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國産開年好劇《人世間》火爆全網,該劇從宏觀層面展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社會巨變,以周家三代人的故事展開,描繪了近50年時間曲折起伏的人生。

看回當中的人物角色,那個叛逆、獨立、有學識、帶有濃重文藝青年色彩的周家長女周蓉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為追求和“詩人”的愛情,隐瞞家人、不辭而别、不畏艱險、先斬後奏,遠赴偏遠的貴州農村插隊,後“詩人”丈夫出軌,經曆了為愛奮勇、婚姻破裂、留洋數載,歸國後做了一名老師的整個人生曆程。
其中,當父親千裡迢迢、輾轉波折到貴州去看三年未見面的女兒,見面的一段對話讓人揪心。
一股子心酸一下就湧上了心頭,再對比之後周蓉一心追求的“詩人”丈夫出軌、婚姻破裂,總為她的一意孤行感到惋惜。話說是敢愛敢恨、特立獨行,但是對父母而言是多麼的心痛。
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如果就是有個很叛逆的孩子,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掌握孩子為什麼叛逆
首先,叛逆孩子的父母不用感到孤獨,因為世界上有很多的父母正在遭受同樣的折磨。
叛逆并不是隻有一個階段,兒童、青春期甚至成人時期都有可能存在叛逆。這個時候,更應該深入了解和掌握孩子叛逆的原因,明确自己哪些行為是更加有助于孩子的積極行為。
了解你的孩子
本質上,叛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被誤解,父母的誤解又會引發更多的叛逆愛,是以傾聽是關鍵。
傾聽的背後支撐是足夠的耐心、愛與認同,了解孩子的障礙,從點點滴滴的最細節處做起,比如傾聽時保持目光接觸、傾聽時不打斷、不指責等等。
積極地作為
很多父母往往處于“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狀态,惆怅洩氣但不解決問題。
父母不應該讓自己的情緒負擔影響對孩子該有的正面強化。加強孩子的積極轉變,可以從停止關注消極行為入手,不大喊大叫,避免與孩子的“權力争奪”,适當地降低自己的期望,還可以依靠紀律限制、調動家人一起支援。
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從父母自身做轉變和調整,溫柔的教養術也許會比“雷霆霹靂”式的強行掰扯更長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