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每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在托举

文章来源:公众号“常青藤爸爸”

ID:ivydad_ivydad

6个月大的时候,他被确诊为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属于渐冻症的一种;

中考时,在没有报过任何课外培训班的情况下,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吉林一中;

去年高考,他又以645分的分数,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试验班(信息类)录取;

……

2021年9月2日,作为北航第一个到校报道的学生,邢益凡成为了全国人民点赞的励志明星。他说,自己要做中国的霍金。

这个体重仅有18公斤的渐冻症男孩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关于“渐冻症”,常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冰桶挑战”。这是在2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唤起大众对渐冻症病人的关注。这项活动很快风靡全球,还引来各路明星参与和推广。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但是,即便体验者真的参加过冰桶挑战,也永远无法体会到一个渐冻症病人活着的每一天有多痛苦、多绝望。

有人形容渐冻症是“被身体禁锢的灵魂”,还有人说渐冻症就是“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死去”。

一个渐冻症患者通常要经历四个时期:

初期:没有办法握紧筷子;

工作困难期:四肢无力甚至萎缩;

生活困难期:无法走路、说不清话;

吞咽困难期:进食困难,连流食都吃不了;

呼吸困难期:呼吸困难,切气管上呼吸机。

最残忍的地方在于,渐冻症患者从始至终,头脑完全是清醒且正常的。这意味着,他们身体的每一次变化、生命走向终结的每一步,他们都知道,但完全无能为力。

这种残酷,让我想起了“凌迟”这种最惨无人道的刑罚。到了病症发展的后期,他们连自杀的能力都丧失了。

前一段时间有个让人心酸的新闻,一名51岁的渐冻症女子想要解脱,两次雇凶杀掉自己,结果对方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倒拿钱跑路了。

成年人尚不能抵御病痛的折磨,邢益凡这个孩子,却能笑着面对生活,还坚持上学,并一直保持成绩优异。他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的?

这个疑问,随着我了解邢益凡的成长经历后被慢慢解开。原来,创造奇迹的不止他自己,还有他的爸爸妈妈。

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没有父母,也许我们就看不到邢益凡这个奇迹的诞生。

给一个没有希望的孩子,

以爱和力量

2003年,吉林的老邢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那是个眼睛大大、脸蛋圆圆的男孩。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因为新成员的到来而喜气洋洋,年轻的父母给孩子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邢益凡。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不同”也一点点显示出来。一般孩子都该掌握的基本身体技能,但他都不会。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后来在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一出生就病了,而且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肌肉病。据说得这种病的人在全国也不超过一百个,邢益凡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这种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18年前更是没有。自从确诊的那一刻开始,邢爸和邢妈就踏上了求医的道路。省内外十几家医院,他们都跑遍了。

奔波的劳累没让他们沮丧,但是每次做肌肉活检,每次看到孩子的伤口,每次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时,他们都差点崩溃。

医生、家人的劝告也越来越多:趁年轻,再要个孩子吧!

但是,邢爸邢妈却拒绝了。这个在别人眼里“没救”的孩子,在他们眼里只是个翅膀被折断的“天使”。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他们说,这不是放弃孩子的理由;他们说,要加倍爱这个孩子;他们说,希望孩子像毛草一样好活,小名就叫毛毛吧。

他们学习关于这个疾病的一切知识,学习如何护理孩子的身体,学习如何与这个疾病长期战斗。

因为睡觉时不能自主翻身,时间长了可能会压迫颈椎,导致呼吸困难,邢爸邢妈就整夜呆在孩子身边,还得保持清醒,随时注意孩子的动态。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孩子骨骼脆弱,稍不注意就可能骨折。邢爸每次抱儿子时都会戴着海绵手套,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哪怕一个衣角有褶皱,也要赶紧放平,杜绝一切伤害孩子的可能性。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尽管夫妻俩已经竭尽所能给儿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但在邢益凡初二时,意外还是发生了。他尿血了,而且血一次比一次多,颜色是触目惊心的鲜红。邢爸甚至以为,最后的时刻要到了。

还好,经过检查,医生说,这只是因为邢益凡喝水太少导致的血尿。

有惊无险,这场风波过后,更多人来劝他们:别对孩子投入太多感情,否则“那天”来临时,会受不了的。

但是,邢爸邢妈又拒绝了:生病不是孩子的错,凭什么要少给他爱?

他们继续全身心地爱着这个残缺的孩子,但他们的爱并不盲目。

给一个“没有未来”的孩子,

以机会和权利

“他失去了走、跑、跳的能力,但不能再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了。”

转眼间,邢益凡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邢爸张罗着要送他进幼儿园,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家幼儿园敢收他。

无奈,邢爸邢妈决定让儿子跳过入园环节,直接入小学。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邢爸心情忐忑地去给儿子报名。那时,邢益凡只有20斤,身体瘦弱,没有和其他小朋友相处过,语言能力也比同龄小朋友差很多。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让他意外的是,校长不仅没有拒绝,还坚定地说:“邢益凡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更让他意外的是,邢益凡还碰上了一个有爱又负责的班主任。在他念小学的六年期间,班主任天天抱着他上下楼。

小学期间,邢益凡没有落下一节课。

邢爸时常叮嘱儿子的一句话是:学习输给别人不算输,停下来才算输,输给自己才算输。

这句话,也像是他对自己、对妻子说的。

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孩子,邢爸邢妈已经习惯了这种劳累又时时泛着甜蜜的生活。

作为一个残障孩子的父母,他们心怀最朴素的愿望,希望孩子坚持活下去,希望孩子能活得有尊严,希望孩子的生命有价值,希望这个折翼的天使也能有机会体验飞翔。

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一个生命而言,爱和尊重就是最好的成长养料。即便没有支撑翅膀煽动的肌肉,在爱的托举下,邢益凡也能学会飞翔。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他终于长出了自己的翅膀

上初中时,邢益凡的英文书写常常被评为“D”,也就是差评。那时,写字对邢益凡不亚于酷刑。他不能站、不能坐,四肢只能蜷曲着。

在班主任的激励下,邢益凡没有要特权,而是激励自己“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经过了刻苦练习,他终于得到了“A”的好评。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就这样,邢益凡对学习的自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好好学习的念头,一点点强大起来。他说他要做中国的霍金,要改变世界。

一节课45分钟,但邢益凡只能坚持30分钟,因为身体实在疼得受不了。剩下的15分钟他只能躺下来,一边听,一边想象老师讲的知识。因为太过于专注,他甚至会把自己的耳朵压得出血。

中考时,他考出了615分的好成绩,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吉林最好的高中,吉林一中。

高中时,邢益凡的身体功能进一步恶化,他的头几乎不能转动,手连翻书都做不到。上课时,他只能用下巴支着头,眼睛则扫着只能看到的一半书面。

做阅读理解和作文题时,因为题目比较长,而只有一次扭头机会的邢益凡,只能逼自己练成“记忆大师”,只看一遍就记住甚至背下题目,再做后面的题。

对于自己不会的题,邢益凡不会像其他人一样看答案,而是自己啃,直到理解透彻为止。所以,他的基础知识格外扎实。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入校后,邢益凡领到了北航校园卡

邢妈心疼儿子太辛苦,就劝他转到普通班。但邢益凡拒绝了:“我不走,我就是这个班的人,我想不出退缩的理由。”

那种坚决的神气,像极了父母拒绝再生一个孩子时的表情。

那时,邢爸邢妈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夫妻二人一致决定不能辜负孩子的期望,要全力支持他学习。

高三那年的一个晚上,邢爸抱孩子上床时位置稍微出了点错。邢益凡骨折了,3个月才能恢复。

但骨折期间,邢益凡越发努力学习,常常被父母强制要求休息。他对妈妈说:

“我就想看看,我还能走到哪一步,想再往前奔一奔。”

作为一个渐冻症患者,邢益凡对于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无比珍惜。他生怕自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生怕自己还没有好好活过就离开了。

“拿命学习”的他,3个月后回归校园,成绩不降反升。

2021年7月24日,杨倩拿到奥运首金的那天,邢益凡在电脑上得知了自己的高考录取结果,北航发来了橄榄枝,还为他量身打造了无障碍宿舍。

小时候,邢益凡就有一个“航天梦”,他说,“太空没重力,我就和别人一样了,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翱翔”。

如今,那个“航天梦”,他已经实现了第一步。

18公斤新生去北航报道,这个渐冻症男孩的故事看哭全网

看到这里,你知道我为什么说邢益凡的父母也在创造奇迹了吗?

在孩子残疾、治愈无望的情况下,夫妻俩依旧能全身心地爱着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在孩子身体严重不便时,夫妻俩能坚持让孩子接受教育,这又是一个奇迹。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调皮、磨蹭、不好好写作业,就各种崩溃,甚至就此放弃孩子。但邢益凡的父母却无条件坚持爱孩子,爱了整整十八年。

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说,这十八年就是一个爱的故事,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无数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关口。

在关于邢益凡一家的报道中,无数网友在留言区表示,自己被这个男孩的励志故事感动到落泪。而常爸更为邢益凡父母深沉的爱感动,他们用行动向我们道出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养育孩子,爱他和尊重他就是最好的方式。

报道中提到,北航为邢益凡提供了专门的爱心宿舍,接下来,他的妈妈将住在这里陪读、照顾他。邢益凡的航天梦,像一幅画卷一样徐徐展开,这幅画卷的底色是父母不变的爱,伴随他在梦想的天空一直飞,飞往不可限量的未来。

本文转载来源:常青藤爸爸。该公众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本文来源:常青藤爸爸

本文作者:常爸

责任编辑:CiCi

版权申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