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新能源汽車密集出海,歐洲市場成為“香饽饽”

2022年,中國車企在海外車市能否乘勝追擊?

中汽協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達到201.5萬輛,同比實作翻倍增長。這是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破200萬輛。其中,上汽、奇瑞、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2021年均實作了曆史以來最好的海外銷量。

中國新能源汽車密集出海,歐洲市場成為“香饽饽”

“全球化是中國汽車企業的唯一出路,如果自主品牌汽車一味依賴國内市場,不走出去,在國際上沒有影響力,這20多年的紅利就浪費了。”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如是說。

當中國車企加快全球化步伐時,歐洲市場成為中國車企布局的重中之重。

歐洲為何成為“香饽饽”?

長城、奇瑞等車企早已在海外市場有所布局。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便首次達到10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國汽車主要出口到南美、中東、非洲等市場,極少涉及歐美等市場,陸風、觀緻等意圖進軍歐洲市場的車企并未取得成功,甚至還引發當地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的質疑。

但最近一兩年,情況發生了改變。

“過去一年,MG在歐洲大陸完成21000輛的銷量,對比2020年翻了三倍。2022年,我們還要再翻三倍。”2月17日舉行的上汽集團海外業務媒體溝通會上,上汽國際歐洲公司副總經理劉新宇如是說。目前,上汽集團在歐洲推出的MG ZS EV、EHS、Marvel R、MG5 Electric等四款車型均為新能源汽車。上汽集團方面表示,2022年,MG和MAXUS在歐銷量預計達到12萬輛,歐洲将率先晉級上汽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

不僅是上汽,多家車企皆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近日,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岚圖汽車宣布與中國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簽署協定,正式進軍歐洲市場,首站登陸挪威。長城汽車品牌體驗中心将在慕尼黑和柏林開放。蔚來汽車則宣布将在2022加速歐洲市場布局,在德國、荷蘭、瑞典、丹麥等國家正式落地。

“一些中國車企已經意識到,需要更多地關注發達市場,挑最難啃的骨頭啃下。因為發達市場不僅僅是帶來銷售數量,還有助于整個業務體系和專業性的提升。”上汽大通海外業務部總監楊峻嶺此前向第一财經記者說到。

有車企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歐盟有着全球最嚴苛的汽車認證标準,國内的碰撞測試C-NCAP、早前的測試工況NEDC等标準都是源于歐洲或者在歐洲标準上進行修改,要滿足歐洲的相關标準,需要車企自身有着較硬的技術實力。

“如果國内使用者知道這家車企能夠在歐洲獲得市場佔有率,使用者對于這個車企的信任感會更強,這也是很多國内車企在多次失敗以後仍然努力進軍歐洲市場的原因之一。”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是發達汽車市場之一,中國車企能夠在歐洲站穩腳跟的話,不僅僅是幫助車企提高它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還會形成品牌優勢。

中國車企能否在歐洲站穩腳跟?

不少業内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消費興起,給中國車企帶來了一個進軍歐洲的“視窗期”。某車企歐洲公司管理層王良(化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了,現在不進就再也沒有機會。”王良認為,如果大衆等車企完成轉型,中國車企的優勢将不複存在,視窗期極為短暫。

目前,上汽、長城等車企已在歐洲車市獲得一定的銷量成績,極氪、岚圖等車企也正抓住視窗期湧入歐洲市場。視窗期之後,如何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避免“昙花一現”,這是中國車企在未來将會面對的問題。

楊峻嶺告訴第一财經記者,中國的汽車出口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粹的出口産品,沒有形成産業鍊、客戶服務和品牌意識,隻講究收款安全。第二個階段,車企把産品、服務、備品備件轉嫁到進口總代理,由總代理商完成當地市場的銷售和服務工作。第三個階段開始實施海外市場的本地經營,有本地的經銷商網絡和備件中心,有隸屬于本公司的售後服務員工,隸屬于本品牌的營銷團隊、客戶服務團隊。第四個階段是在當地建立具備可信度的品牌,實作辦公地點、業務收入、員工團隊的國際化,中國大部分汽車公司還處于第二階段,極少部分是第三階段。

近兩年,中國車企成體系出海的案例越來越多。小鵬汽車的“出海2.0”戰略當中,将建構自營+授權的管道模式;長城、領克等品牌已經成立歐洲公司,涵蓋研發、銷售、管理等職能;上汽歐洲公司旗下擁有5家子公司,2個配件中心,在歐洲已覆寫17個國家。

過去,多數中國車企都是拿中國的成熟車型輸出到海外,沒有經過屬地化的設計,沒有兼顧當地市場的法規和使用者需求,單向地以中國為中心向海外出口的輻射模式。而這一情況正發生改變。2022年,上汽集團将在歐洲率先釋出為全球市場開發的純電動車型EH32,上汽集團方面表示,項目立項開始就是瞄準歐洲市場,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車”;奇瑞近期下線了全球車OMODA 5,該車将首批在俄羅斯、南非、智利等30多個國家上市,并随後在出口到歐盟、澳洲、紐西蘭等新拓海外市場;近期,比亞迪釋出的元PLUS在中國和澳洲同時上市,未來将進軍歐洲、美洲等海外市場。

“在燃油汽車時代,中國汽車市場的産品、技術以外資導入為主旋律,用歐美使用者的喜好來覆寫中國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汽車的電子消費品屬性越來越強,市場的引領和變革将從中國開始,由中國市場去影響全世界的市場。”一家新勢力車企研發高管向記者如此認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