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小王子》裡說: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

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永遠都不要小瞧語言的威力,特别是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

語言若用好了,便是暖入孩子心扉的春風;用不好,也能成為傷人的刀子。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用錯誤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良苦用心,就變了味。

父母們大概很難意識到,你随口而出的一句話,究竟會對孩子産生多大的影響。

下面這5句話,傷孩子最深,請千萬别再說了。

01

對外表的惡毒評價

“好胖”、“好矮”、“好瘦”、“頭發好醜”、“穿衣服好難看”,這樣的詞彙,别說是孩子,大人聽了都會感到刺耳,受不了。

有時候大人可能隻是開開玩笑,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就像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的: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将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電影《我的ID是江南美人》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

美來小時候是個小胖妹,因為外形,她從小到大都在承受校園霸淩。

被嘲笑成“肥豬”,和喜歡的男孩告白被嫌棄“丢人”,即便瘦下來了,依然隻是苗條的“醜女”,她最大的願望是:變得平凡,不要醜得太出衆。

“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外貌讓她疲憊不堪,于是她決定整容。

沒有人不在意自己的長相,我們要告訴孩子,你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和可愛之處,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優勢,其實更重要。

這樣,孩子才不會把過多的時間,花在糾結自己的外貌上,有更多精力和時間,用于更重要的事情上。

02

一味地強調“我是為了你好”

“為了你,我有多辛苦”!

有不少家長經常這樣對孩子說:

我省吃儉用,四處奔波,我容易嗎?

我累死累活都是為了養你,要不是為了你,我……

在孩子面前,抱怨和唠叨養他的辛苦,有時候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好好做事。

但孩子還小,他想不了這麼多。

這種為了你的背後,潛台詞其實是:我本來可以不那麼辛苦的,但是你拖累了我,這都是你的責任。

心智還沒有成熟的孩子,哪裡承受得起父母推給自己的責任呢?

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會變得沉重,想要逃離父母,或者是用一些叛逆行為來進行反抗。

無論我們養娃有多麼辛苦,都不要拿犧牲感去綁架孩子。

03

不健康的對比

有個段子說得很紮心:每個孩子從小都有一個天敵,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曾或正在生活在這樣的陰影下。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鼓起勇氣登上天台,對着下面的同學和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心裡話:

“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媽媽老說,你成績這麼差,為什麼她會跟你做朋友呢?”

“孩子不是隻有别人家的好。”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在她的家庭裡,有一個“别人家的孩子”。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乃至全聯盟第一的學霸是她的閨蜜。

因為體育差,她的父母,就将這個品學兼優的女孩過往的成績、努力全盤否定。哪怕最後女兒流着淚,說自己并不适合打擊教育,媽媽還是不為所動。

孩子長期得不到認可,他們隻會加倍地自卑,最終淪為習慣性自我否定。

大人們常常自以為是,他們沒有想到,小小年紀的少年們看的比誰清楚,懂得比誰都多。

鄭淵潔說:經常拿比孩子強的人刺激他,這類語言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刺激并不會激發孩子進步,對孩子不評判、不對比,接納他本來的樣子,挖掘他的閃光點,才是讓他不斷進取的源泉和動力。

04

威脅遺棄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我發現這句話出現的頻次,也挺高的。

我們經常看見一些媽媽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你再丢三落四,别人就把你的玩具拿去玩了”

“你再不吃,爸爸就吃掉了”

“你再不走,我就走了”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管你了”

“你要是還這樣,我就告訴你爸爸”

相信很多媽媽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家長,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總是在無意間把這些話脫口而出。

表面上我們似乎解決了孩子“當下的問題”,可你知道這些話對孩子的身心有多大的危害嗎?

背景一位媽媽講了這樣的故事:

白天她帶着孩子坐公交,孩子有些鬧騰,她便生氣的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還順勢裝作要下車的樣子。

孩子聽了,立刻端正坐姿,扯着媽媽的衣角安靜了下來。

到了晚上,孩子突然從睡夢中驚醒,哭着說害怕媽媽不要她了。

那一刻她才知道,白天說的玩笑話,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是以,不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說出“不愛你了”、“不要你了”這種話。

“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05

言語辱罵“真沒用、真笨 ”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經常被父母罵“你沒用”,是一種什麼體驗?

最高贊的回答讓人心疼:

小時候,當爸媽罵我“真沒用”“太笨了”的時候,我的心,我的身體都在抽搐。

然後聽着聽着就心痛了,痛着痛着就麻木了,現在真的成為了沒用的人。

每個人都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實作需求,孩子更是如此。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予曾做過一個實驗:從一個學校的每個班級裡抽出3名學生共18人,然後告訴校長:“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半年以後,這18名學生的成績的确超過了一般人,再後來,這18名學生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

通過向孩子傳遞“你很優秀”的資訊,會大大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閃光點,父母要善于去發現,并且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才能讓他們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而對于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絕不能一味去打擊,而是要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隻有這樣,他們才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

06

言而無信

對孩子的承諾從來都不兌現。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陳美玲,在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時,其中就提到很重要的一條:不要對孩子撒謊。

“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她說:“做父母不要向孩子撒謊,比如說你答應他明天去公園踢球,怎麼累都得去。要是小孩子不相信人,他一生都會很孤獨。”

經常哄騙孩子,自己卻做不到,孩子期待落空,那種滋味肯定不好受。

而且當父母一次次透支完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再想挽回,就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

有人說,活了30多歲,很奇怪,父母小時候對自己說過的話,很多都忘了。但那些打擊、嘲諷、挖苦的話,卻随着年月,變得越來越難釋懷,像一個傷疤,偶爾還是會疼。

有時候,最傷人的不是人身攻擊,而是語言暴力。身體上的傷害,會随着時間愈合,但心靈的傷害卻很難抹平。

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口無遮攔,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