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一進冰球館,涼氣襲來。光滑的冰面上,孩子們身穿紅色隊服,戴着紅頭盔,握着冰球杆,像一隻隻笨拙的小企鵝。他們看起來有點“失控”,有的緊緊牽着教練雙手,有的在不停揮杆,有的獨自在場邊徘徊……

他們大多是孤獨症兒童,來自一支特殊的球隊——“不再孤獨冰球隊”。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楊麗瑩帶着“不再孤獨冰球隊”在冰上滑行。受訪者供圖

2020年7月,深圳市龍崗區冰球協會發起“不再孤獨冰球隊”公益項目,呼籲關愛孤獨症兒童。這個公益項目已成功舉辦兩期,有三四十位孤獨症兒童在這兒學習冰球,交到朋友,感受冰雪之樂。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孤獨症兒童就像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獨自閃爍,是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據《中國自閉症教育康複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Ⅲ》(2019)推算,中國的孤獨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至14歲患者或超200萬,并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

“我不要求他們打冰球多厲害,能在冰上快樂地玩兒,就很好了。”教練楊麗瑩曾是中國國家女子冰球隊隊員,她希望冰球能給這群“星星的孩子”帶去快樂,幫助他們看到一片更廣闊的冰雪星空。

一支特殊的冰球隊

在高樓和綠樹間,一座淡藍色的冰球氣膜館将悶熱隔絕在外。

冰球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耗資3000萬元建設,總占地8344平方米。這裡有華南地區唯一的奧林匹克标準冰場,也是中國國家女子冰球隊訓練基地。管理方深圳鴻星昆侖冰球俱樂部于2017年成立,是中國唯一參加世界最高水準職業聯賽的冰球俱樂部。

專業球員不訓練時,冰球館也會對普通市民開放。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2月18日,在冰場上滑冰的人們。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對于年平均溫度超過22攝氏度的深圳來說,冰雪罕見且遙遠。2021年8月,4歲的劉子豪第一次來到冰球館,他是孤獨症患兒,也是“不再孤獨冰球隊”年紀最小的成員。

“不再孤獨冰球隊”由深圳市龍崗區冰球協會主辦,也是“龍崗區體育關愛工程”活動之一。自2020年7月發起,每年開展一期,至今已有三四十位孤獨症兒童受益。

“組建球隊的初衷是希望能通過冰球運動,幫助孤獨症兒童融入社會。”龍崗區冰球協會副會長王思騰說。在項目調研中,他們發現加拿大冰球學院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滑冰、冰球等冰上運動對孤獨症兒童的康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參考加拿大的研究方案,“不再孤獨冰球隊”配備了專業教練、“孤獨症”指導老師和醫生。

至于主教練人選,王思騰第一個想到了楊麗瑩。她是深圳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的職業冰球運動員,8歲開始打冰球,19歲入選國家冰球隊,曾幫助球隊奪得俄羅斯女子冰球聯賽賽季總冠軍,這是中國冰球曆史上獲得的首座頂級職業聯賽總冠軍。

2021年8月,楊麗瑩因傷病留在深圳進行康複訓練。得知要組建“不再孤獨冰球隊”的消息後,她便一口答應去教這群孩子。

初次見面時,楊麗瑩并沒有發現眼前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但在她介紹冰球和裝備時,孩子們開始呈現不同的狀态,有的安安靜靜聽完全程,有的聽到一半就跑了出去,有的突然叫了起來……

聽完楊麗瑩的介紹,劉子豪開始穿戴裝備,但面對陌生且繁多的冰球護具,他有些許煩躁。媽媽王芳有點擔心,她聽說有些孩子就是因為接受不了衣服而放棄,她在一旁耐心地提供幫助,不停地鼓勵着。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楊麗瑩在更衣室内與小朋友交流。受訪者供圖

順利上冰,孩子們異常興奮。“全副武裝”的劉子豪踏入冰面,沒走幾步,就接連摔跤。他哭喪着臉,跟王芳說:“我好痛,我不要摔跤。”他開始意識到,滑冰與之前學的輪滑不一樣,冰面更滑、更冷。

王芳讓他在外場休息了一下,先看看别人怎麼滑。她并不強迫孩子學習,隻是希望從小在南方長大的他能感受一下冰雪。“他對冷熱的感覺比較弱,一開始會有點害怕。”

看到大家在冰面上玩得很開心,劉子豪再次心動了。

教練來到場邊,慢慢地牽起他的雙手,緩緩地滑入場中。冰刀劃過冰面,帶起小冰粒,陌生與恐懼也被抛在了身後。在訓練結束時,劉子豪甚至不肯離開冰面,他脫下了手套,好奇地用小手摸了摸堅硬的冰面。

晚上回到家,王芳驚喜地聽到兒子說:“媽媽,我不怕摔跤了,我們什麼時候再去滑冰?”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不再孤獨冰球隊”的小隊員在練習擊球。受訪者供圖

“我是最棒的”

在三個月的集訓裡,孩子們體驗了滑冰、冰球、冰上拔河等項目。他們的進步都秀在冰面上,也被教練們看在眼裡。

讓楊麗瑩感到最欣慰的是,慢慢地,有孩子主動跟她打招呼了,哪怕隻是揮揮手,笑一笑。她也見證了孩子們變得越發勇敢的過程——不再需要教練雙手牽着,他們也敢自己在冰面上“飛馳”。

在這群“星星的孩子”眼裡,楊麗瑩看到了熟悉的光,那是對冰球的喜愛。

有一次,楊麗瑩發現有個小女孩站在冰面上,一直靜靜地看着她。“你想滑冰嗎?”楊麗瑩問。小女孩沒有回應,但楊麗瑩看出了孩子眼中的渴望。她牽起了小女孩的雙手,一步一步,在冰上慢慢滑了起來。小女孩學得很快,但步子還是有些遲疑,楊麗瑩看出了她有一點點不自信。

她們停下了滑行,楊麗瑩讓小女孩跟她喊“我是最棒的!”沒有回應。她沒有放棄,蹲下身問小女孩,為什麼不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對方低聲答,媽媽有時候會批評她,她覺得自己不是最棒的。

楊麗瑩叫來了其他的小朋友,讓他們一起滑行,并鼓勵他們喊出“我是最棒的!”

鼓勵的氛圍在冰場暈開,孩子們喊得越發起勁。最後,小女孩也說出了那句“我是最棒的!”雖然很小聲,但沒有一絲懷疑。

“這是很好的轉變,希望他們能變得更自信。”孩子們的改變,楊麗瑩都記在心上。她沒給孩子們設限,隻想讓他們自由快樂地成長。這個項目的課程設計也并不固定,會根據孩子們的接受程度靈活調整。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齊雪婷在教“不再孤獨冰球隊”的小隊員滑冰。受訪者供圖

齊雪婷也是“不再孤獨冰球隊”的教練,她是國家女子冰球隊前隊長,曾征戰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

在球隊裡,她曾碰到過一個安靜的小男孩。在講完腿怎麼放、怎麼邁後,小男孩沒有任何語言回複。齊雪婷想到了一個方法,她喊着“一二一二”的密碼,兩個人一起擡腳踏步。幾番練習後,齊雪婷剛喊“一”,小男孩就接着喊了“二”,這種變化讓她感到驚喜。

學會冰上踏步後,小男孩開始學習冰面滑行。一開始,齊雪婷雙手牽着他,然後變成一隻手牽,再到完全放開手。下課前,齊雪婷讓小男孩自己滑到媽媽那邊,她在旁邊緊緊跟着。重心向前,一步一步,他完成了20米的“征程”,滑到了媽媽身邊。

臨走前,小男孩跟齊雪婷說了聲“謝謝”。她到現在都記得當時的情形:“特别小聲,但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冰上快樂

還是有些孩子害怕冰雪,不敢滑出那一小步。教練們找來了藍色的墊子,讓孩子們坐在上面,推着他們在冰上滑行。坐上這趟“冰上小火車”,同樣能感受到冰上飛馳的快樂。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教練們帶着孩子們在玩“冰上小火車”。受訪者供圖

楊麗瑩想起,自己第一次上冰也是坐在闆凳上,讓教練推着滑行。那年她8歲,在學校的冰操場上,第一次感受到了滑冰的快樂,從此她愛上了這項運動。

“用東北話來說,我就是‘主意正’,很執着。”二年級的楊麗瑩想轉學到有冰球隊的學校,父母以為她是三分鐘熱度,沒理會。楊麗瑩鬧着兩天沒去上學,才轉學成功。從國小的校隊到體校,再到國家隊,直至加入俱樂部成為職業運動員,她在冰場上一滑就是16年。

小時候打冰球,純粹是為了好玩。而現在,楊麗瑩發現冰球改變了她的人生,讓她變得更堅韌、更開朗。

冰面光滑,冰刀前後都有弧度,容易向前或者向後摔。對于初學者來說,摔跤是家常便飯,也是最好的成長。有些孩子摔了幾次,就想着放棄;有些孩子會越挫越勇,變得更堅強。

齊雪婷就是後者。10歲那年,齊雪婷第一次在冰場上滑冰,她扶着闆牆小心翼翼地挪動。她摔了幾十個跟頭,快到下課還是沒學會,急得坐在地上哇哇直哭。教練聞聲滑過來,安慰她:“沒事兒,明天多滑兩次,就會了。”後來,她不僅學會了,還滑向了國際賽場。

冰球給楊麗瑩和齊雪婷帶來了力量和改變,她們也想傳遞給孩子們。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楊麗瑩參加2019-2020賽季俄羅斯女子冰球聯賽。受訪者供圖

希望冰球能給這群孤獨症孩子帶去什麼?她們的答案都是“快樂”。作為主教練,楊麗瑩并不要求孩子們學會多少冰球技巧,也不強求他們能打一場比賽,“能在冰上快樂地玩兒,就很好了。”

集訓的三個月裡,王芳發現兒子身上确實有一些改變。以前學輪滑,劉子豪學了兩天,摔了幾跤,便不願再去了。賽場換到了冰面上,他摔跤的次數更多。但讓王芳感到意外的是,兒子這次沒有再說不學了,他一次次摔跤,又一次次站起來。

劉子豪還克服了恐懼。他對聲音很敏感,無法接受太大的噪音。春節聽到鞭炮聲,也會難受地捂住耳朵。在冰球賽場上,有時候廣播會播報比分,劉子豪聽到後,在王芳懷中難受地發抖。但他堅持等到比賽結束,潇灑地說了句結束語:“好了,看完了,我走了。”

每次離開冰球館前,王芳都會詢問劉子豪的回報。

“今天開心嗎?”“開心!”

“下次還來嗎?”“還來。”

《冰雪星空》

燈光向上照亮了白色的氣膜,光滑的冰面上多了一架鋼琴,彩色的氣球擺在兩旁。琴鍵跳動,1988年冬季奧運會宣傳曲《Winter games》響起,身穿紅球衣的孩子們,像一串串紅色的小火苗,滑向冰場中央。

2021年12月19日,孩子們從主辦方手裡接過“榮譽證書”,“不再孤獨冰球隊”公益活動第二季正式收官。

三個月的冰球之旅,讓這群孩子變得不再孤單。他們還是無法像正常球隊那樣,快速滑行,勇猛擊球。但他們也有自己微小的進步,有的學會了滑行和刹車,有的能朝球門擊出勝利之球,有的主動與教練打招呼,有的願意與他人分享點滴……

“孩子們整體的表現水準、溝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王思騰介紹,“不再孤獨冰球隊”項目已經連續第二年成功舉辦,三個月的集訓共由12次活動組成,主要為孤獨症兒童服務。

孩子們抱着證書,回到了觀衆席。此時,又一曲鋼琴曲響起,熟悉的旋律,清澈空靈。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2021年12月19日,鋼琴家劉骥在冰球館内彈奏鋼琴曲《冰雪星空》,送給孤獨症兒童。受訪者供圖

這是著名鋼琴家劉骥送給“不再孤獨冰球隊”的畢業禮物,他在現場演奏了原創的曲子《冰雪星空》。2021年夏天,接到創作邀約後,他便被這個公益項目的溫暖打動。劉骥用兒歌《一閃一閃小星星》的旋律貫穿整部作品,冰雪與星空,萦繞其中。

“希望将這份溫暖帶給更多‘星星的孩子’,願星空璀璨,‘星星的孩子’在世間可以得到更多的護佑和關愛。”在活動現場,劉骥鼓勵孩子們,不要害怕自己與别人不同,他又彈奏了一曲《命運》交響曲。

劉子豪在爸爸懷中,靜靜地聽着鋼琴曲,他一字一頓地評價:“好聽。”自那以後,他愛上了鋼琴的聲音,無論在哪聽到鋼琴聲,他都要停下來,聽一聽。

一個多月後,北京冬奧會開幕。冰場上挂起了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和橫幅,紅底白字寫着:“中國冰球”“深圳力量”。越來越多人來到這兒,體驗冰雪的魅力。

劉子豪一家,比往年更關注冬奧會賽事。看到冰球運動員在比賽,劉子豪會指着電視說:“我打過冰球,我喜歡滑冰。”

“星星的孩子”上冰場

2021年,“不再孤獨冰球隊”的孩子們在滑冰。受訪者供圖

楊麗瑩去了廣州,線上解說冬奧會的冰球賽事。齊雪婷則在北京,作為陪練監督員,為冬奧會參賽的冰球隊服務。她們都希望,借着冬奧會的東風,能有更多人關注冰球這項運動,也有更多人能感受到冰雪帶來的快樂。

再過幾個月,2022年的夏天又要來了,“不再孤獨冰球隊”将再次出現在冰場上。

楊麗瑩還想繼續參與,在她看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孤獨症的孩子都是小天使,但在社會上的關注度低,我想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王芳珍惜每一個能拓寬兒子興趣的機會,也期盼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她呼籲公衆消除對孤獨症患兒的刻闆印象,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重度患者。像劉子豪這樣的孩子,是可以融入社會的,他們需要多一點點了解,多一點點支援。“希望他可以像普通人一樣,融入一些大衆活動中。”

自從學習打冰球後,劉子豪的世界裡,不僅多了對“冰球”的認知,還多了一些色彩。他愛畫畫,也會畫冰球。畫筆勾勒出一雙冰鞋,向上飛去,背後飛出一堆雪花,像快樂的精靈。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王芳、劉子豪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實習生 孫卿悅 廣東深圳 報道

編輯 郭懿萌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