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芯智駕】锂材價格瘋漲推高造車成本,新能源汽車被動進入漲價期

【芯智駕】锂材價格瘋漲推高造車成本,新能源汽車被動進入漲價期

芯智駕──集萃産學研企名家觀點,全面剖析AI晶片、第三代半導體等在汽車“大變形”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集微網消息,1月中旬,比亞迪重慶經銷商在接受行業調研時表示,比亞迪已采取經銷商分擔部分成本的措施,以此來承受成本上升的壓力。而就在該調研結束後的1月22日,比亞迪官宣對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進行1000-7000元不等的價格上調。

事實上,比亞迪是漲價相對滞後的一家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此之前,特斯拉、小鵬、哪吒、理想、埃安、零跑、大衆ID等主流新能源車企均已對旗下部分車型進行了漲價,部分車企在漲價函中稱,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為漲價的主要因素。

對此,锂電行業分析師陳磊表示,上遊锂電産業鍊價格瘋漲,是導緻主機廠造車成本上升,進而對汽車提價的主要原因。

國補退坡對新能源汽車漲價無直接影響

在2021年-2022年的新舊交替之際,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紛紛上調旗下部分車型售價,其中,特斯拉調價最為頻繁,自2021年8月起,已進行了5次上調售價,12月31日,再次官宣對旗下Model Y後輪驅動版車型上調2.1萬元,該車型售價也來到了30萬以上。

其他車企中,哪吒上漲2000-5000元不等;小鵬旗下全系車型價格上調4300-5900元不等;埃安部分車型漲價4000元起;零跑低配車型也同比上漲8000元;大衆ID家族全系車型普漲5400元……

部分車企在漲價時,将漲價與新能源購車補貼政策關聯起來,是以,有市場聲音認為,補貼退坡導緻新車漲價。

根據《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最新政策要求,2022年起,新能源購車補貼将在2021年的基礎上退坡30%,至2023年将不再補貼。

對此,“新能源汽車漲價跟補貼沒有直接關系,也不是本輪新能源汽車漲價的主要原因。”陳磊分析認為:“國家給車企的新能源購車補貼是延後發放的,2016年、2017年的補貼到近期才發放,如果車企為了補貼漲價,他們早就漲價了,因為企業如果沒有利潤的話,就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根本無法用5、6年去等待補貼。現金流對車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而陳磊所說的補貼發放,即為2021年年底由國家财政部經濟建設司所釋出的《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根據該通知,将發放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2016年-2019年度合計201.69億元,以及2019-2020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183.1億元,總計384.79億元。

比亞迪、北汽、東風汽車、特斯拉、奇瑞、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上汽、廣汽等車企均獲得超10億元的補貼資金,其中比亞迪獲得39.8億元補貼。

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從政策、補貼方面給予了非常大的扶持力度,其中,新能源購車補貼政策實施之初,部分車型的國補+地補額度接近10萬元/輛。而随着補貼力度的逐年退坡,漲價前,這部分車型的售價并沒有相應提高,基本持平甚至處于降價趨勢。

在本輪汽車漲價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能源車企,産品價格為持續下降趨勢,甚至有打價格戰的傾向,也進一步佐證陳磊的觀點——補貼退坡并非本輪汽車漲價主因。如Model 3,2019年8月價格為36.39萬元/輛,該年10月該車國産化後價格下降至35.58萬元/輛,随後多次降價,至2020年10月,該車價格已下降至24.99萬元/輛。不過目前漲價後,目前Model 3的價格區間已提升至26.57萬元-33.99萬元/輛。

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車企為了促銷沖量,也沒有嚴格按計劃進行漲價,而是對漲價部分繼續采取“補貼”措施,補貼成本由車企承擔。如大衆ID家族,其在2021年累計傳遞汽車70625輛,并未達成年度銷量目标,其在漲價時附帶通知稱:“2021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2022年2月28日前完成購車傳遞的仍可享受補貼。”

锂材瘋狂漲價讓車企持續承壓

筆者留意到,部分車企在漲價時透露出上遊原材料漲價導緻的成本壓力,如比亞迪,其在漲價函中明确表示,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及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影響,決定對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進行1000-7000元不等的價格上調。

不過,該漲價函的生效日期為2月1日,比亞迪表示,已預付定金簽約的客戶不受新一輪調價影響。

事實上,在該漲價函出來之前,比亞迪重慶經銷商于1月中旬在接受行業調研時表示,随着産能的提升,比亞迪的制造成本和研發成本是不斷降低的;另外,“比亞迪的金融滲透率很強,可以從其他細分領域完善(指通過其他方式轉移成本壓力)。”該經銷商同時表示,同行紛紛漲價的情況下,比亞迪維持原價,也展現出品牌優勢。

據了解,此前補貼由比亞迪自己承擔,不過如上經銷商透露,“在國補退坡30%後,比亞迪要求經銷商承擔30%補貼成本,即一輛車要承擔1000-2000元成本,一年下來,單店淨利潤可能會損失500萬元-600萬元。”

對此陳磊表示,“新能源汽車普遍漲價的原因是,去年锂電材料大幅漲價,導緻锂電池的價格也大幅上漲,已經超出了車企的承受能力,不得不将汽車價格上調。”

本月初筆者在盤點時發現,磷酸鐵锂正極材料2019年12月價格約為4.1萬元/噸,至2021年12月17日已提升至9.2萬元/噸;碳酸锂價格在2020年初僅為6萬元/噸,但2021年11月已漲至20萬元每噸;六氟磷酸锂價格也從2021年年初約10元/噸漲至12月中旬的56.5萬元/噸。

陳磊表示,“锂電材料的價格還在快速上漲中,如碳酸锂,去年12月底已經漲至28萬元/噸,元旦剛過又上漲至35萬元/噸,到1月末,碳酸锂價格再次上漲到了接近40萬元/噸。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加上年底下遊廠家囤貨,已導緻上遊原材料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現象,現在锂電材料的價格,都要按天來計算。”

【芯智駕】锂材價格瘋漲推高造車成本,新能源汽車被動進入漲價期

圖檔來源:生意社

受益下遊新能源汽車景氣發展,2021年多家锂電産業鍊企業迎來了史上最好業績,預測未來仍将持續保持高景氣發展。動力電池方面,甯德時代預計淨利潤超140億元,同比預增超150.75%;鵬輝能源淨利潤同比預增超313.51%;億緯锂能淨利潤同比預增超65%。上遊原材料供應商同樣受益業績大幅增長,如天齊锂業,由虧損18億元轉變為盈利超18億元;當升科技淨利潤同比預增超159.81%;華正新材淨利潤同比預增超88%……

不過,對下遊主機廠來說,上遊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

春節前夕,合縱投研披露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國内某頭部造車新勢力表示,由于原動力電池供應N公司産品近期價格暴漲,計劃将三元锂電池供應商逐漸替換由Z公司供應;并将會繼續采用鐵锂産品,主要比對低配車型,降低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另外,筆者分析發現,本輪汽車價格漲幅與單輛車電池成本漲幅基本相當。筆者了解到,某造車新勢力目前單輛車,采用N公司的電池成本要比Z公司大約高4000元/輛。企業在補貼未到位的情況下,确實可以通過提價來轉移成本壓力。

該造車新勢力同時認為,動力電池價格大幅上漲,将推動所有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目前為緩和市場的抵觸情緒,采取逐漸提價的政策;目前仍有少數車企未提價,該造車新勢力表示:“這些車企也将會在近期提價,畢竟成本在不斷上漲。”

對于未來價格走勢,陳磊表示,“目前很難判斷,(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情況仍将長期存在。”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此前向愛集微表示,供需失衡已經讓大量資本湧入锂電産業鍊,在資本推助下,未來産能、産量都會大幅提升,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價格上漲将會逐漸回調至正常水準。

(校對/Jame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