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郁症不是懶,而是缺乏1種能力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郁症不是懶,而是缺乏1種能力

患上抑郁症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惰,隻是沒有“能力”去做。這裡的“能力”不是技能上的匮乏,而是精神狀态上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精氣神。更重更要的是,抑郁症不會在犯懶中得到快樂,隻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不得不選擇看起來很懶。

比如,前來咨詢的小王(高中生),由于抑郁休學半年,一開始他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情緒不對勁,家人也隻當隻學校壓力大。後來小王越來越難受,做什麼都開心不起來,總想哭,吃不下、還胃脹,睡也睡不好,直到孩子不想去學校、抵制學習,才引起家人的重視。

小王的媽媽的回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說:想讓他幹得點什麼,很費勁,天天就跟遊戲親、跟手機親。如果抑郁症患者真的因為缺乏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導緻行動力下降,他們怎麼一到遊戲、手機面前就不懶了呢?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郁症不是懶,而是缺乏1種能力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一書,強調說:抑郁症的懶是知道要去做,但是對要做的事,産生不良的情緒反應——厭惡、反感。哪怕什麼都不幹,都會渾身疲憊。那為什麼刷小視訊、打遊戲的時候,渾身是勁呢?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抑郁症患者絕大多數沒什麼享受愉悅感、快樂可言的,你看得到的他的笑,隻是那個情境中的條件反射,更準确的說他們是把這些東西,當成是麻痹自己的工具。

抑郁症真的不是懶,抑郁症不是懶,抑郁症不是真的懶,他們隻是缺乏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通過抑郁症和非抑郁症的大腦掃描ct能夠清楚了解,抑郁症人的大腦活躍度低,尤其是感受快樂的腦區不活躍,感受不到快樂、沒意思。抑郁症是病了、不是矯情、更不是懶。

神經元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人越感受不到快樂,越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封閉得越緊,愉悅的神經觸角就萎縮得越厲害。抑郁狀态出現苗頭時,隻要自身積極幹預,通過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調整身心狀态,好好照顧自己,時刻關照内心,有關快樂腦區的神經元自會響應。

抑郁症患者有哪些方法可以自救呢?

心理學家:強迫症、抑郁症不是懶,而是缺乏1種能力

抑郁症朋友請放心!哪怕是快樂的腦區暫時處于休眠狀态,我們同樣可以通過一些好好照顧自己的方式,喚醒它,因為快樂是我們本就具有的能力,人體化學物質的缺失也都是會自動分泌的,關鍵是保持一顆平和健康的心态,發展一種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第一、合理規律、量化的運動

運動,不要說處于心理困擾的人,身體健康的人運動同樣重要。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一種有氧運動,并且堅持下去,比如最簡單的每天6000步。隻要你喜歡的、适合自己目前情況的,最好是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時間和意志力堅持,能讓你主動持續進行,比如上下班路上。有一點需要提示:這不是給自己增加的什麼任務,也無需當成是KPI,它隻是讓你好好照顧自己、好好愛自己的。

第二、對症下藥地讀書

閱讀哲學、心理學類書籍有助于改變認知思維,可以給抑郁症患者帶來啟發和幫助。這裡推薦兩本書《你就是自己的心理醫生》《戰勝抑郁》。前者是指出負面情緒的運作模式,讓我們有機會看清他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後者着重強調抑郁跟焦慮、強迫等跟敏感多疑、完美主義等思維方式相關,詳細指導抑郁症的朋友如何一筆一筆按照觀息法練習去除内心習性,培養不糾纏、不糾結的平等心,淡定平和的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