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段子!寶媽輔導孩子作業氣到腦梗,這些坑可别踩了

都說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輔導作業已經成了很多家長的噩夢,平時再溫柔的媽媽,一到陪孩子寫作業也忍不住揍孩子,輔導孩子作業這個活還真不是一般家長可以駕馭的。

這不,江蘇南京的一位寶媽,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證明了這一點。

1月8日晚上九點左右,南京腦科醫院急診室收治了一位46歲的女性,據醫生介紹,這位女士被120送到醫院的時候,手腳完全不能動,并且不能說話,醫生判斷很有可能是急性腦出血的表現。

不是段子!寶媽輔導孩子作業氣到腦梗,這些坑可别踩了

經過和家屬的溝通,家屬表示患者平時身體健康,沒有基礎疾病,暈倒前正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因為情緒比較激動,正在朝兒子發脾氣時突然覺得有點頭暈,緊接着就暈倒在地。

所幸家屬的反應比較及時,第一時間把患者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檢查,患者為腦卒中,也就是急性腦梗死。情況緊急,醫生立即為患者進行了靜脈溶栓治療,患者血管被疏通,在醫院接受6天的住院治療後,康複出院。

醫生提醒:冬季是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而情緒激動則是常見誘因,一旦發生腦卒中需要盡快就醫,溶栓治療的最佳時間是發病後的3個小時内。

不是段子!寶媽輔導孩子作業氣到腦梗,這些坑可别踩了

看完新聞不少家長都表示感同身受:“我家也是這樣,每次隻能在心裡默念親生的親生的”,“我離這位寶媽就差一點點距離,每天被氣到發暈”,“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原來輔導作業被氣到腦梗真的不是段子,網上随手一搜類似的新聞還不在少數,之前上海就有一位寶爸因為輔導孩子作業上了熱搜。

原來這位寶爸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因為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越輔導越生氣,但又舍不得打孩子,于是隻能錘牆發洩怒火,沒想到這一錘就把自己給錘進了醫院。

經過醫生的檢查,這位寶爸右手第四第五掌骨腫脹明顯,被診斷為骨折。最後,這位寶爸被安排住院做手術,還在手掌了打了鋼闆,也是以上了熱搜。

不是段子!寶媽輔導孩子作業氣到腦梗,這些坑可别踩了

事情曝光後很多家長紛紛自嘲,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自己可能還得短命十年,但生氣歸生氣,孩子的作業還是要輔導的,不過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其實也存在一些誤區。

一邊責怪孩子不專心,一邊随意打斷孩子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雖然人在這裡心思卻不知飄到了何方。其實孩子本身的注意集中時間就有限,隻有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在短時間内表現出專注。但很多家長非但沒有抓住這個寶貴的時間,還經常打斷孩子,比如一會兒問孩子渴不渴、要不要吃點水果,一會兒給孩子送杯牛奶等,看似關心孩子,實則是在不斷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孩子想專心寫作業都難。

身在曹營心在漢

許多家長表面上是輔導孩子寫作業,人也端坐在孩子身邊,實則心不在焉,有些家長甚至還刷起了手機。試想一下,孩子正在認真寫作業,家長在旁邊刷視訊、玩遊戲,孩子還如何能夠專心寫作業?

不是段子!寶媽輔導孩子作業氣到腦梗,這些坑可别踩了

忍不住吼罵孩子

朋友經常抱怨自己也不想對孩子發火,但是每次陪孩子寫作業,看着孩子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堆理由好像隻要寫作業就渾身不舒服,就控制不住脾氣了。殊不知越是這種情況家長越要控制好脾氣,吼罵孩子對孩子寫作業非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隻會讓孩子對寫作業産生陰影,是以家長一定要忍住再忍住,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如何才是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正确姿勢?

明确學習的責任人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輔導孩子作業有時候經常一道題要講好幾遍,碰上急性子的家長,多教幾次後恨不得自己上手做,或者把正确答案直接告訴給孩子。

不是段子!寶媽輔導孩子作業氣到腦梗,這些坑可别踩了

但家長不要忘記陪孩子寫作業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為了單純地完成作業,家長還是應該多點耐心,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而不是一有問題就找爸爸媽媽。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想要讓孩子專心學習,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拿一本書在一旁安靜的陪着,過程中不要随意打斷孩子。哪怕看到孩子粗心寫錯了,也不要立刻指出,可以等結束後和孩子一起檢查,引導孩子自行發現錯誤 并且改正,這樣不僅效果好,也不會打擾孩子寫作業的思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