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巨大的壓力,面對其他人的不了解,内心的情緒瞬間爆發。生命再如此情境,也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随随便便拿生命當籌碼和家長和老師相對抗,這究竟是為何?生命是一切的源泉,生命在人們心中的價值是遠超一切的。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青少年行為過激或情緒失控,面對父母,老師學習的壓力,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總會采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來表現心中的憤恨和不滿。在一般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其實實不可取的,而且很多人對于生命的敬畏,也不會做出如此過激的行為,那究竟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什麼樣的原因導緻了這種現象頻頻發生?

首先,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家庭環境因素與父母教育的影響也在源源不斷地給孩子傳輸。孩子價值觀與人生觀在潛移默化當中,已經形成了以父母為“榜樣”的發展模式。父母以及家人身邊朋友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行為以及人生觀的影響都是非常重大的。我們常說得跟好人,學好人都是一樣的道理。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從說話做事的态度以及對待他人的方式方法都是在不斷地進步以及學習中成長的,是以家庭教育往往能夠從孩子的行為中進行判斷。
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對孩子犯下的錯誤如是放縱,任之不管的态度,那麼孩子的行為會慢慢地被逐漸放大,甚至影響深遠。在處理事情或對待他人的态度上,也是從父母的言行舉止當中去慢慢積累的。
其次,青少年在成長過程當中,陪伴最多的應當是老師和同學們,是以這對于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自從開始上學,孩子每天在學校待着時長永遠要比與父母待的時長較多,是以老師的諄諄教導,對于孩子行為和心理的建設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是巨大的。
很多人說老師就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除了父母能夠對孩子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地堅持,為孩子從心理和學習以及人生價值的了解上教育,老師所付出的心血,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得到的最大财富。
第三,影響孩子成長的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孩子在校學習的過程當中,把這教育的任務完完全全交給老師,父母則是任之不理。這也恰恰是導緻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問題百出,心理的健康,甚至出現問題的也不在少數。
我們經常說青少年的成長過程離不開父母的支援與陪伴,既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與同學們共同地成長,那家長的陪伴與教育。就沒有作用了嗎?其實不然,老師在學校要照顧那麼多的學生,其精力和時間都是沒辦法做到的,是以難免會出現“照顧”不到。這時如果能有家長在一旁進行疑難解答或方法指導,那麼孩子的成長也不會錯過處理問題,解決困難的最佳時機,不至于讓孩子的心理發生極大的變化。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成長過程的問題都歸結于老師的偏心,或者是自己工作較忙等因素。其實問題的症結所在主要是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注度不夠,孩子出現問題,他不一定能夠及時和父母老師進行溝通,那作為家長細心地觀察和及時地溝通,就能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孩子真正建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是在發生問題之後,是以當事情發生時,家長對于孩子對待事情的态度和處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成長。
總之,青少年的成長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老師和同學的陪伴當中成長,但是父母的教育和關注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這過程當中,隻有互相配合,才能讓孩子在心理的成長方面達到健康甚至優秀的水準,不至于讓孩子出現心理畸形或人生觀,價值觀的病态發展。
如果父母能及時地多關注孩子,那麼幫助孩子建立成長過程中對待問題和對待他人的态度和給予更多的支援。相信孩子的成長會更加地健康,内心也會更加地強大,其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往正确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