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有一種女人,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隻有一種女人,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

《當幸福來敲門》:“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隻是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這裡所說的“夢想”,可以指代人生的方方面面,可以是事業,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人生的規劃。

不管哪一項内容,隻要你有自己的追求,基本上都會有人質疑,或者跟你唱反調。

有個事實需要大家明白:人活一世,不管你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會有人說你不對。既然外界的聲音那麼刺耳,那就不如不聽,專心做個有夢想的人,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叫喚去吧!

真正想拉你一把的人,支援尊重你的人,不會嘲笑你的夢想;隻有那些想拖住你的人,想讓你向下相容他們的人,才會嘲笑你的夢想。

下面這位讀者從她的感情經曆中總結的經驗,就是對上述夢想的诠釋。

隻有一種女人,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

結婚要趁早?誰信誰吃虧!

她說,關于婚姻最大的騙局,就是“結婚要趁早”,少不更事的她信了這句話,就有了後來的不開心:“20多歲的時候,我爸媽和身邊的長輩開始催婚,說女孩子結婚要趁早,因為太晚了就隻有被别人挑的份兒了。他們專挑那些極端案例給我講道理,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我不早點結婚,就會像那些人一樣活得凄涼。我當時沒有想太多,就信了他們的話,就這樣糊裡糊塗結婚了,結果時間越久我越後悔。”

這種問題其實很普遍,大城市的人可能普遍結婚晚,但小地方的人,很多都秉承“結婚要趁早”的觀念,好像結了婚就萬事大吉了一樣。

如果現在還像以前一樣資訊閉塞,那些結婚早的人可能也就湊合着過了,關鍵是,現在是網絡時代,小地方的人也很容易看到外面的世界。接觸了各種新鮮的思想觀念以後,難免會觸動固有的觀念,以此去評判自己的生活,就容易不滿和失望。

比如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說:“我經常隔三岔五想離婚,如果不是有兩個孩子,恐怕我早就離婚了。以前啥也不懂,太單純,把愛情看得太重,結果剛畢業就結婚,緊接着就有了孩子,沒有經曆過相親,沒有精挑細選過,以至于每次我和他吵架的時候都會後悔,感覺他配不上我,學曆不如我,能力不如我,賺錢不如我,圈子不如我,感覺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沒有交集,隻是在湊合着過。”

過年期間也有人找我傾訴過:“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抽什麼風,執意要嫁給他,結果就過成現在這樣了:他大男子主義,不懂浪漫,不關心我,無視我為家庭的付出,還動不動就兇我,現在我知道不該選這個樣的人結婚,可是已經晚了。”

隻有一種女人,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

隻有一種女人,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

上面提到的三個人,共同點是:結了婚以後才認識到自己想要什麼。

這種問題看似很無奈,好像不經曆就不會知道怎麼回事,其實這隻是一種托詞,就像前面那位讀者所說:“女人不用結婚也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除非你活得不用心。但凡你用心,就會發現婚姻讓你明白的東西,其他事也可以讓你明白。你把愛情當婚姻對待,就可以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從别人的婚姻中吸取教訓,同樣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白這些需要花時間,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非要趁早結婚,傻乎乎的你就顯得特别好騙。”

她說隻有一種女人,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這樣的女人具備三種特征。

一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知道自己配得上誰,有不足的地方會花時間去補足;

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該和愛自己的人結婚,還是自己愛的人結婚;

三是有規避風險的意識,不會讓自己知錯犯錯。

我認同這種說法,因為當一個人把該規避的風險都規避以後,把該排除的漏洞都排除以後,剩下的全都是适合自己的人,進而也就稱得上“和誰在一起都過得很好”了。

雖然說規避掉所有的風險不太現實,但也要盡量去規避,否則你就沒有一個純粹的擇偶空間。有些問題看不清楚的話,你就有可能在那些問題上栽跟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