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不管孩子聰不聰明,将來有沒有出息。

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都值得我們的愛和接納

作者 | 夏天

每次朋友聚會,隻要一聊起孩子,我都是最沉默的那一個。

因為,朋友家的孩子要麼口齒伶俐,思維靈活,甜嘴蜜舌;

要麼背熟了上百首古詩,英語單詞張口就來;

要麼鋼琴過了8級,繪畫得了大獎,數學考了滿分;

要麼是被老師特意表揚,學什麼都快。

而我看着隻顧悶頭吃飯的兒子,卻從他身上找不到任何一點值得炫耀的東西。

我不是一個對孩子撒手不管的媽媽。

我也曾花費很多心思和時間逼着兒子背古詩,學英語,但兒子總是記不住。

我也帶兒子去嘗試了很多興趣班,舞蹈,鋼琴,圍棋,畫畫,架子鼓……

可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上不了幾節課就嚷嚷着沒意思,不想去。

為了提高兒子的數學成績,我給他出題,陪他做題,一遍又一遍地給他講題,但兒子的腦子就像漿糊一樣,怎麼也不開竅。

我很苦惱、很焦慮,有時會忍不住罵他,氣他怎麼這麼笨。

直到最近我看了央視的開年大劇《人世間》,我突然發現:

原來,那個愚笨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人世間》裡的周家,有三個孩子。

大兒子周秉義,從小聰明好學,有主見。

不管是上學,還是當兵,都是人群裡的佼佼者。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二女兒周蓉,漂亮有才華,從小到大都是學霸。

她的心裡有堅定的信念、夢想和追求。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三兒子周秉坤,從小讀書就不靈光,成績遠不如哥哥和姐姐。

再加上性格憨厚老實,哥哥姐姐都覺得他“很笨”,爸爸媽媽也叫他“老疙瘩”。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能都以為,優秀的哥哥和姐姐會是周家父母将來的保障和依靠。

可現實是:

大兒子周秉義和二女兒周蓉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很早就遠走他鄉。

隻有看起來愚笨的周秉昆一直留在父母的身邊。

尤其是恢複聯考後,哥哥姐姐都要考北大。

而此時,媽媽卻突然中風,癱瘓在床。

為了不讓在外支援建設的父親、考北大的哥哥姐姐擔心,周秉昆一邊照顧姐姐的女兒,一邊照顧癱瘓在床的媽媽。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後來,哥哥從國營大廠一把手調到某個城市的一把手,再到中央機關工作,風光無限,卻很難有時間好好陪陪父母。

姐姐從大學教授到旅居法國10多年,更是見父母一面都難。

三弟周秉昆雖然一直都隻是個小勞工,一直都不能給爸媽争面子,但是他善良、仁義、勤勞、厚道。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爸爸媽媽有事的時候,隻有他能做到鞍前馬後,跑前跑後的精心照顧。

哥哥姐姐的缺席,他從來沒有埋怨過。

照顧爸爸媽媽,他也從來沒有喊過累,沒有偷過懶。

他沒有多麼遠大的追求和理想,一心隻想着照顧好父母、妻子和孩子,把簡單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他用自己的憨厚和善良成全了哥哥姐姐的精彩人生,撐起了整個家,給了父母一個安穩愉悅的晚年。

看到這裡,突然有一種難以抑制的難過,或者說是感動湧上心頭,讓我腦海裡不斷重制昔日對兒子批評、貶低的畫面,他該有多難受啊?

我想了很久,漸漸對他的普通、愚笨釋懷了很多:

是啊,成績好、優秀的孩子,将來可能會去大城市,或者出國去施展抱負。

而成績不好、不夠優秀的孩子則會留在我們身邊,照顧我們,讓我們真正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春節的時候,家裡長輩給我講了一件事,讓我很是感慨。

表舅家的小兒子從小就是學霸。

大學畢業後,他拿了全額獎學金去加拿大讀碩士、讀博士。

後來,他就一直留在加拿大工作。

至今,他已出國11年,可他隻回來過2次,每次都是行色匆匆。

前年,表舅媽檢查出得了子宮癌。

表舅給他打了好幾次電話,他都說工作忙,沒有辦法回來。

然後,他給表舅打了3萬加元。

今年春節前,表舅媽病情惡化,不幸逝世。

表舅給他打電話,他依舊因為忙,脫不開身無法回來吊喪。

然後,給表舅打了5萬加元。

表舅收到這些錢,不僅沒有得到安慰,反而更加難過。

他很心酸地對家裡的長輩說道:

“其實,把孩子培養的太優秀,也并不是什麼好事。

老話說,蛟龍不甘于淺水。

孩子有出息了,翅膀硬了,大機率地會把父母抛下,出去追求更廣闊的舞台。

我們不能攔着他們,不讓他們追求自己的發展。

可是,我們想見他們見不着,有個頭疼腦熱,他們也指望不上,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想起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視訊。

一位8旬獨居老人,由于身體不太舒服,就拍了一段短視訊傾訴心聲:

“我呀,太孤獨了,一個人。

我的兒女,都不在我的身邊。

我辛苦了一輩子,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一輩子,50多年的教齡,可是我現在一個人,好孤單呀。

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過下去,一天三餐飯都懶得做了。

因為,80歲了,過去,家人都說我做的飯菜最好吃。

而現在,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好吃了。”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事實上,視訊裡的老人,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8個孫子,7個重孫。

兒女們都很孝順,可是為了生活,他們分别在美國、廣州、株洲、茶陵縣工作。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他們回家的時間很少,甚至一兩年回來一次。

老人兒孫滿堂,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身邊卻沒有一個孩子可以時常陪伴她,照顧她。

老人雖然很體諒孩子,也很想得開,可她神情和語氣裡的孤獨卻讓人看得忍不住流淚。

獨居老人的真情實感,感動了很多人,同時也讓很多人認清了一個現實:

優秀的孩子,讓父母驕傲。

可他們越優秀,也離父母越遠。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我媽特别羨慕老家的鄰居。

他家有一兒一女,女兒從小成績就好,考上了北京的大學,一畢業就留在了北京。

兒子從小就不愛學習,勉強上了個三本。

畢業後,家裡人托關系給他在當地找了份倉管的工作。

我原本以為我媽是羨慕老家鄰居有一個“有出息”的女兒。

沒想到的是,我媽最羨慕的是老家鄰居有一個“沒出息”的兒子。

我媽說:

“老家鄰居的兒子雖然學習不好,沒什麼大出息,也沒什麼大追求。

但他沒事兒就帶着老婆孩子回家,跟父母噓寒問暖。

每到周末,節假日,還會帶着全家人出去逛公園、吃美食,或者來一次短暫的旅行。

父母不管有什麼事,哪怕隻是電卡找不到了,隻要一個電話,他就能立刻回家,幫父母解決。

父母生病住院,他衣不解帶陪床半個多月。

他對父母周到的關心和照顧,讓人真心的感覺到:

有一個孩子能夠随時陪伴在你身邊,真好,真幸福、真踏實。”

記得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每一個孩子的降臨,都帶有他的使命。

有出息的孩子會為了更遠大地抱負,奔赴屬于他們的遠方。

沒出息的孩子卻能時常陪伴在身邊,帶給你平凡的幸福。

看了《人世間》,我才明白:每個父母都要感謝那個愚笨的孩子

前幾年,網上曾有一篇感動無數父母的文章——

《我的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

作者凡小西的兒子成績很差。

凡小西很焦慮,竭盡所能地出錢出力,給兒子補習功課,可兒子的成績永遠都在吊車尾。

更無奈的是,凡小西天天給兒子加碼學習,孩子熬夜太多,壓力太大,免疫力下降,三天兩頭發燒感冒,才四年級就帶上了眼鏡,整個人看上去沒有一點少年該有的活潑朝氣。

這時,凡小西不得不放下焦慮,承認兒子确實資質一般。

同時也開始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重新看待兒子,終于發現兒子身上有太多被她忽視了的閃光點:

兒子勤勞、懂事、善良、懂得孝順父母。

我頸椎病犯了,頭疼得厲害,兒子會說:

“媽媽,你去休息吧,不要陪我讀書了,我自己能把作業寫好。”

我昏沉沉睡着了,兒子寫完了作業,會悄悄走到我身邊,給我蓋被子。

兒子喜歡廚藝,翻看過我買的所有做飯的書,才10歲,就已經能做好幾種像樣的飯菜。

兒子心地善良,樂于助人,他進樓棟門的時候,看到身後有人,總會用小手撐着門,等着後面的人一起進來。

同學中,不管誰遇到了困難,他都是第一個站起來幫忙的。

記得周國平曾經說過: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隻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出息。

可是我們必須看清一個殘酷的真相:99%的孩子,最終都會走向平凡。

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标準去衡量孩子的好與壞,也不應該鄙視平凡。

相反,我們應該欣然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的平凡。

将來,我們的孩子可能不是人中翹楚,可能不是社會精英,但隻要他們品性善良,做人做事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則,健康、快樂、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實,就是一種成功的人生。

此刻再想想我自己的兒子,我的嘴角不自覺揚起了微笑。

是啊,兒子雖然不愛說話,但他總是直接用行動表達對我的關心和愛。

兒子雖然成績不好,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努力。

兒子不愛背詩,不喜歡數學,可他喜歡運動,喜歡做家務。

他心地純良,從不随便欺負别人,懂禮貌、有愛心。

我相信他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踏實肯幹的人,一個細心體貼的丈夫、一個負責有愛的父親,一個願意陪伴我們,耐心照顧我們的孝順孩子。

如此,不就是我們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嗎?

是以,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卓爾不群,那就做偉大的父母,放他遠走高飛。

但如果,你的孩子始終平平無奇,也請放平心态。

好好抱抱身邊那個看似愚笨、不怎麼争氣的孩子吧!

或許将來,我們都得感謝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