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說一句俗語“有眼不識泰山”,表示由于對某人有主觀偏見,小看了某人。當您熟練使用這句俗語的時候,您是否想過,這句俗語中的“泰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以為這句俗語中的“泰山”就是五嶽之首的泰山,其實,此泰山非彼泰山,這個“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有一毛錢關系。這句俗語裡面的“泰山”是一個人的名字。

魯班

魯班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他出生于一個工匠世家,自幼跟随父親做木工活。在魯班生活的那個年代,木匠是一門技術活,由于還沒有發明出專業的木匠工具,木匠不僅需要有超強的動手能力,還需要有更高的領悟力。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魯班跟随父親學藝多年,掌握了木匠所有的技能,但是魯班并不滿足,他認為木匠還能做得更好。魯班是一個喜歡鑽研的人,他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了許多經驗,根據這些經驗他研究出了劃線用的墨鬥,鋸子、鏟子、刨子等一系列木匠工具,這些工具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木工的工程品質和生産進度。

泰山學藝

随着魯班的名氣越來越大,有許多喜歡做木匠的人紛紛投奔到魯班的門下拜魯班為師,這裡邊就有一個名叫泰山的人。

泰山雖然成為了魯班的徒弟,但是魯班并不喜歡他,因為泰山并不像魯班其他徒弟那樣紮下心來鑽研木工技藝,他總是喜歡研究一些竹編。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但是他對竹編卻并不太了解,他認為竹編并不是一位正經木匠師傅應該做的活,是以,他對這位喜歡竹編的泰山并不太認可。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為了更好地弘揚木匠文化,魯班對徒弟的考核很嚴格,徒弟們如果做得不好,魯班先是耐心指導,如果再做不好,魯班就會對他嚴厲批評,嚴重的甚至除名。

有一天,魯班到木工現場檢查工作,他轉了一圈卻沒發現泰山。魯班就向徒弟們打聽泰山去哪裡了,有位徒弟告訴魯班:“泰山去幫别人做竹編去了”。魯班一聽這話,心裡很生氣,他覺得泰山不是一塊學木匠的料,不好好地做木匠活,竟然去給别人做竹編,這簡直是不務正業。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于是,魯班果斷将不務正業的泰山開除出了他的木匠學徒團隊。泰山雖然苦苦哀求,但是魯班還是以他不适合做木匠為理由,開除了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

三年之後,有一天魯班在集市上閑逛,他發現有一群人圍在一個攤位前争相購買。魯班隔着人群看不到裡邊賣的是什麼東西,但是好奇心作祟,他還是擠進了人群。

擠到攤位前,魯班定睛一看,原來攤位上賣的都是各種竹編的小農具,有竹籃、竹筐、竹簸箕等,那些竹編的農具造型優美,做工精湛,就連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也不由得心生贊歎。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魯班擡起頭,想要看一看是什麼人做出的這些竹編農具。他發現,那個賣竹編的人竟然有點眼熟,再仔細一看,原來那個人竟然是被自己開除的徒弟泰山。

這一下魯班就尴尬了。當年泰山是因為不務正業而被他開除出自己弟子隊伍的,如今泰山制作的那些精美的竹編農具,連自己都做不出來。他不由得臉紅心跳,他知道自己當年是看走了眼。

這時候泰山也看到了魯班,他熱情地迎上去想要與魯班說話。可是魯班連連擺手,一邊後退一邊對他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随後,魯班轉身離開了泰山的攤位。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後來,魯班和自己的弟子們提起這件事的時候,用到了“有眼不識泰山”這句俗語。于是這句俗語就被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有眼無珠,見識短淺。不過,也有人用這句話來自謙,表示佩服對方的高明,有恭維對方的意思。

結語

其實,“有眼不識泰山”這句俗語被廣泛應用,還有施耐庵的一份功勞,他在小說《水浒傳》中多次引用這句俗語。

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跟五嶽之首的泰山,沒一毛錢關系

例如《水浒傳》楔子《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一節中,洪太尉奉旨進山尋找天師,路遇一牧童,後來别人告訴他那位牧童就是天師,洪太尉歎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泰山,當面錯過!”。《水浒全傳》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節中,武松初次見到宋江,跪在地下,那裡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這句俗語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使用到,尤其是遇到尴尬之事的時候,說這句俗語有緩解尴尬、事半功倍之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