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十大科技突破今日揭曉,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今日,全球知名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2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它們不僅立足解決當下的新冠疫情危機,也能造福窮苦地區的廣大群體,還能為未來突破鋪平前進的道路。

2022十大科技突破今日揭曉,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

圖檔來源:123RF

年度突破:新冠變種監測

相關機構:GISAID,Nextstrain,Illumina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但凡談及科學,人們總會想到一款款問世的疫苗和藥物,卻會忽略另一個重要的科學事實——新冠病毒是人類有史以來完成測序最多的對象,超過了人類本身,也超過了流感和HIV等受人關注的病原體。

當檢測的拭子伸入鼻子後,接受檢測的人可能不會想到,那些陽性的樣本中,會有一部分被送去做額外的基因組測序。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看看新冠病毒的基因組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如果在短時間内突然出現了大量類似的變異,那很有可能預示着新變種的出現。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測序結果,已經超過了700萬份。《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新聞稿指出,類似阿爾法變種、德爾塔變種、以及奧密克戎變種,都是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的。

2022十大科技突破今日揭曉,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制圖

盡管測序無法告知我們病毒的未來演化方向,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更好地完成新冠變異的監測工作,及早發現未來可能出現的全新變種。在它傳遍全球前,先從科學角度發出預警。

年度突破:AI預測蛋白折疊

相關機構:DeepMind,Isomorphic Labs,Baker Lab

2022十大科技突破今日揭曉,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新聞稿指出,人體内幾乎所有的生化程序都離不開蛋白質的參與。這種生物大分子由一長條氨基酸鍊折疊形成複雜的三維結構,如果能了解它們的性質,就可能了解它們的功能,甚至為開發藥物鋪平道路。多年來,科學家們就試圖使用計算工具,預測蛋白質的結構。然而這些工作的準确度,卻難以和人工獲得的結構所匹敵。

這正是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地方。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這套系統能對蛋白結構進行更精準的預測,這也是電腦首次産生接近人類實驗品質的蛋白結構資料。後者準确度更高,但也更耗時。這些工作所能帶來的真正影響,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得到徹底彰顯。但它的潛在變革潛力,已是有目共睹。

年度突破:瘧疾疫苗

相關機構:葛蘭素史克,世界衛生組織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很難想象,每年全世界有超過60萬人會死于瘧疾,其中絕大多數都是5歲以下的兒童。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緻命疾病在窮困的非洲,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負擔。

2022十大科技突破今日揭曉,生物醫藥領域獨占四席

由葛蘭素史克帶來的Mosquirix是一款瘧疾疫苗。在肯亞、馬拉威、加納等國家的80萬名兒童裡,這款疫苗在接種後的一年裡,針對嚴重瘧疾,能帶來50%的保護效力。盡管随着時間推移,疫苗的保護效力會不斷下降,但公共衛生官員依然認為這是一個改變瘧疾控制手段的重要突破。如果将保護效力進行換算,那麼我們能得到一個更直覺的結果——與現有藥物相比,這款疫苗有望減少多達70%的瘧疾死亡。

從其它方面看,這款疫苗也有其裡程碑式的意義。這是第一款針對寄生蟲開發的疫苗,而寄生蟲作為多細胞生物,比普通的病毒或是細菌的基因組要大上500到1000倍,更容易産生突變,逃脫免疫系統的監控。葛蘭素史克的這款疫苗針對的是瘧原蟲生命早期的一些表面蛋白,輔以能激活免疫系統的一些分子,促進抗體的生成。

年度突破:治療新冠的口服藥物

相關機構:默沙東,輝瑞,Pardes Biosciences

在新冠疫情的早期,許多人都在探索不同的現成療法,想盡快找到控制病毒的靈丹妙藥。回過頭看,其中大部分療法都對新冠病毒不起效,無助于控制病情,但這些舉措也反映了一個樸素的想法——人們期待能用簡便的方法來治病。最好是吃上幾片藥片,就能把體内的新冠病毒清除出去。

去年,來自默沙東和輝瑞等公司的口服抗新冠病毒療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新近感染新冠的個體中,這些口服藥物可以極大減少感染者的住院風險。從機理上看,它們并不是科學家們的妙手偶得,而是立足于長久的科學研究——人們早就知道此類病毒的核心複制機理,而抑制其中的一些關鍵的酶,可以阻止病毒的複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新聞指出,這些藥物創下了嶄新的紀錄——從化學家的實驗台,到志願者參與的臨床試驗,再到監管機構的亮綠燈,這一速度可謂驚人。而且這些藥物不僅預防新冠感染者的重症,還有望應對潛伏在動物體内,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