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期不吃早飯、愛吃宵夜、飲食不規律?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吃飯是維持人體健康的主要行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保證人體各器官和系統的正常工作。

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吃飯不規律的現象,比如不吃早飯或不吃晚飯、暴飲暴食,以及過度節食等。

那經常飲食不規律,會影響健康嗎?具體有哪些危害呢?

長期不吃早飯、愛吃宵夜、飲食不規律?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圖檔來源:123RF

不吃早飯對健康的影響

一項發表在《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随訪27年的研究發現,青春期定期吃早餐可以改善代謝,而不良的早餐習慣與成年期出現代謝綜合征有關,如中心性肥胖和空腹血糖過高。

具體來說,16歲時不吃早餐或隻喝/吃點甜食(如面包或餅幹)的人,在43歲時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增加68%。

從代謝綜合征的具體類型來看,發生中心性肥胖的風險增加71%,出現空腹血糖升高的風險增加75%。

代謝綜合征是一組與心髒代謝性疾病和過早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如中心性肥胖(研究中定義為女性腰圍≥80厘米,男性腰圍≥94厘米),血脂、血壓和血糖異常等。

還有研究發現,與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飯(午餐前沒吃任何東西)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好膽固醇”)降低、血紅蛋白升高有關,具體來說:

每周吃早餐0~2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14%,患中風的風險增加18%,患腦出血的風險增加36%;

即使每周隻有一次不吃早餐,也與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增加28%相關。

吃早餐還有助于體重的穩定。

美國心髒協會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的綜述指出,不吃早餐(上午10點之前不吃任何東西)與成人飲食中的營養素攝入量較低有關。而且,與吃早飯的年輕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發生超重/肥胖的可能性升高31%,腹部肥胖的可能性升高39%。

研究發現,在18~3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與不常吃早餐(每周吃早餐少于4次)的人相比,每天吃早餐的人在18年中體重少增加了1.91kg,而且在男性中,吃早餐的男性在10年内體重增加5kg及以上的可能性較低。

有趣的是,與超重的男性相比,體重正常的男性如果按時吃早餐,體重增加的風險能夠降低22%。

這篇綜述總結道:按時吃早餐可能對心髒代謝風險管理和體重改善的影響極小。但是基于目前的資料,每天吃早餐可能會降低葡萄糖和胰島素代謝相關的不良反應風險,還可能有助于促進全天健康的飲食習慣。

長期不吃早飯、愛吃宵夜、飲食不規律?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愛吃宵夜對健康的影響

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着,可能是大多數人早上不按時吃早飯、晚上加餐吃宵夜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對健康有哪些影響呢?

發表在《循環》的研究發現,吃宵夜與心髒代謝健康狀況不佳相關。具體來說,與不吃宵夜的人相比,深夜吃飯與肥胖率增加62%有關;

而且,如果宵夜吃得過多,肥胖的風險更大。研究中指出,與宵夜能量攝入<33%(占全天總能量)的人相比,宵夜能量攝入≥33%(占全天總能量)的人出現肥胖的風險是前者的2倍。

除了肥胖以外,吃宵夜也和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一項日本的研究發現,如果晚上吃宵夜(睡前2小時内吃晚餐)+早上不吃早餐,與參與者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增加17%相關。

還有研究發現,與晚上不吃宵夜的男性相比,吃宵夜的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對風險會增加55%。這種相關性可能與體重指數、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有關。

研究人員将不同時間段内吃晚餐對應的胰島素水準做了比較。最後發現,與在晚上7:30吃飯的參與者相比,晚上11:30吃飯的參與者體内餐後胰島素濃度最高。

他們最後得出結論:晚餐吃得晚還可能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因為餐後血糖高是2型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之一。

有意思的是,晚上吃宵夜的頻率和時間與體内的發炎生物标志物也相關。研究中指出,宵夜能量的攝入比例每增加10%,血清C反應蛋白的濃度增加3%。

但是如果改變進餐時間,體内的發炎标志物就會表現出一定的好處。

在女性中觀察到,如果晚餐在6點吃完,體内的發炎标志物會降低,即使每天額外有1次加餐,也與C反應蛋白降低8%相關。

論文中總結道:吃晚飯的時間對心髒代謝健康有潛在的影響,但解決因果關系的臨床幹預研究範圍有限,過于多樣化,無法得出明确的結論和提出建議。

長期不吃早飯、愛吃宵夜、飲食不規律?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間歇性禁食對健康的影響

雖然經常不吃早飯、愛吃宵夜對健康有害,不僅和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有關,還與可能會增加體内的發炎。但是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對人體的影響卻一直存在争議。

間歇性禁食指的是限制某個時間段的熱量攝入,目前間歇性禁食有多種“流派”,例如:

模拟禁食飲食(Fasting Mimicking Diet):每月連續5天(或每3~4個月持續5天)吃低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熱量的全素飲食。

5:2輕斷食:每周2天少吃,這兩天将攝入的熱量限制在500~700kcal。

隔日禁食:吃一天餓一天。

一天内限時進食:每天隻能在有限的時間範圍内吃東西,通常是4~12小時内,例如禁食16小時,将每天進食時間縮短至8小時。

“支援派”一緻認為間歇性禁食的好處多多。一項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的研究表明,間歇性禁食可以改變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的風險因素、增加抗壓性,還會降低血壓、血脂水準和靜息心率。而且每天16:8定時限制進食還與較好的機體平衡和協調性有關,還可能會增強多個領域的認知能力,如聯想記憶和工作記憶等。

“反對派”則認為,禁食可能沒啥用。研究者認為,禁食可能會增加肌肉的消耗、丢失了更多的瘦體重。而且禁食和不禁食的參與者,體内的胰島素、葡萄糖、糖化血紅蛋白、靜息代謝率和血脂等相關名額也都無明顯差異。

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Krista Varady博士表示:“對于想要減肥的人來說,特别是對于那些不想計算食物熱量,或是覺得其他飲食方案難堅持的人來說,間歇性禁食是一個容易實作的可行選擇。但是,該飲食方案可能并不适合每個人。為了整體健康,我們應該整體注意飲食習慣,而不隻是時間。無論選擇哪種飲食計劃,都不建議以犧牲均衡的營養為代價。”

推薦閱讀

2022年最佳減肥飲食!更有1日瘦身食譜新鮮出爐

吃大餐的2個技巧,讓你少長肥肉!但有個“副作用”要注意

心情影響心髒!焦慮的人,更容易得心髒病、糖尿病,該怎麼辦?

買巧克力時,不管啥牌子,包裝上有這4個字的最好避開

[1] Wennberg, M., et al. (2016). Irregular eating of meals in adolescence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dulthood: results from a 27-year prospective cohort.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19(4), 667-673.

[2] Wennberg, M., et al. (2015). Poor breakfast habits in adolescence predict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dulthood.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18(1), 122-129.

[3] Pendergast, F. J., et al. (2016). Correlates of meal skipping in young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13(1), 1-15.

[4] St-Onge, M. P., et al. (2017). Meal timing and frequency: 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5(9), e96-e121.

[5] Alhussain, M. H., Macdonald, I. A., & Taylor, M. A. (2016). Irregular meal-pattern effects on energy expenditure, metabolism, and appetite regul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healthy normal-weight wome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4(1), 21-32.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内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内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轉載授權請在「e藥環球」微信公衆号回複“轉載”,擷取轉載須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參考資料

e藥環球丨藥明康德團隊打造

微信号 : ey_global

▇ 關注我們,掌握好醫新藥全球資訊

分享、點贊、在看,傳播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