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眼裡不喜歡收拾的孩子們,都會有一個共同點

很多媽媽說,孩子不愛收拾,自己隻能跟在他們身後不斷地催促。

如此一來,孩子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假裝聽話,做得讓大人滿意,可一旦大人有所放松、不再盯着他們,一切就又會恢複原樣——孩子繼續偷懶、敷衍了事甚至“罷工”。

在《收納,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整理訓練》中,作者分享她在教授親子整理的課程指導中發現,媽媽眼裡不喜歡收拾的孩子們,都會有一個共同點——反感家長的催促、唠叨、壓迫,他們因為抵觸情緒而失去幹勁。

有一次,作者在一所上海的國小上課, 不知為何電腦怎麼也連不上投影儀,于是作者向孩子們尋求幫助:“誰能幫我看一下,哪條線是連接配接電腦的?”

那一瞬間,幾乎全班的孩子都不約而同地告訴她正确的操作方法。

看着那一張張充滿真誠、喜歡助人為樂的臉蛋兒,一股暖流湧上作者的心頭,第一次見面的他們還沒開始上課和交流呢,心就已經在一起了!

從這個瞬間我們不難發現,隻要大人真誠地尋求孩子幫助的時候,孩子們才會真正地願意參與。

那些在父母眼裡喜歡偷懶、敷衍了事的孩子,其實都是渴望被看見和尊重的小天使。

如果我們能學會真誠地對待孩子,改變語氣,使用“魔法語言”,說不定你家的孩子也會變成你想象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媽媽眼裡不喜歡收拾的孩子們,都會有一個共同點

一起來學習一下,提高孩子參與度的話語吧!

收拾完吃點心吧(期待)

你能幫忙嗎?(請求)

如果你能和我一起收拾就好了(邀請)

O和△,你想先收拾哪一個?(選擇)

一起比賽吧(遊戲)

下次放在周末收拾吧(提前告知)

“××點為止”收拾書桌(具體訓示)

此外,很多媽媽對孩子發出整理指令的時候,隻是模糊地說:快收拾一下。

這樣其實會給孩子造成了解難度,他們可能不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麼,從哪裡開始收拾?怎麼收拾?

是以,父母可以說得更具體一些,比如:請收拾書桌,将明天要帶的書放進書包裡,其他的書放在檔案盒中。書桌上的垃圾扔掉,把玩具放回玩具櫃中,等等。

最後,讓我們學習一下提高孩子參與度的技巧與結束後的回報吧!

好棒啊!收拾得真幹淨(具體表揚)

謝謝你,幫到我了(感謝)

啊!這麼快就收拾好啦?! (驚訝)

你看,多幹淨啊(一起欣賞)

變得很整潔啊(看見)

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家人之間這樣說話會有疏離感,太過客氣了。

我們不妨試着把孩子當成同僚,當同僚協助你完成了一項工作時,你是否會發自内心地感激同僚呢?

媽媽眼裡不喜歡收拾的孩子們,都會有一個共同點

同樣,孩子們也是通過家長給予的不斷的肯定、鼓勵,才能持續加強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是以千萬不要對孩子吝啬你的鼓勵!

總結一下,首先,家長的唠叨并不會讓孩子喜歡上整理,正确的做法是用魔法語言提升孩子對整理收納的興趣,其次,對孩子幫忙整理後的效果,家長要及時表示感謝并給予正向的回報,這樣才能持續加強孩子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