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不孝父母,拜佛無益。”
不論何時何地,孝順的人才是有福氣的人,是以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觀經四帖疏》裡記載着這樣一則故事:
在饑荒中,世尊出去乞食,但一連幾天都是空缽而返。
有一天,一位比丘遇到世尊問他:“世尊,你讨到食物了嗎?”世尊回答說:“沒有。”
比丘聽後很傷心,就賣掉了自己的三衣,買了一碗齋飯,送給了世尊。
世尊在了解這碗齋飯的來曆後,對比丘說:“出家人的三衣,極貴重。我領受了你的好意,卻消受不起這碗飯。”
比丘連忙說:“您是三界的福田,你不能消受,還有誰能消受呢?”
世尊問比丘:“你有父母嗎?”
比丘說:“有。”
世尊又說:“拿這飯去供養你的父母吧。”
比丘說:“您都無法消受,我的父母怎麼有資格呢?”
世尊回答說:“你的父母能消受,他們生育了你,對你有極重的恩。”

是呀,這一生父母給予我們的東西太多太多,可是在我們成家立業之後,又給了父母多少回饋呢?
我們總是習慣于挑剔父母的各種不好,卻忘記了此生父母才是我們最應該好好孝敬和回報的人。
01
尊重父母,不要給父母臉色看。
我想很多人都能做到過年過節給父母買一大堆的禮品去看望他們,但卻很難做到時時刻刻都尊重父母。
在父母不注意做錯事時,我們會心生不悅,有時還會給父母擺臉子看。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妥,但是你知道嗎?隻要你在父母面前稍有不高興的表情,就會讓他們坐立不安﹑傷心難過。
我記得女兒剛學會走路的時候,那時是媽媽在家幫我帶。
有一次加班很晚才下班,那天心情也不是很好,回到家裡看到女兒臉頰有一塊青紫的印記,就問媽媽怎麼了。
媽媽說,女兒走路不穩摔了一跤把臉碰着了。
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的火騰地一下就起來了,對着媽媽吼了一句:“她才剛學會走路,您為什麼不看好她,萬一摔出點事怎麼辦?”
說實話,話剛說出口我就後悔了,因為我看到媽媽低着頭就像做錯事的小孩一樣,臉上寫滿了傷心和失落,嘴裡還喃喃地說着:“都是我不好,沒看好妮妮,下回我一定注意。”
看媽媽手足無措的樣子,我羞愧極了,趕忙對媽媽說:“媽,我說話有點急了,這不能怨你,小孩子學走路哪有不摔跤的,您别生我的氣。”
媽媽聽後說:“當媽的怎麼會生自己孩子的氣,确實是我沒看好。”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媽媽當時那種局促不安和委屈的眼神,我真的很後悔自己那天沖她發火的行為,雖然事後我道歉了,但終究還是傷害了媽媽。
作家胡适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世間最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把生氣的臉擺給親人看,比打罵還難受。”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記住這句話,在父母面前不擺生氣的臉,其實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尊重。
02
學會感恩父母的愛和珍惜父母的愛。
那天和朋友一起聊天,說起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他很感慨地對我說:“作為父母,我們會把自己所有的愛和所有的好全部都給孩子,但同時作為子女的我們,卻不一定會把所有的愛和所有的好都回饋給父母。”
朋友這話說得沒錯,的确是這樣,你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心甘情願幫他把屎把尿,卻不一定會在父母年邁不能自理時盡心去侍候他們。
我們也總是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應當的事,認為這就是父母應該盡到的責任,卻忘了感恩和珍惜他們對我們的愛。
就像我的表弟,結婚生第一個孩子時,他媽就從農村老家來幫他們帶孩子,一直把孩子帶到上幼稚園,而且帶孩子那幾年,老人家把家裡所有的家務都包了,真的是任勞任怨。
可是當老人準備回老家時,小兩口連句感謝和挽留的話都沒有一句,反倒想快點讓她走,當天老人說要回老家,表弟就訂好了當天晚上的火車票。
後來,表弟又生了二胎,打電話想讓他媽再來幫他們帶二胎,他媽拒絕了,說自己年紀大了,手腳也不靈便,帶不了孩子。
表弟在電話裡大發脾氣,說他媽太冷血,都不願意幫自己的兒子等等,他媽在電話裡說了一句:“我把你養大成人,已經盡到義務了,我沒有義務再幫你帶孩子,自己生的自己帶。”
人啊,就是如此,把父母的愛當成理所當然,卻從來沒有想過怎樣去愛父母,甚至還去抱怨父母做得不好,對他們為自己的付出視而不見。
03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其實孝順父母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行。
我們每個人都會長大,也都會變成父母,每個父母也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
是以,當父母成了“老小孩”時,請你也像當初他們對待你一樣,給他們多一點耐心和關愛。
因為父母在,才是家,家庭和睦了,人才會有福氣。
最後請記得有空時常回家看看,兒時父母陪我們長大,而今讓我們也好好陪父母變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