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文|凝媽悟語

民以食為天,孩子餓了就該吃飯,好好吃飯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卻成了讓家長們勞心費神的大事情。

4歲的二寶就經曆過這樣的階段,對吃飯非常排斥,一聽到“要吃飯了”這幾個字都會反應激烈,哭着說“不想吃”。

好不容易到了飯桌上,又是各種不情願,挑三揀四,随便吃幾口就跑,然後又開始像小鳥一樣被投喂,毫無招架之力。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孩子之是以對吃飯沒有興趣,甚至是感到痛苦,原因很顯然,就是大人的錯誤。

破壞了孩子的飲食規律:該吃飯的時候不吃,不該吃飯的時候供應了太多零食。

孩子到了飯點不好好吃飯,老人就會端着碗追着喂飯。也常常出現喂飯不吃的情況,孩子過後就會餓,隻要餓了,就有一大堆零食伺候。

吃了很多零食,到了下一個飯點,孩子沒有饑餓的感覺,又不吃飯。而且,他知道不吃飯,會有零食補給,不會餓到,可以大膽不吃。如此循環往複,讓吃飯成為一大難題。

沒有尊重孩子的自我感受:孩子吃飽了,大人認為沒吃飽,總是強迫孩子吃飯。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本傑明·斯巴克提到過,“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節進食數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生長發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機制。”

實際上,孩子吃多吃少隻有自己最清楚,但是大人們卻不認可孩子的想法,常常憑自己的感覺進行判斷。如果孩子吃得不像别的孩子那樣多,或者不像之前那麼多,就會特别焦慮,非要逼着孩子吃上相同的分量。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不利的幹擾。

孩子感到很無助,沒有抵抗能力,被迫接受大人的安排。孩子的饑餓感覺力一次次被否定,饑飽的判斷力逐漸下降。被喂飯的時候,邊吃邊玩,戰線拉長,邊進食邊消化,吃飯的分量被惡意放大。

上面兩個做法,你有沒有實施過呢?如果孩子也存在不愛吃飯的情形,不妨對照反思一下吧。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我也想過很多方法,都取得過一些階段性成果,但孩子确實會出現反複,需要不斷見招拆招。

除了讓老人和自己改掉喂飯的習慣外,我又實踐了三個小經驗,做到了尊重孩子的感受,調動起了吃飯的興趣,解決孩子吃飯問題很奏效,可以試着做起來。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一裝

裝,就是跟着孩子學,反其道而行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

如果我們化身小孩子,模仿他的表現,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不好的一面,瞬間感到尴尬。孩子也有羞恥之心,喜歡被誇,而不是出醜。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好地認可,開始逆轉自己的行為。

比如, 二寶吃飯的時候哭鬧,我也跟着哭,真實場景是這樣的:

二寶看着碗裡的飯不想吃,就開始哭鼻子,“不好吃,我不想吃這些飯!”

我沒有生氣,也沒有惱火,而是學着他的樣子,手舞足蹈、誇張地裝哭“嗯嗯,不好吃,我不吃!”

二寶見狀,反而破涕為笑,勸我說:飯好香啊,我們一起吃吧。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二順

順,就是順着孩子的想法走,尊重他的感受。他想吃多少吃多少,自己說了算,别人不幹涉。

這樣可以讓他在得到自尊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他的做法不會對别人造成威脅,影響的隻是他自己。他不能通過不吃飯來控制大人,他的做法失去殺傷力,隻能選擇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比如,二寶說不想吃,不吃就不吃呗,誰怕誰,真實場景如下:

二寶噘着嘴,把碗一推,帶着火氣說“我不吃了!”

我沒有緊張,也沒有勸他,而是順水推舟,輕聲告訴他:好啊,可以不吃,餓了沒飯吃,你不餓就行。

二寶一聽這話,反倒後悔了,又犟起來:我餓,我吃!

說着重新拿過碗吃起來。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三帶動

帶動,就是給孩子做表率。孩子喜歡模仿,喜歡競争,喜歡陪伴,和孩子一起吃飯,而不是專門伺候孩子吃飯,能更好地帶動孩子。

如果我們好好吃飯,吃得輕松愉快,吃得營養豐富,來個CD光牒行動盤,孩子為了展示自己的本領,也能夠輕松做到。

比如,二寶吃飯磨磨蹭蹭,挑食嚴重,不勸不哄,帶動更有效,真實場景是這樣的:

爺爺采用激将法,告訴他:你别吃啊,千萬别跑到我前面去。

二寶真的被帶動起來,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吃一會兒就問問爺爺:爺爺,你還在我前面嗎?

爺爺說:哎呀,你怎麼到我前面去了。

二寶就像得勝的将軍一樣繼續吃,而且一邊吃一邊說:好香啊。

最後一定要像大人一樣把一碗飯吃光。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幾個注意事項

帶孩子吃飯的時候,家裡常常會有一個人喜歡唠叨,沉不住氣,忍不住勸哄和追喂。要想保正孩子好好吃飯,首先要排除這個幹擾。

我們可以輕聲告訴這個人,我們有能力管好孩子吃飯,開始他可能不聽,還會偷偷對抗,我們多說幾次就好了,我們的實際行動一定會改變他的做法。

如果他忍不住,可以讓他快速吃完飯,到别的房間等待,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心地實施計劃。

另外,孩子能好好吃飯都是鼓勵出來的,如果孩子吃得好,我們要馬上進行鼓勵,讓孩子獲得被認可的愉悅,激發繼續好好吃飯的願望。

我們可以具體地告訴孩子:你吃蔬菜了,真好,這樣可以好拉便便。你吃魚了,真好,以後你會變得更聰明。你吃米飯了,真好,你就有力氣了。

别小看孩子,這些對他有利的誇獎,他都能了解。比如,二寶針對聰明的說法,就會說“我會知道得更多了。”

不追喂、不勸哄,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一裝二順三帶動就夠了

結語

尹建莉老師說過,生活技能訓練的基本原則是,家長自己首先要有定力,不要一着急就去包辦,還一邊包辦一邊抱怨孩子。否則,除了降低孩子自己做事的興趣,降低他的自信,别的沒一點好處。

在讓孩子好好吃飯這件事上,做到一裝二順三帶動,相信孩子,尊重他的感受,提升他的興趣,孩子乖乖吃飯就不是難事。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