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網友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今年呂阿姨68歲,因為前年老伴突然去世,她的身體又不太硬朗,是以兒子就想把呂阿姨接到家裡照顧。

對此呂阿姨并沒有多想,在她看來“養兒防老”本就天經地義,更何況兒子當初結婚的婚房,是她和老伴花了大半輩子積蓄置辦的,是以住進兒子家“理直氣壯”。

然而,時間僅僅過去半年,呂阿姨就和兒媳形同水火,在兒子家再也過不下去了。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原來呂阿姨在兒子家過得很不舒心,在她看來,兒媳婦一直都把自己當外人,雖然表面上客氣,但經常顯得對她不耐煩,尤其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婆媳間有着數不清的沖突。

不論呂阿姨怎樣照顧孫子,總會引來兒媳的不滿,不是衣服穿厚了,就是東西吃多了,在呂阿姨看來,自己又不是沒養過孩子,比兒媳婦“經驗”豐富多了,怎麼不知道還有這麼多講究?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婆媳倆更是“針尖對麥芒”。

呂阿姨認為兒媳婦要求太高,對孩子管得太嚴,而兒媳婦卻覺得呂阿姨對孩子太過溺愛,每當兒媳婦訓孩子時,都免不了要和呂阿姨大吵一架,最後不僅婆媳倆不歡而散,孩子也被吓得戰戰兢兢。

終于,在又一次和兒媳爆發沖突後,呂阿姨實在忍不了了,不顧兒子勸阻,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這次她下定決心,甯願獨自在家辛苦些,也不願意再去兒子家“受氣”了。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三世同堂”問題多,育兒觀念不同難協調

在很多老人眼中,“養兒防老”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能夠“三世同堂”,盡享天倫之樂,是種難得的福分。

然而與呂阿姨的遭遇類似,老人和子女一同居住,很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沖突,尤其是彼此間的育兒觀念不同,雙方都有各自的立場,即便是一些小事,也會被無限放大。

教育孩子時,兩代人的觀念完全不同,很多時候老人覺得可以,年輕父母卻覺得不行,老人很在意的事情,年輕父母卻無所謂,于是當老人用“經驗之談”來試圖壓倒年輕父母時,往往會引發更大的沖突。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之是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彼此間的成長環境不同有很大關系,年輕父母生活的時代,與老人完全不同,二者有着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也正是是以,老人們的育兒觀念會更加傳統,更相信自己過往幾十年來的經驗。

而在年輕父母心中,“科學育兒”比所謂的“經驗”更值得信賴,在照顧教育孩子上,會有更高的要求,很容易與老人引發沖突。

如果老人和子女分開住,問題往往會少很多,一旦三代人同住同一屋檐下,難免會一味隔代育兒觀念不同,而積累下無數沖突。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如何解決隔代育兒觀念不同問題?

1.盡量和老人保持融洽的關系

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年輕父母在和老人相處時,一定要盡量保持融洽的關系,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人壞話,做一些惡意的引導,否則受到傷害的隻會是孩子。

2.給老人示範正确的育兒方法

身教重于言傳,把正确的育兒方法示範出來,比單純地給老人講道理會好很多。

很多時候老人雖然嘴上反對,但在見到正确方法的好處後,會在不經意間反思和改變,逐漸與子女達成一緻。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3.對老人抱有感恩之情

固然老人與年輕父母間育兒理念有很大差異,但後者還是要對老人抱有感恩之情,明白對方為家庭做出的貢獻,這對維持彼此的良好關系,互相包容育兒理念的差異很有幫助。

4.有沖突要私下處理

當發生沖突時,一定注意要私下處理,不去破壞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為此年輕父母可以和老人互相約定,在孩子面前暫時以某一方的管教方式為主,另一方不要介入,等到私下時,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住在兒子家,我就是個外人”,68歲老人的感受,引起共鳴

歪媽結語:

每個人的成長軌迹都不同,父母和子女要想相處得好并不容易,尤其是同住一個屋檐下時,相處得好是親人,相處不好就會成為“仇人”。

面對隔代育兒觀念間的差異,年輕父母要懂得尊重、感恩,老人也要能夠包容、了解,隻有雙方一起努力,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

今日話題:你有遇到隔代教育觀念不同的煩惱嗎?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于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幹貨内容,請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