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幾個父母口頭會承認,但事實上,偏愛某個孩子這個現象,不隻是中國才有,全世界的父母都有這個問題存在。究竟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從第二個兒子出生那一刻起,喬安娜就知道她對其中一個有偏愛。這位生活在英國肯特郡的母親說,兩個孩子她都愛,但老二以一種老大沒有的方式“懂得”她。
當喬安娜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由于健康問題,寶寶被匆匆帶走,她24小時内都見不到。她覺得,錯過這段寶貴的親密期,讓她對第二個孩子開始偏愛。她可以在第二個兒子出生後立即與他在一起。
“總結一下我們的關系:要和大女兒說話,我們必須先約個時間,”喬安娜說,為了保護她的孩子,她沒有透露全名。”我的小兒子呢,我可以在半夜兩點半打電話給他,他會開車好幾英裡來接我。我的小兒子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關心他人,慷慨大方,彬彬有禮,待人友好。他是那種願意幫助任何人擺脫困境的人。
而在中國,更加普遍的問題是重男輕女,這個根深蒂固的問題源自古代農耕社會。家庭需要男性勞動力,而且父姓制度需要傳宗接代,是以男孩會被更加寵愛。而在廣東,還流傳着一句諺語:蚵仔拉心肝。孻(nái)這個字的字面意思,就是最後一個兒子。
大多數父母的偏愛是微妙的,不會被提及。有一個自己更喜歡的孩子可能是為人父母的最大禁忌,但研究表明,大多數父母确實都有最喜歡的孩子。
大量證據表明,成為最不受歡迎的孩子會從根本上塑造性格,并導緻兄弟姐妹之間的激烈競争,不過,研究也表明,大多數孩子都分不清父母最喜歡的孩子到底是誰。那麼,真正的問題是,父母如何管理孩子可能感受到的父母偏袒感。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兒科副教授傑西卡·格裡芬(Jessica Griffin)說:“不是所有父母都有最喜歡的孩子,但很多人都有。”“資料顯示,與雄心勃勃或事業心強等品質相比,媽媽們更偏愛和自己價值觀相似、更注重家庭的孩子。”
不管原因是什麼,一些研究表明,許多父母都偏愛孩子,不管他們承認與否。一項研究顯示,在英國,高達74%的母親和70%的父親對自己一個孩子表現出偏愛。
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話題仍然是禁區。在另一項調查中,隻有10%的父母承認自己有最喜歡的孩子,這表明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偏愛的感覺仍然是嚴格保守的家庭秘密。
當父母承認自己偏愛哪個孩子時,研究表明,出生順序對他們偏愛哪個孩子起着重要作用。
根據調查,承認有最喜歡的孩子的父母顯示出對家中嬰兒的壓倒性偏愛,在有兩個孩子的父母中,有62%選擇最小的孩子。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孩子的父母中,43%的人更傾向于選擇最小的孩子,三分之一的人選擇老二,隻有19%的人傾向于選擇老大。
維傑蒂·辛赫(Vijayeti Sinh)博士是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她說,對小孩子的偏愛往往與社會和情感技能有關,而這又與出生順序相關——随着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獲得更多實踐,他們對如何塑造後代的童年有更好的想法,以及什麼屬性是最重要的傳承。
她說:“父母傾向于偏愛最像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想起自己,或者代表他們眼中成功的育兒方式。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有年幼孩子的父母更有可能在育兒方面更加自信和熟練。”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可能根本不知道父母更喜歡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項研究中,那些聲稱父母最喜歡孩子的人接受調查,驚人的是,五分之四的人聲稱他們的兄弟姐妹比他們自己更受青睐——這似乎是一個不太可能的統計資料。其他研究表明,孩子們在超過60%的情況下錯誤地判斷誰是最受喜歡的孩子。
當然,父母在掩飾喜好方面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明許多。或者,正如格裡芬所說,我們隻是不擅長猜測誰才是真正的寵兒。
她說:“盡管你可能認為,孩子們本能地知道父母是否有最喜歡的孩子,以及這個孩子是誰,但資料令人驚訝。孩子們可能會認為家裡的老大或‘寶寶’最受歡迎,或者認為家裡的老大或‘寶寶’成績優異,給父母帶來的壓力較小。然而實際上,父母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導緻這種偏愛——比如偏愛那些最吃力的孩子,或者和他們最相似的孩子。”
格裡芬認為,父母有偏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意料之中的,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和一個孩子更親近,也不應該感到内疚。她說,盡管那些認為自己是最不受歡迎的孩子往往自尊心較低,患抑郁症的幾率較高,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不知道父母更喜歡哪一個兄弟姐妹。也許到底誰是最受歡迎的孩子并不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