是以人們說:女兒是招商銀行,兒子是建設銀行;

女兒和父母一直是一條心,不像兒子,走着走着就跟父母疏遠了;

養一個女兒,可以和媽媽做姐妹,做閨蜜,媽媽永遠可以跟女兒吐露心聲。

單獨看任何一方,都覺得有道理,可是當我們跳出這個圈子,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就知道這些都是偏頗的,我們既不能“重男輕女”,同樣的,也不能觸底反彈,去“重女輕男”。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孩子的性别不重要,陪伴和教育才是最關鍵的

性别對立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性别對立,包括成年人中的性别對立,和以大人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性别産生的對立。

社會是由兩種性别組成的,男性和女性,兩者共同存在才是一種合理的現象,隻有男性或者隻有女性,都不是一個好的發展趨勢。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說:女性受到的壓迫太久太大了,現在女性獨立了,女性的社會地位提升了,很有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極端的現象,就是站在男性的對立面上,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試圖最大程度壓制男性。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這不無道理,至少部分地區部分人群中是存在這種現象的。

理性的做法是,我們在肯定自己的存在的前提下,也不能做太多無理的要求。

我們拒絕别PUA,同時也不能去PUA對方。

對待孩子的态度就更應該坦然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子,性别不是最關鍵的,關鍵還是要看孩子的教育,看家長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最多的陪伴,用最大的耐心等待孩子長大。

重視跟孩子的溝通,給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逐漸放手對孩子的控制和管轄,接受孩子的“翅膀”變硬,接受孩子“獨立飛翔”。

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好的關系狀态就是,“我看着你的背影,雖然不舍,但是不加以幹涉”。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當我們跳出來以後,就能看清楚

不同的是,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法。

在排除“溺愛”的前提下,媽媽對女孩子的關注越多越好,母女關系越好,對女兒越有好處。

但是養育男孩,就要用不同的方法,男孩逐漸長大,媽媽就要遏制自己的愛心和關懷,跟兒子保持一定的距離,着重培養兒子的獨立性、責任感、擔當感,這樣兒子才遠離“媽寶男”,能夠朝着“好男人”的方向成長。

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終究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

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以後,做父母的,越早懂得“退出子女的生活”,越早和子女之間有界限感,對孩子越有好處。

這跟男孩還是女孩沒有關系。

我們希望孩子變得優秀,優秀的孩子肩膀上有更重的任務,而這個任務一定不是守在父母身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