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都是父母的最愛,是以當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失去底線和原則,孩子一哭,家長就妥協了。哭鬧、發脾氣就成了孩子經常使用的招數,隻要自己的心意沒有滿足,就開始發脾氣、大哭大鬧。

一次,我去一個朋友家吃飯,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吃飯的時候就一直看卡通片,飯也不見往嘴裡送。媽媽随手關掉電視劇,本來還在笑着的孩子,一下子扔掉手裡的勺子,開始大聲哭起來。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奶奶趕緊站出來,把電視重新打開,并且安撫孩子的情緒,批評媽媽說:“孩子嘴裡都是飯,這樣哭多麼危險。”孩子又重新開始看電視,飯也被奶奶拿去熱了。媽媽很尴尬地說:“這孩子脾氣太急,一不順心就開始哭。”

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可以看見這樣的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開始發脾氣,爸爸媽媽妥協了,立刻就好了。

這樣的戲碼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上演,但對孩子的成長卻是沒有好處的。孩子叛逆不聽話,容易形成壞習慣,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會導緻人際交往比較困難,不能經受挫折,心理素質脆弱。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找到孩子經常發脾氣的原因,幫助孩子逐漸克服這樣的習慣,是家長應該抓緊時間去做的。孩子喜歡發脾氣哭鬧,大概是這樣幾個原因,大家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哪幾個原因。

孩子天生脾氣比較急躁。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就多愁善感,也有的孩子自信開朗,而一些孩子個性比較強,情緒比較急躁。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通常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情緒,用哭鬧、發脾氣等來表達不滿。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被溺愛,哭是讓父母妥協的手段。

孩子喜歡哭鼻子,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大人怕聽見孩子哭。隻要孩子一哭,就能得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以,哭就成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手段。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喜歡用哭來表達情緒。

孩子如果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哭鬧的現象就會減少很多。有的父母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總是從孩子的情緒去猜測他的意圖,就會加劇孩子情緒化表達的現象。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被父母所忽略,内心缺少安全感。

父母陪伴在身邊,孩子内心獲得足夠的關注和愛護,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孩子,情緒也會比較穩定。相反,那些被父母經常忽略的孩子,他們的安全感不夠,就會多一些焦躁不安的情緒。

哭可以表達出來孩子的不良情緒,但是卻不能解決問題。小孩子遇到問題,就隻會哭,也會影響他其他方面的成長和發展。是以,改善這樣的情況,還需要爸爸媽媽從多方面去引導孩子。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爸爸媽媽了解孩子的敏感情緒,改變親子教育方式。

内心比較敏感的孩子,情緒波動就會比較大,父母應該多了解孩子的脆弱和敏感,從正面引導孩子做一個堅強、樂觀的人,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幫助孩子多看到事物積極向上的一面,幫他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父母培養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我們引導孩子通過說,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有理有據的時候,就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要積極回應,才能鼓勵孩子說出來,而不是哭出來。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改變對孩子的态度,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孩子愛哭,許多父母就容易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反感,甚至是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标簽。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容易情緒敏感、愛哭,我們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隻要孩子盡力了,就不要批評他,而是應該肯定和鼓勵他的付出。孩子的自尊水準提高了,有自信心了,就會減少哭鬧的現象。

父母不要怕孩子哭,就妥協。

孩子愛用哭鬧解決問題的,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的溺愛。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哭的時候就妥協,就容易讓孩子形成壞習慣。孩子做錯了事,有無理的要求,我們應該堅決地拒絕和批評,不要因為孩子哭就害怕。當孩子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适當地冷處理,等孩子情緒冷靜下來,再去和孩子耐心地講道理。

不滿足娃的要求,他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4個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一個情緒化的家長,很難養出冷靜理智的孩子,是以,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引導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決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