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有位朋友和我發牢騷,說她家六年級女兒在家裡越來越沉默了,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把自己關在屋裡,也不怎麼和他們交流。

我安慰她,是不是孩子有心事呢,跟她聊聊呀。

朋友發了個苦笑的表情過來,說她和女兒大概是冤家,聊不了幾句就要吵起來。

很多父母都有和我朋友一樣的困惑,孩子越長大越不想跟父母交流。

至于原因,是多方面的。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的不信任,會導緻孩子不愛和父母說心裡話。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李群鋒老師在《兒童溝通心理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沐心自從上了幼稚園就開始自己一個人睡,可上了一年級,沐心的膽子卻越來越小了。有好幾次,她都吵着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睡。

一天晚上,沐心跑到父母的卧室,對媽媽說:“媽媽,有壞人,我害怕,我不要一個人睡。”

媽媽以為沐心是在胡思亂想,就簡單安慰了她幾句,讓她回屋睡覺。

但細心的爸爸卻覺得事情不是妻子想的那樣簡單。他問沐心:“别害怕,告訴爸爸,壞人長什麼樣子?”

“是黑色的,看不見,我一扭頭,壞人就消失了。”沐心驚慌地說。

那天晚上,爸爸沒有“趕”女兒回去睡覺,而是先抱了抱她,又跟沐心聊了好久。通過聊天,爸爸得到一條重要資訊:沐心經常在放學的路上看到壞人。

第二天,爸爸請了假,專門在沐心放學路上默默地跟着她,然後他看到一個戴着帽子的中年男子竟然在跟蹤沐心。爸爸制伏了中年男人,并馬上報警。後來經過警察調查發現,這名男子正是一名拐賣兒童的人販子。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這件事讓沐心的媽媽後怕不已,也為自己的輕率和對女兒的不信任後悔。

還好沐心爸爸心細,發現了女兒的不尋常舉動,并采取了果斷措施,這才避免了一出悲劇發生。

這也提醒我們家長,一定要認真聽孩子的話,了解孩子内心真實的想法。當孩子表述不清時,可以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放輕松,說出真實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被信任,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來自父母的信任,會帶給他們力量和勇氣。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鼓起勇氣,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相反,若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給予孩子的不是信任,而是嘲諷和打擊,那會讓孩子和家長的距離越來越遠,雙方之間越來越陌生。

孩子下一次遇到問題時,想到的不是找父母幫忙——因為從父母那裡得不到鼓勵和信任,孩子會陷入孤立無援中。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當然,父母要想真正地信任孩子,也有幾點需要注意:

首先,父母要從内心深處真正相信孩子。

父母要從内心深處真正相信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内心世界。

經典家教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寫道:“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讓我能走在,你對我的信任之光裡。”

是的,信任像一道光,能照亮孩子心裡的路。

父母的信任,對孩子而言,就像陽光之于幼苗。

相反,父母若總是打擊孩子,不相信孩子,時間久了,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其次,多對孩子說肯定的話。

父母信任孩子,日常生活中就要多對孩子說一些肯定的話。

比如,“我相信經過你的努力,這次考試你會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你要去競選中隊長,我支援你的決定,并相信你會好好準備的。”

“孩子,我相信你可以的,去試一試吧。”

“我知道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不會傷害小動物。”

充滿肯定的話語,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信任,能讓孩子感覺到愉悅,以及父母對他的肯定。

這樣,孩子就會充滿自信,親子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最後,在行動上支援孩子。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

信任孩子也是如此,嘴上說着支援,行動上卻沒表示,孩子能感覺出來,他們會對父母失望。

當然,當孩子對一件事情還沒有拿定主意時,父母也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要強迫孩子立刻行動起來。而是要給孩子一些耐心,相信孩子會做出安排的。

若孩子迫切想做一件事時,父母要了解孩子,并鼓勵孩子去做,當然,适時伸出援手幫助孩子,相信孩子會感激父母的。

孩子越長大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此外,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參加活動,來增加親子間的情感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增加對父母的信任。

親子間的信任,是雙向奔赴的。

父母信任孩子,孩子相信父母,雙方的情感交流才能順暢,親子關系才會越來越和諧,而不是漸行漸遠,越來越無話可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