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許多的父母抱怨,說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翅膀硬了之後就對自己愛答不理了,除了要錢,基本不和父母多說一句。
有些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了,甚至遠走高飛不回來了,他們發展自己的事業,享受自己的生活去了,留下培養他疼愛他的父母,讓他們在牽挂和孤獨中老去,死去。
《人世間》中的周秉義和周蓉,沒有如上述所說的那麼無情無義,但是論起他們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家的付出,絕對是遠遠不夠的。

在周秉義,周蓉,周秉昆3個孩子中,女兒周蓉是最得父親周志剛喜歡的一個,她聰明又漂亮,即使是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她依然賺足了父母的愛。
可是,如此受寵的她卻是3個孩子中最無情的一個。
為了愛情,她可以不辭而别遠走高飛,害得父親傷心欲絕,母親差點哭瞎雙眼。
就算是這樣,她還是得到了父母的原諒,父母對子女的愛真的是包容和偉大的。
可是後來,她為了愛情和事業,把女兒玥玥扔給家裡,讓母親和弟弟幫她照顧孩子。
自始至終,她都沒有為家裡做過貢獻,而是不停的辜負和索取。
後來,她是考上了大學,也為家裡争了光,可是,她的丈夫卻背叛了她,女兒的性格也和她一樣自私無所顧忌,大概,這就是對她最大的懲罰。
周秉義是大哥,也是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他在政界步步高升,成為父親周志剛最大的驕傲。
可是,他有權有勢的嶽父面前,他也是低眉順眼,這一點讓自己的父母兄弟受了不少氣。那種低人一等,不配成為親家的感覺,是周志剛心中最大的不滿。
明明是冬梅不能生育,周秉義還是願意主動背這個鍋,在傳宗接代這件事上,周秉義也沒有盡到責任,如果沒有周秉昆,周家是不是要絕後了呢?
許多父母的目标和心願,都是把孩子培養成才,讓他們有出息,光耀門楣。
可是真的當孩子光耀門楣了,他們才發現哪裡不對勁,比起有出息,他們似乎更渴望孩子能常伴左右,床前盡孝。
周秉昆是3個孩子中最不受重視,最不被認可的一個。
他從國小習成績就不好,沒什麼文化底蘊,後來周蓉跑了,他就成為了守在家裡的唯一的孩子,這一定程度上導緻了他在事業上落後,在學識上落後。
和哥哥姐姐相比較,他的各種落後特别明顯,因為成就上的差距,父親周志剛甚至表現得很現實,這讓周秉昆特别委屈。
雖說十個指頭有長短,但是父母還是應該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應該因為孩子的優秀程度不一樣而厚此薄彼,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周秉昆雖然不是什麼大學生,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論起孝心,論起對家的付出,他是當仁不讓的功臣。
母親因為周蓉被抓而腦溢血,他為了不讓父親和哥哥姐姐擔心,獨自挑起照顧家,照顧母親,照顧侄女的擔子。
在周志剛,周秉義,周蓉各自忙碌發展的時候,周秉昆和鄭娟實實在在做到了常伴左右,床前盡孝。
母親奇迹般的醒來,多虧了他們的不放棄和悉心照顧。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覺得,養了周秉昆這樣的兒子,才是最能讓父母欣慰的事呢?
而且周秉昆也并不差,為了讓父親認可自己,為了證明自己,他努力賺錢,給家裡換了大房子,給了家人更好的照顧。
他才是這個家裡最頂天立地的子女,最值得讓父母驕傲的子女,就像母親說的,他才是她心裡的寶貝疙瘩。
其實我覺得,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教育這件事上都缺乏遠詹性,德智體3個因素中,德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而智是其次,如果本末倒置,一味地要求孩子有成就而忽略了道德教育,那麼很有可能培養出一個不知感恩不懂孝順的孩子。
百善孝為先,在所有教育培養中,孝順的美德才是父母最應該灌輸給孩子的,這比任何知識都更重要。
孩子有出息,不是父母最終的心願,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才是人性的光輝,周志剛直到最後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