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經典梅派劇目《貴妃醉酒》、樂音悠長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國樂版《超級瑪麗》遊戲配樂、三弦與薩克斯合奏出的《夏日皇宮》……已有400多年曆史的晉商會館穿越曆史的塵埃,在古樸國風與創意潮流的表演中再綻光華。2月18日晚,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訪活動走進北京市東城區,“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顔料”在顔料會館精彩上演,來自26家媒體的近40名中外記者在這裡感受了一場沉浸式國樂演出。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位于東城區青雲胡同22号的顔料會館。

邁入東城區青雲胡同,一座古樸朱紅色的懸山式木結構古建築赫然入目,這便是顔料會館的戲樓。與顔料會館隔巷相望的是百年前平劇大師梅蘭芳居住過的地方。舊時各地商賈雲集北京,各行各業以及各地在北京所建的會館,為同鄉、士紳以及商人提供了友善。據介紹,顔料會館最早由山西省顔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是曆經多次修繕儲存至今的晉商會館之一,2009年由天街集團修繕完成後擔負具體營運。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演出開場的《绛州鼓樂》演奏。

一名鼓手在會館前擂響三通鼓後,記者們陸續步入顔料會館,演出拉開了帷幕。開場便是激越的《绛州鼓樂》演奏,與會館文化相呼應,把觀衆帶到千裡之外的太行山側。平劇《貴妃醉酒》又将觀衆拉入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中。除了绛州鼓樂《牛鬥虎》與《貴妃醉酒》,國樂與舞蹈《春江花月夜》、國樂與雜技《新十面埋伏》、三弦與薩克斯《夏日皇宮》、國樂與雜技《落玉盤》以及器樂曲《青雲胡同》《新賽馬》《超級瑪麗》等無不讓觀衆耳目一新。現場以鑼定場,以鼓代掌,弦琴笛阮搭配雜技、舞蹈、西方樂器,帶領觀衆領略中華國樂的意境之美。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平劇《貴妃醉酒》表演。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現場的國樂+雜技表演。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新十面埋伏》演奏。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現場用國樂彈奏《超級瑪麗》遊戲旋律。

此次演出由北京曲藝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李菁,北京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員于海音主持,彙聚了北京演藝集團旗下文藝院團的多名優秀演員,杜朋朋、宋藝博、曹凱以及玖樂室内樂組合等先後亮相,同時還特别邀請到青年平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傳人鄭潇以及樂器制造大師李樂平。多樣藝術門類的融合演繹給觀衆帶來一場具有北京特色、山西風韻的精彩演出。除舞台演藝區,現場還設定了樂器制作展示區,老師傅現場制作二胡、琵琶、中阮,吸引不少記者駐足觀看。

晉商會館内奏響缤紛國樂,藝術讓400多年古老建築再煥生機

▲樂器制作展示區。

據悉,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舊址是北京市推出的文化惠民新品牌,是首都文化建設的創新之舉。近年來,東城區、西城區積極推動會館遺址保護利用,通過文藝院團演出進會館舊址,進一步拓展會館舊址活化利用途徑,更好發揮中軸線文化功能,讓以會館為代表的曆史建築重新煥發光彩。

作者:駐京記者 彭丹

圖檔:彭丹/攝

編輯:江勝信

責任編輯:陸正明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