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身上這3個缺點,其實是好事,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在大人眼裡,孩子身上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頭疼的“壞毛病”,

為了讓這些問題消失,我們常常忍不住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标簽,批評他,打擊他。

事實上,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

隻要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待這些問題,會發現這些“壞毛病”,藏着孩子的成長契機。

頂嘴

中國父母是不喜歡孩子頂嘴的。

這種公然的反抗,常常讓父母感到被冒犯,幾乎沒有大人喜歡這種失控的感覺。

比如天冷了,你想勸孩子加一件外套,他偏偏不肯,在你看來:

孩子是不配合、不聽話、不知好歹。

然而,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其實他隻是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我現在不冷,我不需要外套。”

這種反抗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孩子成長的标志,因為他是在和父母争奪自主權。

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正在試圖擺脫依賴,期望得到更大的話語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頂嘴的本質,不是孩子故意惹你生氣,跟你作對,而是孩子想用他們的邏輯說服你,捍衛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是勇于表達和渴望獨立的表現。

弗吉尼亞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

那些從小和爸爸媽媽争論的孩子,長大後處理社交中出現的意見分歧、言論壓力的能力也會更強。

孩子身上這3個缺點,其實是好事,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我曾經看到一位媽媽這樣評價正在和自己鬥嘴的女兒:

“這孩子,你翅膀硬了是不是,說一句你頂十句!”

但轉念一想,我們養育孩子最終目的,不就是讓他翅膀變硬,走出家庭,飛往更寬廣的天地嗎?

頂嘴的出現,意味着孩子的獨立意識正悄然覺醒。

正如德國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曾證明:

“隔代人之間的争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是以,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對你“頂嘴”,不要急着生氣,你要做的是教他們如何正确的“頂嘴”。

當孩子想表達需求時,不是撒潑似的:“我就要這樣”,而是需要合理的理由。

這就要求大人多問孩子“為什麼”,培養孩子的邏輯表達能力。

與此同時,還要避免一些極具攻擊性的話。

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父母很重視,但永遠要注意方式和态度。

适度并且有禮貌地争論,對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貪玩

幼稚園老師在新生入學那段時間,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幼稚園到底教什麼?”

“幼稚園老師是不是每天就帶孩子玩?”

得知孩子在幼稚園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大人們則會感到着急:

“别人家孩子都認得幾百字了,我家孩子卻隻知道瘋玩!”

大人們對玩耍都存在一種偏見,那就是:“玩”是最耽誤孩子學習的。

其實不然,童年的玩耍,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看似瞎玩的過程中,孩子學到了他們一生受用的東西。

孩子身上這3個缺點,其實是好事,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用三組老鼠做過一場實驗:

第一組被一起放在标準的籠子裡,進行普通喂養;

第二組單獨隔開,放在不透明、光線昏暗的籠子裡喂養;

第三組被放進玩具齊全、光線充足的大籠子裡喂養。

結果表明,生活環境不同的老鼠,大腦發育存在顯著差異。

越是在寬敞明亮、玩具多的“豐富環境”中,老鼠大腦發育得越好,各項能力越突出。

也就是說,在簡單的玩耍之中,孩子習得了各種生存能力。

有位媽媽曾經抱怨自家孩子在小區裡是孩子王,孩子們都喜歡他,都愛找他玩,媽媽擔心,這樣下去,孩子的心都玩野了。

其實,一個孩子如果能在同伴中受到歡迎,恰恰是他社交能力強、上司力十足的表現。

他用真誠、友善換來了同伴的喜愛,并不是一件壞事。

會玩的孩子,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潛力。

孩子在玩耍中,能釋放旺盛的精力;

可以學會社會交往的種種規則;

與父母的玩耍裡,還能重建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梁。

過度限制孩子的玩耍,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父母不僅僅要支援孩子去玩,還要陪着一起玩,讓孩子未來能做一個有趣的大人。

内向,不愛說話

“你要是個活潑的孩子多好!”

“你怎麼連說話都不敢!”

“你要學着外向一點,太内向以後沒出息。”

這是内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常聽到的話。

大人們常常把内向當成孩子的缺陷,忍不住擔心和焦慮,甚至想要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

有位老人家嫌棄孫子内向,不愛說話,為了鍛煉孫子的膽量,天天帶着孩子去公園,讓他當衆背一首詩或者唱一首歌,孩子不照着做,就不回家。

後來孩子隻要一聽要去公園,就哇哇大哭。

老人的逼迫,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不小的陰影,越來越怕與人交流。

其實,性格内向,并不是一個壞毛病。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這樣描述内向與外向:

外向的人就像太陽能電闆,需要室外的陽光來充電,是以他們會進行大量的社交、接觸高強度刺激,喚醒身體的能量;

而内向的人就像熱水壺,需要室内的電流來充電,是以他們獲得能量的做法是在安靜的環境裡,好好休息一下。

孩子身上這3個缺點,其實是好事,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認識一位朋友就是内向性格的人,他平時喜歡看書、獨處,和我們相處時,也不太願意說話。

他曾開玩笑地說:“我媽常說我嘴笨,我聽你們說就好。”

事實上,這個朋友非常受大家喜歡,身邊有誰不開心或是不舒服,他總是能第一時間發現。

他雖然不愛說話,但他卻很懂得聆聽,在很多大事上,能給身邊人許多中肯的建議。

孩子身上這3個缺點,其實是好事,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内向的性格優勢,一直被很多人忽視。

内向的孩子往往更能專注于内心世界、善于冷靜地觀察,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細節、懂得傾聽、擁有獨處的能力。

這就是内向孩子的力量。

而我們給孩子貼上的膽小、沒出息的标簽,反而破壞了孩子這種力量。

這不是在鼓吹讓孩子内向,也不是在否定那些開朗的孩子。

隻是希望父母能正視孩子身上的這一特質,畢竟每個人的性格和氣質從出生的那天起就不盡相同。

如果父母能順應孩子的性格特點,多點尊重,多點耐心的引導,再内向的孩子也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最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人。隻要處理得當,這些壞毛病也能變成孩子的成長優勢。

- END -

作者: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緻力于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注:所有圖檔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直播

你的孩子也能成為奧運冠軍,

隻是你沒有擁有發現孩子天賦的眼睛。

今天中午 12:00 來郭博士直播間,

讓你擁有發現孩子潛能的眼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