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首份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幸福感報告釋出

大陸首份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幸福感報告釋出

标簽:社會|來源:中國婦女網|作者:李雪婷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李雪婷 2月24日,大米和小米聯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心盟孤獨症兒童關愛中心、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釋出《中國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幸福感報告》,展示這個群體的職業畫像、教育背景與專業度、工作認同感與幸福感等内容。據了解,這是大陸首份關注孤獨症康複治療師生存狀況、探究孤獨症康複師職業前景和幸福感的調研報告。

“90後”超六成

報告顯示,在參與問卷調研的1326名孤獨症康複治療師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比達60.3%,而31-39歲、40-49歲、50歲以上分别占比31.8%、6.8%、1.1%。大米和小米首席品牌官潘采夫表示,孤獨症康複治療師屬于朝陽職業,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加入這個領域。

我國首份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幸福感報告釋出

報告資料顯示,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孤獨症康複治療師最多,占比28.1%,幼教等師範類、心理學、康複治療學分别占比23.8%、19.6%、15.9%,其他專業占比12.6%。2021年國家衛健委、發改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康複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指出,有條件的院校要積極設定康複治療學和康複工程學等緊缺專業,并根據實際設定康複實體治療學、康複作業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複學等專業,增加康複治療專業人才培養供給,注重提升臨床實踐能力。

此次受訪者中,女性最多,占比67.9%,男性為32.1%。對于女性康複治療師占比較多的問題,大米和小米兒童發育行為研究所所長曾松添表示,在國外從事孤獨症康複行業的人群中女性占比同樣較多,這與女性感情細膩、富有親和力、有更多的耐心與孤獨症兒童相處有關。但在這個領域,不乏優秀的男性從事孤獨症康複治療師的職業,他們有擔當、有目标、對專業孜孜不倦地追求。

這些因素影響職業幸福感

報告顯示,影響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中,重要性依次為“收入水準”“家長回報”“個人能力”“專業職級高低”、“職業發展機會”“個人興趣” “平台實力” “職場關系”“公司福利”“社會聲望”。

我國首份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幸福感報告釋出

對于現有從業者的境況,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進階研究員邱俊傑表示,很多孤獨症康複治療師是在真正接觸了孤獨症群體後才選擇進入這個行業。在讀大學前聽說過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職業的占比18.6%,在大學期間、擇業期間聽說的從業者分别占比40.3%、34.7%。從受訪者資料來看,“行業有發展潛力”和“熱愛特殊教育”以及“工作穩定”是孤獨症康複治療師選擇從事該職業的主要原因。

孤獨症康複治療師以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融入社會的同時,也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報告顯示,34.9%的孤獨症康複治療師認為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是“處理孩子的挑戰性行為”,33.4%認為“針對不同孩子進行個性化幹預”最具有挑戰。面臨“最有壓力的場景”,最多的孤獨症康複治療師選擇“孩子發生安全問題”,占比33.1%。

“一些選擇孤獨症兒童康複機構的康複師,可能會因為薪資水準、晉升空間以及工作負荷大等原因轉換職業方向,真正的兒童康複師太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提升機構中孤獨症康複師的幸福感尤為重要,因為康複師的幸福感直接關系到孤獨症兒童康複的服務品質。”一位孤獨症領域專家表示。

在1326名受訪者中,表達了對政府支援、專業培養支援、家長支援、公衆認知與輿論支援、就業支援、社群支援的需求。星星雨執行主任孫忠凱表示,呼籲更多專業人才加入孤獨症康複領域,同時,希望去發現更多的資源,繼續做政策的倡導,推動相應政策的出台,去更好地幫助這些孤獨症康複治療師。

分享:

編輯:肖睿 2022-02-24

【來源:中國婦女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