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希望兒女前程錦繡,自己卻孤獨終老嗎?

這段時間我結合身邊幾代人的遭遇,試着複盤了整個人生走勢。年輕的時候希望兒女可以有更多出息,這樣就可以在街坊鄰居面前獲得無限滿足,随着年齡增長内心的孤獨越發強烈。

一年中熱熱鬧鬧地就逢年過節那麼幾天,漫長的思念難以啟齒,隻能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事沒事的瞎唠叨。

如果人生可以劇透,當我們親手把子女送上錦繡前程,卻要忍受長達數十年的空巢生活,或者本可以安享晚年卻依舊在外務工時,你還願意嗎?

這樣的問題并不美好,一旦思考就會徒增煩惱,但現實并不會給予我們更多幻想的機會。嶄新的困境必定強迫我們忘掉舊知,而一昧留戀記憶也會随之憔悴,給子女的未來帶去無助。

可以重新來過的話,我一定不要陷入互相攀比的陷阱:人家有女朋友,你沒有;人家有房有車,你沒有;人家家财萬貫,你沒有……似乎不管他們如何努力總是不盡完美,但我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要和别人家的孩子競争呢?

家庭教育本身是有沖突的地方:我們希望子女聽話,又想在某些時候能夠有自己的主張;我們還希望孩子能夠成熟,但又舍不得他們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更希望他們家庭美滿,但看到突然空曠的房間或者面對年輕人秀恩愛,會不會有一種莫名的失落與憤慨。

生兒育女一直是捆綁在每代人身上的枷鎖,在這個相對保守的國度,婚姻沒有孩子的加持似乎并不會持久,但對于如何養育每個家庭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原生家庭幸福與否直接影響到下一代。

如果自身存有不良情緒,那教育孩子會不會将這種負面根植于他們心底。一個有道德、有公理、有準則的人,絕不會以個人的看法去塑造孩子的三觀。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家長管不了,而卻害怕老師的原因。因為學校是講道理的;老師的出現,使這種“理”的傳播富有仁愛、富有溫度。

太局限于自主規劃,或者太拘泥于不甘過往,在教育孩子時就會缺乏一種起碼的尊重。沒有市場的規劃本身毫無用處,而過于感性的實操很容易培養出兩類人:叛逆者和苟利者。

把自己的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而擺脫自身的榜樣之責,這本身就是自私的行為。如果孩子非常優秀,那我們為人父母者能否配得上他們。換一種更通俗的說法,那些希望孩子取百家之長的家長,是否比别人家的父母做得更好?

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希望自己有一些難得出手的成就來影響他們,這樣當他們沾沾自喜的時候,可以在我們面前有所收斂,當然我并不會把自身的榮譽當成教育的“賣點”。

要培養孩子的業餘愛好,首先自己要有長期堅持的習慣,當然這不包括玩手機、刷視訊等錯誤示範行為。

當孩子積極上進的時候,我們也要緊跟其後,或者直接來個彎道超車,比起加油、呐喊,或者提高所謂的“起跑線”,親子之間的有效互動至關重要。

互相打氣、互相監督,各自在成就一番作為,千萬不要時刻圍着孩子團團轉。這樣當他們振翅高飛時,便會更加自由灑脫,而我們也有自己需要奮鬥的陣地。我覺得“孤獨”可能就是把兒女當成了主要事業,如果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保障,便會有為自己而活的勇氣與鬥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