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南宋古墓夫妻

1986年,

福建茶園山國小

意外挖出

南宋時期的古墓

,墓中發現

一對安然長眠的夫妻

讓人意外的是,這對夫妻的遺骸

在地下躺了700多年

,但依然儲存完好,

皮膚濕潤有彈性,連皮膚下的血管都依稀可見

,仿佛隻是剛剛入睡。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而在随後的發掘中,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價值連城的珍貴陪葬品,還找到了

兩幅寫有詩句的帛幡

就此揭開一段塵封700多年的壯烈凄美往事。

那麼,這對夫妻的遺骸為何能儲存如此完好?

在他們身上又隐藏着一段怎樣的故事呢?

超重的棺材

1986年7月初,

福建福州市茶園山國小

正在翻新施工,因為天氣炎熱又潮濕,勞工們很快就汗流浃背,累得直不起腰來,精神頭也弱了不少。

然而就在這時,駕駛挖掘機的勞工突然精神一振,因為他感覺挖掘機的鏟鬥好像在土裡挖到了什麼,操作時傳來了奇怪的感覺。勞工不确定那是個什麼東西,不敢繼續用力挖。

其他勞工注意到情況有變,紛紛靠過來,大家七手八腳把挖掘機下的泥土挖開,那

紅色的棺木

映入眼簾,他們頓時在大夏天吓出一身冷汗。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勞工們不敢耽擱,連忙将這個發現告訴了工地的管事,管事又上報了當地政府。

考古專家得知消息後,迅速趕到現場檢視情況。當時挖掘機的鏟鬥已經挖開了棺材,考古專家們聽說後緊趕慢趕,到了現場一看,

果然棺椁上已經裂開了一道縫隙

,從縫隙往裡一看,竟然看到了

棺液和古屍儲存完好的額頭

這讓在場的考古專家全都大吃一驚。在中國,出土古屍儲存最完好的地區是新疆,因為那裡氣候幹燥,而且降雨很少。但是茶園山國小所在的福建福州,位于大陸的東南沿海,這裡全年氣候溫暖潮濕,細菌繁殖旺盛,古屍很難儲存下來。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震驚之餘,考古專家們也開始頭疼應該怎麼運走這口棺椁,畢竟現在天氣炎熱,棺椁也破了口子,棺材急需保護。他們在現場勞工們的幫助下,準備用吊車将棺材吊出來運走。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這輛4噸級别的吊車将棺椁吊起時,整個車身都發生了傾斜。

要知道,這口棺椁長不過2米,寬也隻有半米左右,用的是木頭又不是石頭,

也就是說重的不是棺材本身,而是裡面裝的東西。

這不禁讓考古專家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開棺檢視。

之後,現場更換了起重機,這才順利吊起了棺椁,将其運往了已經準備好的實驗室。一部分考古專家跟着棺椁一起走了,剩下的人則留在古墓現場,抓緊時間進行保護和發掘工作。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這處墓葬的規模不小,再結合挖出來的棺材是上好的楠木這一點判斷,

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應該不低。

為了進一步判斷墓葬所處的年代,考古隊員們首先關注的就是墓主人的墓志銘。

隻是找來找去,

他們始終沒有看到有像墓志銘一樣的東西。

這有些不尋常,因為一般來說地位顯赫的人家下葬時,不可能沒有墓志銘。

不過考古隊員們也有不小的收獲。他們在墓中陸陸續續發掘出了不少的陪葬品,

其中光是絲織品就足足有400多件

,此外還有

漆器

金銀器

等陪葬品,每一件都非常珍貴,在國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墓葬現場的考古人員收獲頗豐,而另一邊護送棺材去往實驗室的考古專家們也沒閑着,心情跌宕起伏,為自己的發現震撼不已。

死因離奇的男墓主人

在實驗室中,考古專家們将棺椁開啟後,發現裡面果然灌滿了棺液。

專家們不得不先将棺液一點點排出後再繼續進行檢查。在棺液下,他們看到了一具被層層衣物包裹,

儲存非常完好的男性遺體

,不光是

皮膚依然有彈性

,就連隐藏在下面的

血管都清晰可見

看到這具男性遺骸後,所有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高大”。經過測量,男性遺骸年齡大概在40歲,身高達到了1米8,在營養條件很好的現在,這個身高不算什麼,但是在過去,能長到這麼高也不容易。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在檢查中,考古專家們發現,

在男性遺骸的臀部兩側粘着一些白色的物質

,将身上的衣服都黏在一起了,而且出現這些物質的地方腐爛程度比其他地方都要高。

考古專家們判斷,這些白色的物質就是人身體内的脂肪,從身體中流出後,就形成了人們常說的

“屍蠟”

。從這一點來判斷,專家們認為這具遺體在下葬3到6月的時間裡曾進行過一定程度的腐爛,隻不過後來腐爛停止了。

在進一步進行檢查時,專家們又想到了屍蠟将衣服和古屍黏在一起這一處細節。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在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身患疾病,慢慢走向死亡的時候,身體中的脂肪會随之慢慢被消耗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時見到的重症病人去世前都骨瘦如柴的原因。

這位40歲左右的墓主人身上沒有任何外傷,皮下脂肪又非常豐富,

顯然身上并無疾病,不是病死的。

而當專家們使用X射線對遺骸進行檢測時,

意外地在他的下腹發現了大量閃閃發亮的東西

,又長又短,長的大概1厘米,短的隻有米粒那麼大。

經過鑒定,

這些發亮的東西原來是

水銀

,是一種具有很強腐蝕性的液态金屬,曾有學者認為古代人“吞金自殺”時,可能除了黃金,也會吞服這樣的水銀。專家們開始懷疑這位男性墓主人的死因就是吞服了水銀。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隻是吞服水銀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男性遺骸神情安詳,似乎沒有遭受太痛苦的折磨。于是又有專家開始懷疑,這些水銀并非墓主人的死因,而是用來給他的遺體進行防腐的。

而在明代,很多駐守邊關的将士們千裡迢迢遠離家鄉,在戰死沙場後戰友們會用水銀為他們的遺骸進行防腐處理,然後再送回他的故鄉。

再考慮到男性遺骸異常高大的身軀,很像是習武之人,

考古專家們認為水銀用來防腐的這種情況可能性很大。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就在實驗室的專家們不斷進行推測時,考古現場又傳來了讓人意外的消息:古墓中又發現了一口棺材。

壯烈凄美的往事

新發現的這口棺材相對較小,在運到實驗室中開啟後,專家們發現裡面也全是棺液,遺骸儲存非常完好,不過遺骸身上的衣物和挽好的發髻顯示,這是一名女性。

而且她的年紀在35歲上下,身高要矮上很多,連1米5都不到,比較符合古代南方女性的特點。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一男一女安葬在一起,考古專家第一反應就是他們是合葬在一起的夫妻。

不過女墓主人體内并未發現水銀,但兩人的防腐程度是一緻的,因而可以推斷防腐的主要原因應該來自棺液。

經過化驗,棺液中含有重金屬水銀汞,而且量很大,幾乎浸沒了遺體平躺時的三分之一高度,光是男墓主人棺椁中的水銀重量就達到了1768千克。很顯然,當時的人們是有計劃且有步驟進行防腐處理的。

此外,專家們繼續研究男墓主人的X光片時發現,

他的腰部骨骼斷裂

,脊椎骨是粉碎性骨折,這對人類來說可是緻命傷,男墓主人是以迅速死亡,身體機能随之停止。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身體中的皮下脂肪才沒有被大量消耗,反而在死後從體内流出形成了屍蠟。

讓考古專家們同樣感到好奇的,是女性墓主人的死因。

她的遺骸上穿着的衣服暈染着血迹一樣的污漬,考古專家第一反應她是受傷而死的,但是考慮到她與丈夫身份地位比較高,家族的人不可能不為她更換衣服就安葬她,是以懷疑血迹一樣的污漬是她死後才出現的。

随後,在考古人員嘗試着對她的衣物進行清洗時,那團污漬慢慢被水沖開,顯然這些污漬并非血液。專家們懷疑這可能是從她腹中流出的體液,畢竟她身上的皮膚完好,也沒什麼外部重創留下的傷口。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此外,專家們也沒有發現女墓主人身上有中毒的迹象,并不能直接判斷死因,不過可以确定的是,女墓主人是在男墓主人死後不久去世的。

在墓葬考古現場,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幾幅有文字記載的帛幡,其中有兩幅字迹比較清晰,其中一幅寫着

“軍民揾淚持杯送,無福登消好帥君”

這樣的字句,

直接揭示了男墓主人軍中将領的身份。

而另一幅則寫得惆怅又纏綿,帶着濃濃的愛意與思念,顯然是以女墓主人的視角來寫的,全文是:

“夔(kuí)門日日望君來,鄂渚人懷去後思。争似早登黃閣去,普天霖雨總無思。”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夔門”指的就是瞿塘關,距離福建福州大概1200公裡,這大概就是男墓主人當年率軍駐守的地方。在南宋時期,蒙古曾大規模進犯南宋,一度打到了長江入三峽口,也就是瞿塘關一帶。

男墓主人可能就是參加了這場戰争,

在戰場上親自上陣殺敵,結果一個不慎,遭到重創,不幸死亡。

他死後,下屬們為了能将他送回家人身邊,便

為他灌注了水銀防腐。

這一路在當年可能足足走了兩個多月。

但他去世的消息應該更快傳回了家鄉,

一直在思念等待丈夫的妻子無法接受這個打擊,在深深的悲痛之下一蹶不振,沒等他的遺體回到身邊便追随丈夫而去了。

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700年不腐,血管清晰,皮膚仍有彈性

他們的家人是以将他們合葬在了一起,長長久久不再分離。

至此,這處夫妻合葬墓的秘密基本上揭開了,但是仍讓人感到好奇的是,考古專家始終沒有發現夫妻二人的墓志銘,也至今不知他們二人究竟是何人,最後知道的隻有這個發生在700多年前的壯烈又凄美的愛情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