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每個年代的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環境,都有其相應對的躁動、叛逆等特征,可新時代00後這一代的孩子,最讓父母傷透腦筋的莫過于,在孩子的眼中心裡,一部手機比親爹親娘還親。

一提及手機這事,估計大多數家長都感同身受,甚至還有點惺惺相惜。與孩子母慈子孝的場景家家相相似,隻要不限制使用手機;其實與孩子鬧得雞飛狗跳的時候,也大多數都是因為孩子使用手機。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這不,寒假才剛剛過去,孩子的前腳還沒有跨進學校的大門,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找同伴倒苦水:現在的孩子太依賴手機了,每天直升機般監控,都沒法杜絕孩子沉迷手機,這可怎麼辦才好?

有些家長更是一說到手機氣不打一處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愛上手機,根本就無計可施、一籌莫展。說不得罵不得更是打不得,孩子完全一副我行我素的狀态,一聽到管教的話就進入房間反手鎖門,捧着部手機自個兒玩得天昏地黑,連一日三餐都直接省掉。

孩子對手機這種玩法确實過了,怎能不讓這家長傷心傷肝、焦慮不安呢?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沉迷手機确實不是好事,但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其粗暴地控制,還不如有針對性地和善又堅定地解決問題,大緻步驟可以按以下走: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接納

何謂接納?就是我允許你以客體的身份,以你那獨特的結構存在于我的内在。

當孩子愛上手機這個行為,并不是要家長無條件接納,而是要接納行為背後的動機、情緒。

孩子愛上手機的動機、原因大體有幾點:

1.時代背景就是這樣,因為同伴、朋友、同學都喜歡上手機,并且他們有共同話題,孩子愛看手機,無非就是想跟上潮流融入團體中去。

2.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得到的認同、肯定、歸屬感,遠不如在虛拟的空間裡來得強烈、震撼。

3.孩子的價值感與父母相去甚遠,家長認為讀書比一切事情都重要,而孩子卻認為玩遊戲、刷視訊、看小說等比讀書更重要。

當家長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後,如果能夠心平氣和地接納,就會想辦法有針對性引導。

曾經有青春期孩子戀愛的媽媽前來咨詢,她對孩子的行為感到非常憤怒,幾乎瘋狂的地步,經過一番同理、共情後,她激動的情緒雖然得到緩解,但心頭的恨仍在,因為她脫口而出地說了一句:我恨不得她出門被撞死!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聽到這話,我們在場的旁人都聽得心頭揪得很痛,不知道她的内心會不會痛。我們能了解她的心情,她生氣、憤怒都是因為愛孩子、擔心孩子,但不能接納她這種行為。

正确看待手機

任何東西的存在,必定有弊也有利。孩子愛上手機,在很多家長眼裡,就把手機當成洪水猛獸,每每看到孩子使用手機,就談“機”色變,劈頭蓋臉把孩子罵一通,甚至試圖以暴力制服。

其實任何事情都過猶不及,孩子看手機也能學到不少知識、形成人格,得到精神上的養分。

比如玩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團隊合作,還可以及時得到肯定、鼓勵,以及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一面。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隻要家長要正确引導孩子如何把握好時間,如何擺正主次關系,如何接觸一些正面正向的知識。

要赢得孩子的合作而非管控

如果孩子已經沉迷手機,家長隻是想通過強硬手段來管控,結果不是東風壓力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西,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隻是暫時隐藏問題而已,随着慢慢積攢,總有一天爆發得一發不可收拾。

家長想引導孩子正确使用手機,首先要學會接納,給一個時間讓孩子慢慢過渡;然後給孩子正向感覺,也就是輸入正向積極的資訊,比如:我們知道你想通過手機學習一些課本外的知識,或者想和朋友找到共同語言等;再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可引導孩子頭腦風暴提出解決方案,通過不斷推敲确定一套行得通的辦法。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當然,這一切操作,都先得建立尊重、平等的基礎上,做到親情第一,隻有良好親子關系才能有可教時刻,用強制手段以大欺小,隻能引起孩子更強烈的叛逆。

有位朋友是這樣跟孩子溝通的,家裡有迷上手機的孩子,家長不妨參考一下:

“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孩子,想多學些課本之外的知識,但我看到昨晚很晚才睡覺很是擔心,因為沒有休息好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态,還有就是對眼睛的傷害很大。你覺得呢?”

孩子聽後表示同意,家長提出啟發式問題:“你一定要看手機,是嗎?那我們來制定一個方案,就是限制使用時間方面的,如果你逾時了,由我來提醒你,你覺得這個方法怎麼樣?”

孩子表示認同,然後經過家長進一步引導,孩子慢慢地減少了使用手機的時間,把時間和精力轉移到了學習上。

孩子“躺平”玩手機,智慧家長一番簡單操作,讓兒子抵制住了誘惑

很多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常常把孩子犯錯看得罪不可赦過于嚴重了,于是強制幹預,結果事情沒有朝着預期發展,反而變本加厲了。其實,剝奪孩子犯錯的機會,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家長隻是孩子的傾聽者、領路人,隻需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引導孩子向着好的方向生長就好。

正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個不斷試錯又漫長的過程,隻有讓孩子在犯錯中總結經驗,形成能力,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