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自卑,是揮之不去的陰霾,除了消磨一個人的雄心和意志,使他自暴自棄、悲觀厭世之外,就沒有什麼作用了。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若問一個人的性格是何時形成和定性的,作為成年人,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曾做過小範圍的調查,也查閱了大量的心理學文獻,無數的真實案例給了我們一個大緻的答案:一個人的性格形成于3至7歲的童年,定性于青少年階段(8至15歲之間)。

事實上,在大陸古語中早就有“三歲定八十”的說法,其本意是指年幼時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基本就能左右一個人的人生格局。

這在民間的說法則是“3歲看小,7歲看老”,但不得不說的是,很多老一輩父母了解錯了這句話的意思。

據我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人往往傾向于“看”幼兒的品德表現或者心智發展,比如如果一個孩子很早就表現得“懂事”、“有教養”,他就覺得這孩子會有一個不錯的未來。

以至于他們後來發現,一些小時候的“乖孩子”長大了之後卻成了自卑内向、能力平常的“好好先生”,而一些小時候“毛病無數”的“熊孩子”長大後卻多有一個不錯的發展。

到最後,他們往往把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歸結為不努力、歸結為人窮(家庭條件)志短,這也是親子沖突的重要起源。

其實,一個正常人活到中年,一般都能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身的性格基本決定了自己的格局和命運,這東西實在太難改變。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嚴重制約人生發展的一個性格特征:自卑。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文 | 陳老實YOLO

編輯 | 神逗奶爸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自卑者精彩的“内心戲”

老王很煩,他已經是第4次被保安攔在了電梯外面。

女兒出生,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因為是特殊時期(防疫管控),醫院對進出的人管得很嚴。

最開始被攔住的時候,他還會為自己忘了戴手環而點頭哈腰表示抱歉,可是這都四五天了,每天上上下下這麼多次,你還能不認識?

他總覺得這幾個保安是在故意刁難他,因為他們對那些衣冠楚楚的人總是那麼客氣,别人大搖大擺地走進去也都是不管不問。

“狗眼看人低!早知道我就穿好一點的衣服了!”他心裡罵着,再一次跟保安解釋了一遍,說她老婆剛生孩子,胃口多變,剛才帶來的飯菜她不喜歡,就下去買,結果忘了戴。

“都這大年紀了,為什麼老忘記帶手環呢?下次一定要戴在手上,而且不要取下來!這是規矩,你懂嗎?”保安趾高氣揚地呵斥道。

老王漲紅了臉,差點發作,但想想老婆和丈母娘還等着吃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跟一個“看門的小癟三”計較也沒有什麼必要。

電梯裡面,一個女人很不耐煩地喊:“你到底進不進來?要進來就快點兒!沒看見我們都等着在嗎?”

附和聲不斷,老王低頭擠進電梯,雖然心裡極其不爽,但嘴上仍然說着抱歉。

往常自己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也都會與人善待,至少也不會如此不客氣地大聲叫喊。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回到病房,老婆和丈母娘明顯很不耐煩。

“都三四十歲的人了,搞點事情怎麼這麼沒心眼?都說了不要太鹹不要太鹹,你媽還放那麼多鹽,她也真是心大,孫女都出生了也不來看看!”他老婆苦着臉抱怨道。

“我媽前幾天都來了的啊,他們不讓她上來……”他小聲辯解。

“我看你一點也不知道心疼人,我就說了,當初就不該同意你們倆結婚!又沒錢,又沒眼力見,真不知道你看上你哪一點!”丈母娘眼睛看着孩子,嘴裡也在表達對他的不待見。

他大概知道女人在生了孩子後多少都會情緒多變,但也沒想到她能這麼的“多愁善感”,一有不順意就流眼淚,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最委屈的人,應該是我才對吧……”他心裡想着。

事實上,這幾十年間,他每天都過得很煩,用朋友們的話說,婚前他是“軟蛋”,婚後他是“妻管嚴”。

沒有一天自在的日子,總覺得自己跟别人差得太遠。

是吧,35歲才結婚,跟大多數老同學比起來确實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可是能怎麼辦啊,上學時除了自己的死活,父母幾乎什麼都不管,出社會了,管得倒是多了,卻也都是督促他掙錢然後找各種借口跟他要錢。

沒能力、沒魄力、沒狠心、沒底線、老好人、面子軟,這些他想象中的别人對他的看法,慢慢的自己也都認了。

“我怎麼會混成這樣?小時候的我是那麼的讓人省心、那麼的勤勉,為何現在的處境就這麼艱難?”

“為何我的老實厚道卻被人看作是S蛋?為何我的善良卻被人看作是心軟沒底線?為何小時候的那些明明是很好的表現到現在卻總在阻礙我的發展……”

他不止一次地思考這些問題,總想要找到答案,他知道,這跟經濟條件無關,他曾說:“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自卑者的3個典型特征

老王,上學時學習成績不錯,算是我自小玩到大的朋友,後來我也想了,能讓我們保持友誼的,絕非他的學習成績,或許是我一直能在他身上找到優越感。

在我的記憶中,我一直是他爸媽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當着他的面不知道誇獎過我多少遍,反正他媽媽的口中,他是什麼都比不上我的。

現在也一樣,上次在他家吃飯的時候,他媽媽還嫌棄他比不上村裡那個不好好上學的二蛋,說人家現在老婆都換了兩任了,一個比一個年輕好看……

其實了解這些的人不多,我或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了。

他真的比我差嗎?我是不這麼認為的,成家、立業所需的所有東西,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打拼和承擔,人家不抽煙不喝酒不然HDD,隻是他的爸媽總有自己的說法。

我到現在還記得一件事情,大概是上初一那會兒,我放學去他家玩,他媽媽炖了豬肘子,端上來的時候我倆都饞得像餓狼一樣撲上去抱着啃,結果他被一頓數落,說他像個土匪不像樣,卻說我吃飯像個男子漢,霸氣、威風……

類似的事情很多,反正很多時候,一樣的事情,擱别人那兒就是優秀,擱他那兒就是問題。

他除了忍氣吞聲(表現出乖孩子的樣子),也就私下跟我吐槽、翻白眼兒,要知道他在家裡隻要他爸媽臉上不愉,他連大氣都不敢出。

我們都沒意識到,這樣的事情對他後來的人生有那麼大的影響。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我也大抵是個老實人,但完全說不上“憨厚”,但這個詞用在他身上卻最貼切不過。

具體的例子就不說了,反正在所有認識的人的眼中,他是極其自卑也極其被邊緣化的一個人。

工作中忍辱負重老實本分卻得不到重用,生活中善待他人卻得不到關愛和重視,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他偶爾也會有怨言,說家裡人隻關心他掙了多少米,天天就知道跟他抱怨,他覺得人心都太惡了,這個世界沒幾個好人……

忘了說,他今年已經38歲了,沒有小時候的那種老成,心智卻更像一個懵懂的少年。

在他身上,有自卑者最典型的三個特征:

1、過分敏感,自尊心特别強,有時候你明明是真心誠意地在贊美他,他卻會覺得你在挖苦和打擊他;

2、理性不足,情緒多變,表面看起來是風平浪靜(逆來順受),但内心卻是風起雲湧,這些被壓抑的情緒最終都轉化成了精神内耗的動力;

3、心理不平衡,喜歡弱勢化自己,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甚至懷疑别人總是嫌棄自己。

這些特征,無不影響着他的人際關系和做事效率,漸漸地,他對自己也越來越沒底氣。

其實,這個世界上類似的自卑者很多,從他們的過往我們大緻可以有這樣一個結論:自卑者的格局多是打不開的、自卑者的人生多是晦暗無光的。

自卑,足以毀掉一個本可十分優秀的人。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結語

人人都知道性格決定命運,卻總在忽視性格的養成,隻因性格養成是在孩子尚未得到真正尊重(感受、需求等)的那個年齡。

遺憾的是,人與生俱來就有被認同、被肯定的本能,生命早期如果被滿足了這份需求,便能獲得最原始的自信,反之,再多的磨難,也不可能“增益其所不能”。

等到成年之後想要找回自信?呵呵,成年人的自信早已不是“自知之明”本身。

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吧,這能給他“我被愛着”的自信;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吧,這能給他“我能行”的自信;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吧,這能給他“我是個獨立的人”人自信;多給孩子一些成長時間吧,這能給他“我能修正”的自信。

别小瞧這些,這些東西基本不屬于一個混得不好的成年人!

——END——

一個自卑者的自述:我能走到今天,何止是人窮志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