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巨頭紛紛入局行業拐點已至?

在“萬物皆可智能化”的時代,市場不再單一地關注智能手機,而是将目光放眼各個行業,于是市面上開始出現各種智能産品。

而後,随着汽車行業的加速發展、各大科技巨頭紛紛入局、新能源勢力和傳統車企的不斷碰撞,智能汽車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智能産品,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已經來臨。

汽車智能化成行業趨勢,車企決賽點到了?

據乘聯會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全球廣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937萬輛,其中,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達到53%。從走勢來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在2021年持續走勢強勁,3-4季度持續加速上行。

到了今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還在顯著提升。在1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16.6%,較全年同期的6.8%滲透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且據中信證券預測,到2025年,該滲透率數字有望提升至32%、42%。

這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多家企業的主要發力點。而電動化作為智能化的理想載體,其加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推動智能化的發展,加之各大車企的努力、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合力,汽車智能化的趨勢逐漸明朗起來,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市場傾向軟體産品:以上一代最重要的智能化産品手機為例,随着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其市場已經從“硬體産品”轉向“軟體産品”。以此類推,當使用者對OTA服務、自動駕駛等的關注和需求增加,如何更好的運用軟體将會成為未來各大車企争奪市場的一個要點,是以智能化對于車企十分重要。

軟體定義汽車成趨勢:據未來智庫的報告顯示,由于面臨算力束縛、通訊效率缺陷、不受控的線束成本黑洞等弊端,傳統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已經難以适應軟體定義汽車的發展需要。是以在此趨勢之下,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将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計算架構演進,軟體定義汽車成為長期必然趨勢。

軟體領域成賽道:作為汽車智能化的典型代表,特斯拉是公認第一個實作整車OTA的車企,并且還在不斷更新疊代,就在今年1月末又進行了一次OTA更新(2022.2.1)。

大衆CEO迪斯對此曾表示,要想追上特斯拉,難點在于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軟體領域。而據麥肯錫報告顯示,汽車軟體和電氣電子元件市場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為7%,該市場到2030年将增長至4690億美元,軟體定義汽車時代來臨。

特斯拉領跑,新勢力奮起直追,巨頭也在加碼

雖然特斯拉CEO馬斯克在2021年的财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不會推出新車,但該公司将目标轉為擴大産量,預計2022年銷量有望超過140萬輛,并稱有資訊保持每年至少50%的傳遞量增長率,到2030年将實作年銷量2000萬輛。該公司依舊占據着行業的頭部位置。

特斯拉走在前,後面的造車新勢力也在緊跟。

車雲網的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1月,除了特斯拉,還有9個品牌也進行了新年的首次OTA更新,其中包括了造車新勢力小鵬、蔚來等,還有傳統品牌别克、北京汽車等。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巨頭紛紛入局行業拐點已至?

圖源:車雲網

而據使用者的回報來看,本次OTA更新發揮了重大作用,例如蔚來新版本Aspen3.1.0

的淺色模式界面。實際上這是3.0版本中被官方砍掉的一個功能,在當時就引起了使用者的吐槽,如今它在新版本中重新回歸,讓整個座艙在白天變得“煥然一新”,得到了使用者的好評。

在資料方面,光大證券研報指出,2022年造車新勢力規模有望達55萬-60萬輛,市占率有望攀至11%-12%,預計中高端純電動市場有望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

以新勢力第一梯隊“蔚小理”來看,三者在2021年的總傳遞量均突破9萬輛。且基于去年的強勁表現,小鵬汽車計劃在2022年傳遞25萬輛新車,并向30萬輛沖擊。

二梯隊的玩家也不甘示弱,其中哪吒汽車更是“彎道超車”,2022年1月的傳遞量壓過蔚來,以同比增長402%的成績殺入前三。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巨頭紛紛入局行業拐點已至?

圖源:未來汽車日報

此外,不少新勢力尋求上市來籌資,用以研發投入、擴大産能等,港股今年或将迎來不少的汽車優質股。例如媒體稱華人運通正在與瑞銀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合作安排潛在上市事宜,可能募集大約3億-5億美元,并将上市地點從美國改為中國香港。

目前,不僅是車企在積極發力新能源、推動汽車智能化程序,就連科技巨頭也紛紛入局。

要說國外最惹人關注的、跨行造車的科技公司,那當然要數蘋果。

據了解,早在2014年,蘋果汽車的研發項目就已經開始。雖然期間遭遇了高管離職、遭Meta挖牆腳等事,但據最新消息表明,蘋果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有望在今年9月就問世。

國内巨頭也在加速。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已于2013年起步,并在2015年下半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且中信證券指出,該公司有望在2023-2024年推出新款車型,智能化将是其核心賣點。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強勢進軍智能汽車業務。據華福證券研報顯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公司内部定下2022年銷售30萬輛的目标。

當科技巨頭都加碼新能源汽車之後,汽車智能化或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行業發展欣欣向上,但幾大風險仍不能忽視

車企發力、巨頭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似乎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問題也如影随行。例如病毒變種或導緻全球疫情進一步惡化、産業鍊關鍵供給不足、自動駕駛導緻的安全事故等都是汽車智能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

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汽車行業的生産、銷售和出口等多個方面均受到打擊。大陸汽車行業在21世紀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據資料顯示,2003年産量同比增速達到50.4%,2006年銷量同比增速達到81.6%,2017年産、銷量更是均達到一個峰值,但随後因為疫情的緣故出現了下滑,19年産量同比下降7.51%,銷量同比下降8.23%。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巨頭紛紛入局行業拐點已至?

此前,汽車行業資料預測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AFS)也曾釋出報告稱,去年“缺芯”導緻全球車企減産超1000萬輛,其中,中國車企減産約200萬輛。

不過車企普遍認為,“缺芯”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得到改善。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也表示,随着全球主要晶片企業加大生産供應,預計2022年汽車晶片供應短缺情況将會逐漸緩解。

而圍繞自動駕駛的安全問題和争議在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在影響市場對車企的估值。

因車輛擋風玻璃除霜效果不達标,存在安全隐患,于是自2月18日起,特斯拉發起了大規模召回,共計26047輛電動汽車,這導緻特斯拉的市值在兩日内蒸發686億美元。

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因為安全問題而受到影響。就在同月17日,美NHTSA正式啟動對特斯拉“幽靈刹車”調查,随後,該公司股價下跌5.09%,單日市值蒸發486億美元。

結語

随着時代發展,智能汽車成為下一個重要的智能硬體AI平台,各大車企齊加速,巨頭也紛紛加碼,整個行業呈現出“百家争鳴”的景象。

但在軟體定義汽車成為長期必然趨勢之時,有關的風險也不可忽視。汽車行業要想如智能手機一樣進入“總量低增長、市場集中度提升”階段,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