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每一個創造奇迹的孩子背後,都有父母在托舉

文章來源:公衆号“常青藤爸爸”

ID:ivydad_ivydad

6個月大的時候,他被确診為LAMA2-相關先天性肌營養不良,屬于漸凍症的一種;

中考時,在沒有報過任何課外教育訓練班的情況下,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吉林一中;

去年聯考,他又以645分的分數,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科試驗班(資訊類)錄取;

……

2021年9月2日,作為北航第一個到校報道的學生,邢益凡成為了全國人民點贊的勵志明星。他說,自己要做中國的霍金。

這個體重僅有18公斤的漸凍症男孩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關于“漸凍症”,常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冰桶挑戰”。這是在2014年,由美國波士頓學院前棒球選手發起的一項公益活動,旨在喚起大衆對漸凍症病人的關注。這項活動很快風靡全球,還引來各路明星參與和推廣。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但是,即便體驗者真的參加過冰桶挑戰,也永遠無法體會到一個漸凍症病人活着的每一天有多痛苦、多絕望。

有人形容漸凍症是“被身體禁锢的靈魂”,還有人說漸凍症就是“眼睜睜看着自己逐漸死去”。

一個漸凍症患者通常要經曆四個時期:

初期:沒有辦法握緊筷子;

工作困難期:四肢無力甚至萎縮;

生活困難期:無法走路、說不清話;

吞咽困難期:進食困難,連流食都吃不了;

呼吸困難期:呼吸困難,切氣管上呼吸機。

最殘忍的地方在于,漸凍症患者從始至終,頭腦完全是清醒且正常的。這意味着,他們身體的每一次變化、生命走向終結的每一步,他們都知道,但完全無能為力。

這種殘酷,讓我想起了“淩遲”這種最慘無人道的刑罰。到了病症發展的後期,他們連自殺的能力都喪失了。

前一段時間有個讓人心酸的新聞,一名51歲的漸凍症女子想要解脫,兩次雇兇殺掉自己,結果對方不僅沒有兌現承諾,反倒拿錢跑路了。

成年人尚不能抵禦病痛的折磨,邢益凡這個孩子,卻能笑着面對生活,還堅持上學,并一直保持成績優異。他是如何創造這樣的奇迹的?

這個疑問,随着我了解邢益凡的成長經曆後被慢慢解開。原來,創造奇迹的不止他自己,還有他的爸爸媽媽。

或者更準确地說,如果沒有父母,也許我們就看不到邢益凡這個奇迹的誕生。

給一個沒有希望的孩子,

以愛和力量

2003年,吉林的老邢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命,那是個眼睛大大、臉蛋圓圓的男孩。這個普通的工薪家庭因為新成員的到來而喜氣洋洋,年輕的父母給孩子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邢益凡。

但随着孩子慢慢長大,他的“不同”也一點點顯示出來。一般孩子都該掌握的基本身體技能,但他都不會。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後來在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一出生就病了,而且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肌肉病。據說得這種病的人在全國也不超過一百個,邢益凡就是其中一個。

目前這種病還沒有根治的辦法,18年前更是沒有。自從确診的那一刻開始,邢爸和邢媽就踏上了求醫的道路。省内外十幾家醫院,他們都跑遍了。

奔波的勞累沒讓他們沮喪,但是每次做肌肉活檢,每次看到孩子的傷口,每次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時,他們都差點崩潰。

醫生、家人的勸告也越來越多:趁年輕,再要個孩子吧!

但是,邢爸邢媽卻拒絕了。這個在别人眼裡“沒救”的孩子,在他們眼裡隻是個翅膀被折斷的“天使”。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他們說,這不是放棄孩子的理由;他們說,要加倍愛這個孩子;他們說,希望孩子像毛草一樣好活,小名就叫毛毛吧。

他們學習關于這個疾病的一切知識,學習如何護理孩子的身體,學習如何與這個疾病長期戰鬥。

因為睡覺時不能自主翻身,時間長了可能會壓迫頸椎,導緻呼吸困難,邢爸邢媽就整夜呆在孩子身邊,還得保持清醒,随時注意孩子的動态。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

孩子骨骼脆弱,稍不注意就可能骨折。邢爸每次抱兒子時都會戴着海綿手套,一舉一動都小心翼翼。哪怕一個衣角有褶皺,也要趕緊放平,杜絕一切傷害孩子的可能性。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盡管夫妻倆已經竭盡所能給兒子創造好的生活環境,但在邢益凡初二時,意外還是發生了。他尿血了,而且血一次比一次多,顔色是觸目驚心的鮮紅。邢爸甚至以為,最後的時刻要到了。

還好,經過檢查,醫生說,這隻是因為邢益凡喝水太少導緻的血尿。

有驚無險,這場風波過後,更多人來勸他們:别對孩子投入太多感情,否則“那天”來臨時,會受不了的。

但是,邢爸邢媽又拒絕了:生病不是孩子的錯,憑什麼要少給他愛?

他們繼續全身心地愛着這個殘缺的孩子,但他們的愛并不盲目。

給一個“沒有未來”的孩子,

以機會和權利

“他失去了走、跑、跳的能力,但不能再失去受教育的權利了。”

轉眼間,邢益凡到了該上幼稚園的年紀。邢爸張羅着要送他進幼稚園,但是找來找去,沒有一家幼稚園敢收他。

無奈,邢爸邢媽決定讓兒子跳過入園環節,直接入國小。

到了上國小的年紀,邢爸心情忐忑地去給兒子報名。那時,邢益凡隻有20斤,身體瘦弱,沒有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過,語言能力也比同齡小朋友差很多。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讓他意外的是,校長不僅沒有拒絕,還堅定地說:“邢益凡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更讓他意外的是,邢益凡還碰上了一個有愛又負責的班主任。在他念國小的六年期間,班主任天天抱着他上下樓。

國小期間,邢益凡沒有落下一節課。

邢爸時常叮囑兒子的一句話是:學習輸給别人不算輸,停下來才算輸,輸給自己才算輸。

這句話,也像是他對自己、對妻子說的。

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孩子,邢爸邢媽已經習慣了這種勞累又時時泛着甜蜜的生活。

作為一個殘障孩子的父母,他們心懷最樸素的願望,希望孩子堅持活下去,希望孩子能活得有尊嚴,希望孩子的生命有價值,希望這個折翼的天使也能有機會體驗飛翔。

他們不知道的是,對一個生命而言,愛和尊重就是最好的成長養料。即便沒有支撐翅膀煽動的肌肉,在愛的托舉下,邢益凡也能學會飛翔。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他終于長出了自己的翅膀

上國中時,邢益凡的英文書寫常常被評為“D”,也就是差評。那時,寫字對邢益凡不亞于酷刑。他不能站、不能坐,四肢隻能蜷曲着。

在班主任的激勵下,邢益凡沒有要特權,而是激勵自己“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經過了刻苦練習,他終于得到了“A”的好評。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就這樣,邢益凡對學習的自信心,被一點點激發,好好學習的念頭,一點點強大起來。他說他要做中國的霍金,要改變世界。

一節課45分鐘,但邢益凡隻能堅持30分鐘,因為身體實在疼得受不了。剩下的15分鐘他隻能躺下來,一邊聽,一邊想象老師講的知識。因為太過于專注,他甚至會把自己的耳朵壓得出血。

中考時,他考出了615分的好成績,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吉林最好的高中,吉林一中。

高中時,邢益凡的身體功能進一步惡化,他的頭幾乎不能轉動,手連翻書都做不到。上課時,他隻能用下巴支着頭,眼睛則掃着隻能看到的一半書面。

做閱讀了解和作文題時,因為題目比較長,而隻有一次扭頭機會的邢益凡,隻能逼自己練成“記憶大師”,隻看一遍就記住甚至背下題目,再做後面的題。

對于自己不會的題,邢益凡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看答案,而是自己啃,直到了解透徹為止。是以,他的基礎知識格外紮實。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入校後,邢益凡領到了北航校園卡

邢媽心疼兒子太辛苦,就勸他轉到普通班。但邢益凡拒絕了:“我不走,我就是這個班的人,我想不出退縮的理由。”

那種堅決的神氣,像極了父母拒絕再生一個孩子時的表情。

那時,邢爸邢媽知道,孩子已經長大了。他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夫妻二人一緻決定不能辜負孩子的期望,要全力支援他學習。

高三那年的一個晚上,邢爸抱孩子上床時位置稍微出了點錯。邢益凡骨折了,3個月才能恢複。

但骨折期間,邢益凡越發努力學習,常常被父母強制要求休息。他對媽媽說:

“我就想看看,我還能走到哪一步,想再往前奔一奔。”

作為一個漸凍症患者,邢益凡對于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無比珍惜。他生怕自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生怕自己還沒有好好活過就離開了。

“拿命學習”的他,3個月後回歸校園,成績不降反升。

2021年7月24日,楊倩拿到奧運首金的那天,邢益凡在電腦上得知了自己的聯考錄取結果,北航發來了橄榄枝,還為他量身打造了無障礙宿舍。

小時候,邢益凡就有一個“航天夢”,他說,“太空沒重力,我就和别人一樣了,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翺翔”。

如今,那個“航天夢”,他已經實作了第一步。

18公斤新生去北航報道,這個漸凍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網

看到這裡,你知道我為什麼說邢益凡的父母也在創造奇迹了嗎?

在孩子殘疾、治愈無望的情況下,夫妻倆依舊能全身心地愛着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迹;在孩子身體嚴重不便時,夫妻倆能堅持讓孩子接受教育,這又是一個奇迹。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調皮、磨蹭、不好好寫作業,就各種崩潰,甚至就此放棄孩子。但邢益凡的父母卻無條件堅持愛孩子,愛了整整十八年。

對于我們旁觀者來說,這十八年就是一個愛的故事,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數個難眠的夜晚、無數個難以抉擇的人生關口。

在關于邢益凡一家的報道中,無數網友在留言區表示,自己被這個男孩的勵志故事感動到落淚。而常爸更為邢益凡父母深沉的愛感動,他們用行動向我們道出一個最樸素的道理:養育孩子,愛他和尊重他就是最好的方式。

報道中提到,北航為邢益凡提供了專門的愛心宿舍,接下來,他的媽媽将住在這裡陪讀、照顧他。邢益凡的航天夢,像一幅畫卷一樣徐徐展開,這幅畫卷的底色是父母不變的愛,伴随他在夢想的天空一直飛,飛往不可限量的未來。

本文轉載來源:常青藤爸爸。該公衆号由哈佛、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營運,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品質的教育資源。

本文來源:常青藤爸爸

本文作者:常爸

責任編輯:CiCi

版權申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