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做你的情感樹洞。點選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原創文章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1、

家庭中有很多沖突和煩惱,都源于家人之間沒有界限、失了分寸。

對于陌生人,我們很容易意識到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該問的不問,不該做的不做。

但是,家人之間因為熟悉、因為親密,往往會忽略彼此間的距離,認為自己對家人,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說,甚至對彼此的家庭都有插手的權利。

這種模糊的界限感,會不明白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不會意識到其中的不同,也不會去尊重彼此的不同。

界限感模糊的人,其實他自己也很痛苦,他常常會痛苦于:“你怎麼這麼辦事?”“你憑什麼這樣對我?”“你怎麼竟有這種想法?”“你的想法好奇怪!”

當他界限感模糊,甚至缺失的時候,他常常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于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有時,也會把自己的事托付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

這樣就造成了如果事态不朝他料想的方向發展,不僅他自己會憤怒痛苦,被他不知分寸涉及的家人也會痛苦不堪。

現在,有不少父母會越俎代庖,影響子女的生活,讓子女不是在婚姻中左右為難,就是在愛情中愧疚掙紮,要麼就是替子女包辦代替。

你是不是覺得隻有父母才會界限感缺失,總是伸手左右子女的人生?殊不知,有時候子女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插手父母的生活,幹擾父母的決定。

陳老伯就是一位被子女幹擾了個人決定的老人,女婿曾經指着他的鼻子罵他老糊塗。

陳老伯到底做了什麼決定,讓子女認為他糊塗了呢?這事兒還得從陳老伯退休開始說起。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2、

陳老伯今年70歲,是一名退休教師,每個月能拿8000多塊錢的退休工資。老伴在10多年前就去世了,陳老伯現在孤身一人。他也曾想過再找一位老伴兒,一來是沒遇上合适的,二來是自己年紀也大了,再建立一個家庭,想來麻煩也會不少,也就算了。

陳老伯有一個女兒,嫁到了離家200多公裡的地方。自從陳老伯退休之後,女兒女婿就把陳老伯接過去一起生活。

到了女兒家,陳老伯每月給女兒5000塊錢,當作自己的生活費。他不想在女兒家白吃白喝。自己身體不錯,隻有一個愛好 ,就是釣魚。剩下的3000多塊錢也夠自己花了。

女兒工作比較清閑,家務都是女兒在做。女婿在一家公司做業務,人是世故了一點,對陳老伯也很尊重,一家人過得也很愉快。

沖突是怎麼産生的呢?還得從陳老伯對自己處置拆遷款說起。

去年底,陳老伯在老家的房子被政府拆遷了,他拿到了176萬補償款。他馬上聯系了他的侄子,打算給侄子100萬,讓他給兒子,也就是陳老伯的侄孫買房子。陳老伯知道,憑侄子的收入,他根本無力給自己兒子買房子。

但侄子還是拒絕了,他對陳老伯說:“叔,你别給我錢,你自己留着給姐,或者自己用。我自己有積蓄,隻差30多萬,我貸款就行了。”

陳老伯哪能讓侄子去貸款,好說歹說,侄子從他這裡拿走了50萬。陳老伯還是過意不去,一再給侄子說,以後家具他全包了。侄子很感激。

也許讀者會問:陳老伯為什麼對侄子這麼好,給侄子這麼多錢呢?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3、

原來,陳老伯對自己的哥哥一直心懷感激。

從小陳老伯家裡就很窮,父親很早就去世了。都說長兄如父。在父親去世之後,年長他8歲的哥哥,用他還很稚嫩的雙肩,撐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哥哥就是他從小到大的依靠。為了讓他讀書,哥哥起早貪黑不停地勞作,省下每一口糧食、每分錢給他,督促他再苦再難,一定要完成學業。到後來,陳老伯結婚,哥哥為他付出了很多。

陳老伯一直記得有一次他得了病,哥哥連夜背着他,走了幾十裡山路到城裡看病,雙腳都磨出了血泡。那幾天,看着哥哥每走一步嘴裡都會發出“嘶嘶”的抽氣聲,陳老伯在被子裡默默地流眼淚。

陳老伯記着哥哥的好,從他能掙錢開始,他給哥哥的,比留給自己家的多,他隻是覺得,哥哥為自己付出太多了,他對哥哥的回報不足以報答哥哥的恩情。隻要哥哥有困難,陳老伯都會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援。

可就在五年前,積勞成疾的哥哥得了重病。陳老伯四處求醫,也沒能挽留住哥哥的生命。

在彌留之際,哥哥拉着陳老伯的手說:“我不行啦,我放心不下剛子(侄子化名)。他人不壞,就是太老實。你要能幫,就幫他一下吧。”陳老伯淚流滿面地連連點頭。

從那時起,陳老伯就肩負起照顧侄子的任務。而侄子也是懂事的孩子,他一直在老家種地,每到收成的時候,總是會給陳老伯帶些新鮮的蔬菜,或者是老伯喜歡吃的番薯、芋頭。這讓陳老伯很欣慰。

正是因為這樣,陳老伯一直對侄子很關照,把他當成親兒子一樣看待。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4、

陳老伯把給侄子50萬塊錢的事告訴了女兒。女婿一聽特别生氣,當場就說陳老伯老糊塗了,說這麼大的事怎麼也不跟他商量一下。

陳老伯納悶了:我自己的錢幹嘛要跟你商量呀?再說,女兒女婿他們買房子的時候,陳老伯給過60萬作為購房款。給侄子的50萬是為了報答哥哥的恩情,而陳老伯已經預留了100萬是給自己女兒的。

而女婿卻說,這些錢都應該是他們的,還逼着陳老伯去把這50萬要回來。因為陳老伯的養老是他在負責,陳老伯侄子是個鄉下人,怎麼能給他養老呢?

陳老伯看了一眼女兒,女兒站在一邊沒有吱聲。

陳老伯也生氣了,他懶得再跟女婿說話,轉身進了房間,掏出手機打給了侄子。

他問侄子:“剛啊,以後叔老了不能動了,我去鄉下跟你生活怎麼樣?”

侄子很意外:“怎麼了叔?在城裡過得不習慣嗎?您要是想回鄉下,您就回來吧,我伺候您。不過,您要把錢都留給姐姐姐夫,要不然他們會說我照顧您,是貪圖您的錢。”

聽侄子這麼說,陳老伯一顆心就定了下來。

他做了一個決定:以後就跟着侄子生活,每月依然按現在的标準,給侄子5000塊錢生活費,他一定會很好地照顧自己,畢竟侄子不是一個貪财的人。

至于自己身後的财産,陳老伯也在考慮是否全部都留給侄子。女婿那張嘴臉,陳老伯真是不想再看到了。給了女兒,也就給了女婿,陳老伯不願意。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5、

女婿的吃相确實很難看,父母的錢,他們可以自己做主。作為子女,沒有權利去幹涉。

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要控制自己的距離,不能随意伸手去幹涉。

家人之間,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情。

父母要了解子女真正的需要,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随意插手子女的生活。而子女也要體貼和了解父母的不容易,不要去苛責嫌棄父母,别總是從自身出發去要求父母,也要充分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想法。

就算親人之間相處也是需要照顧對方情緒,互相包容的,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界限的同時,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煩惱就會少很多。

老伯為感恩給侄子50萬購房款,女婿很生氣:你老糊塗了?去要回來

圖|網絡,如侵必删

END

今日互動話題:

對于陳老伯想把财産留給侄子的做法,你認同嗎?為什麼?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