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前兩天辦公室同僚風風火火地往辦公室趕,卻還是遲到了。

同僚抱怨道:還不是因為要安撫女兒的起床氣!

真是奇怪了,平時可可愛愛,又乖又好“拿捏”的寶寶,怎麼一到起床時間就跟變了個人似的?

孩子的起床氣,還不是哭鬧和撒潑打滾這種正常操作,而是得讓人一直抱着,一個小時不嫌長的那種。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起床後的孩子,臉上還挂着晶瑩的淚珠

如今同僚已經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的“本領”:

“每天她一睜眼,我就能從她的表情判斷出,今天她會不會發脾氣。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起床氣來自睡眠慣性

所謂的“起床氣”,在心理學上有個相應的名詞——睡眠慣性,這是處于“睡眠—覺醒”期間的一種過渡性現象。

在這個過程中,人很容易出現昏昏沉沉、迷失方向、困倦和認知障礙等情況。不幸的是,睡眠慣性一般會持續 15~60 分鐘之久(有時候甚至更長)

醒得越猛,睡眠慣性越大

醒得越猛,睡眠慣性越大,寶寶的不舒服會持續越久!

你回憶一下,是不是自己在突然醒來後,會有不想說話、情緒低落、壓抑等一系列奇怪的感受?

暴力叫醒,殺傷力太大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安安靜靜待着,多半會自己慢慢恢複的。

但如果一直有人在旁打擾,叽叽喳喳、甚至動手動腳的,那完了,簡直是引爆了定時炸彈好嘛!

在寶寶身上具體表現為: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仔細想想,你叫娃起床的時候是不是有過這些動作:

毫無預兆拉開窗簾,掀被子,制造噪音,拍臉,搖晃,強行抱起……

睡不夠、被叫醒已經夠難受的了,還要被家長不停地催促,娃的表達能力又沒這麼強,可不隻能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了嗎?

要我說,娃的起床氣不該娃背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的叫醒方式不對!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那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既能有效、快速叫醒,又能不傷害孩子的情緒呢?咱們編輯部的幾個老媽子倒是很有心得。

“叫醒服務”大比拼

01、@莎莎:營造“該起床了”的氛圍

我一般都是先拉開一點點窗簾,讓陽光透進來一些。既不會讓孩子感覺刺眼或難受,同時也是告訴她:已經天亮了。

等孩子适應一點了再輕聲跟她說話。

一開始,娃可能也不會給什麼反應。娃還想睡,大不了就再讓她躺個 5 分鐘,總比把她惹毛了強。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02、@S 媽:抱起前,先來個親親、抱抱

娃剛睜開眼、還有點迷迷糊糊時,最好不要直接抱起她。

我會先躺在孩子邊上抱抱她、親親她,等娃清醒一點了,再慢慢抱着她坐起來。

等她的思維回到正常水準了,再把她放下來,給她穿衣服。

03、@加一:用娃感興趣的話題“刺激”她

我家娃平時還挺配合的,碰上實在不願意起的情況,我就會拿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刺激”她。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比如前幾天買了新衣服,我就會和孩子說:

“你今天要不要穿那件新買的衣服呀?那件衣服太好看啦,寶貝穿上一定很漂亮。”

又或者是:

“老師跟媽媽說啦,今天幼稚園有好玩的遊戲,你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

“小朋友們是不是都已經到幼稚園啦,我們也早點去吧,可以先玩到你喜歡的那套玩具。”

04、@樂樂:給孩子來首“開機”音樂

我們家女兒,是《冰雪奇緣》愛莎公主的忠實粉絲。

隻要一聽見《let it go》這首插曲,那必須手舞足蹈跟着又唱又跳。(當然了,歌詞部分全是瞎唱的~)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碰上她叽叽歪歪不願意起床的時候,就使出這招“殺手锏”。

一般來說,前奏還沒放完,娃就自己起來跟着瞎舞了。趁着她激情 solo 的時候,給她擦臉、穿衣服……

除了上面幾位媽媽分享的叫醒方法以外,咱們還可以多注意下這幾點:

保證孩子夜間有充足的睡眠。

提前和孩子同步明天的行程。睡前先跟孩子說好,明天咱們要早起去幹嘛,給娃一個心理準備~

提前半小時開始叫醒程式。

孩子的“起床氣”是很普遍的一種生理現象,很多時候,反而是我們家長把事情嚴重化了。比如把“起晚了”和“耽誤事兒”等同起來:

起晚了,就來不及吃早飯了、就趕不上車了、上班要遲到了……甚至把“起床氣”上升到“性格不好”、“不聽話”的高度。

孩子的起床氣不該背鍋,原因竟然是這個!

明明是你想讓娃配合你,好讓你順利完成接下來一天的工作、生活,卻還要擺出“我都是為了你”的态度,有沒有覺得,對娃來說太不公平了啊!

這樣想想,是不是覺得應該對娃友好一點?

是以呀,面對孩子的“起床氣”,咱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着急生氣,一步一步慢慢來,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