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别管,讓爸爸做效果更好

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網上經常看到爸爸帶娃的各種有趣的視訊和圖檔,讓人啼笑皆非:

有哄孩子睡覺結果自己先睡着的;把孩子舉在手上當沖鋒槍的;為了讓孩子不哭自己假裝哭得更大聲的;坐在孩子的小車上讓孩子推着自己的······

好像在證明爸爸天生就是沒媽媽會帶娃。

然而事實卻是,爸爸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某些優勢,是媽媽無法取代的。

美國《父母》雜志曾這樣總結父親的獨特之處:

父親跟母親是不同的;

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

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

父親使用的語言更複雜;

父親對孩子的限制更多;

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父親支援母親;

父親更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

“母親是一個可以給予孩子細膩溫柔和悉心保護的角色,而父親身上特有的果敢和威嚴等‘男性力量’,則會給孩子一種别樣的支援,成為孩子走向世界的過程裡必不可少的養分。”

下面這些事情,多讓爸爸來做,效果更好。

01

陪孩子玩,追逐打鬧嬉戲

我們都知道,比起媽媽的溫柔、細緻、周到,爸爸帶娃的一大特點就是“心大”,還常常腦洞大開,以各種方式“坑”娃,為此沒少受媽媽們的批評教育。

然而這一特點,在陪孩子玩耍、遊戲的過程中,卻成了優勢所在。

由于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不同,爸爸們可能不夠細心,但更加随意、大膽,對孩子不會過多限制,反而會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

養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别管,讓爸爸做效果更好

心理學家羅伯特·S·費爾德曼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指出:

“父親和母親跟孩子玩耍的本質不大相同,父親更多的是跟孩子進行身體性的、追逐打鬧類的活動。而母親玩的更多的是躲貓貓之類的傳統遊戲以及具有更多語言元素的遊戲。”

爸爸的力量感、冒險精神,會讓孩子的身體、動作得到更充分的鍛煉,促進大腦的發育,并形成開朗、自信、勇敢、堅毅等内在品質。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資料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BBC的一部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提到:

“孩子經常把爸爸當作遊戲夥伴,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把爸爸當作是更有趣的家長。”

有一位媽媽就曾反映:

“每次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玩時,笑聲永遠是最多、最大的。”

和粗放派的爸爸一起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情緒也能得到宣洩,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尤其是對于0-6歲認知發展關鍵期的孩子來說,玩耍、遊戲就是他們最好的學習課堂。

是以,爸爸每天再忙,也要盡量抽出時間陪孩子玩,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意義非凡。

02

教會孩子規則與自律

著名心理學家弗羅姆認為,父親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規則是孩子成長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制定規則,孩子能夠明确行為界限、養成養好習慣,從他律一步步走向自律。

現實生活中,由于爸爸的缺席,或是媽媽的強勢,媽媽更多地擔任起孩子成長道路上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這對孩子學習規則的效果是不太好的。

一般來說,媽媽在執行規則時容易心軟,看孩子難過、發脾氣、撒嬌,可能就會妥協,次數多了,孩子便會輕視規則,一次次地打破規則。

而且有些媽媽,當看到孩子不聽話、不配合時,容易情緒化,朝孩子吼叫、大發脾氣。情緒化的規則,會讓孩子無所适從。

而爸爸在執行規則時,通常态度會更堅定,情緒上更加理性,更利于孩子樹立起規則意識,自覺地遵守規則。

再加上母親這個角色和孩子之間存在的天然依戀,父親在樹立規則時則具備更大的優勢,孩子通過與父親的關系,學會社會的相處關系,社會适應能力更強。

養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别管,讓爸爸做效果更好

英國有研究表明,3歲前常與父親玩耍的孩子,長大後自控力更強。

研究發現爸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比媽媽更強調公平和責任,強調遵守規則,告訴他們破壞規則産生的後果,這樣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規則性,提高其自控力。

是以,在給孩子樹立規則、執行規則這件事上,可以更多地交給爸爸來做。

比如,餐桌上的規則、寫作業的規矩、生活習慣上的規矩······

在爸爸帶領下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加自律。

03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責任感

很多時候,媽媽養育孩子時都無微不至、面面俱到,舍不得孩子動手做事,于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通常更為依賴父母,獨立性較差。

而爸爸們的“不夠細緻、周到”,會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比如,自己吃飯,搞髒了也沒關系;自己穿衣服穿鞋,不怕孩子穿得不舒服······孩子獨立性更強;

相較于媽媽,爸爸的“狠心”也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放手讓孩子做事,孩子各項能力得到提高,身心都獲得成長。

是以,爸爸要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多陪伴孩子,教孩子獨立、自理。孩子在獨立做事的過程中,也能提高責任感,學會對自己負責。

此外,爸爸自身的責任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這種責任感,不光展現在對待工作的态度上,更直覺地展現在家庭之中,為人夫、為人父上,尤其是爸爸是否參與到家務之中,更是直接被孩子看在眼裡。

養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别管,讓爸爸做效果更好

是以,爸爸平時應該給孩子做好責任感的榜樣。

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不敷衍;

多對家庭負責,積極承擔家務,而不是當“甩手掌櫃”;

愛妻子,寬容、了解、體貼,互相扶持;

遇事考慮後果,讓家人放心。

一個靠譜、有責任感的爸爸,是孩子最好的學習範本。

父親的意義,絕不隻是停留在養家糊口這一層面,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親這一角色的參與。

爸爸和媽媽,養育孩子都各有各的優勢,雙方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通力合作,互為補充,孩子會成長得更加優秀、幸福!

點個【在看】,希望每一位爸爸,都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END

本文編輯|小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