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黏着妈妈的男孩,不是好孩子!”
看似诙谐搞笑的话语,却道出了许多养育男孩妈妈的心声。
可您是否知道,孩子格外粘妈妈,只是表象,背后藏着许多心理暗示。

男孩为啥都爱“粘妈”?背后的心理暗示,当妈的要读懂
是否所有男孩都有这样的通病:他们对待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总是给与某些特权,许多事情必须点名你来做。
闺蜜不足四岁的儿子天天,就是这样一个“黏人娃”。小家伙粘人,最重要表现就是有事先点名,明明有多位候选人可供选择,但妈妈永远是第一名。
他的陪伴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妈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从客厅到卧室,再到厨房甚至是卫生间,可怜的闺蜜几乎无处可避。
闺蜜老公看着黏人的儿子,有些气愤的喊道: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天天黏着妈妈,不嫌害羞吗?小天天一脸不在乎,直接钻进妈妈怀里,嘴里嘟嘟囔囔地说道“我是妈妈的小尾巴,我是妈妈的小尾巴。”
您家是否也有同款宝宝?每天早晨上班出门前,一场生离死别的哭戏,成为固定上演的“戏码”;
在家一分钟也离不开自己,甚至直接剥夺了宝贵的“如厕自由”;
有事没事就使出“终极大召唤术”,还如同黏牙的橡皮糖一般,走哪儿跟哪儿。
孩子之所以如此黏人,背后隐藏着许多暗示,身为妈妈一定要读懂:
首先,请妈妈们放心,孩子长大后变得更“黏人”,是正常现象。
我们的宝宝,大约在6个月大时,便会出现“认生”现象,最明显的反应,莫过于看到陌生人会大哭,离不开亲近的人。许多宝宝一旦发现父母离开自己的视线,便会嚎啕大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第一个高峰期,大概在12~18个月左右,18个月后,会慢慢减轻;随着宝宝渐渐长大,迎来了人生第一大事件--上幼儿园,第二个焦虑高峰期如约而至。
心理学研究认为,黏人和分离焦虑,都是宝宝情感发育过程中必然事件。孩子之所以黏着妈妈,是把妈妈当做“安全基地”,每当感到害怕和孤独时,便会来寻求安慰。
这一点恰恰从侧面表明宝宝很爱妈妈,并与母亲建立了很好的依恋关系。我们不妨这样想:黏人,其实是宝宝的成长信号。
孩子黏人,自有其甜蜜的一面,可对于不少妈妈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我们在接纳宝宝黏人的同时,也要做好“战略调整”,将这一现象略作改变
“队友”不能少:多数家庭照顾孩子,妈妈永远是第一人选。在“陪吃、陪读、陪睡”的一条龙服务下,妈妈秒变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特别了解怎么样做才能让孩子更舒服;聪明的妈妈,甚至能捕捉到孩子细微的表情变化,并从中分析出孩子想要什么。
这般五星级待遇,孩子自然觉得“妈妈最爱我,最了解我”,并对妈妈产生了依恋,遇到任何事都要找妈妈。
针对这一情况,爸爸要更积极地参与到育儿工作中。爸爸带娃,有不少好处,由于男性不如女性那般心细与面面俱到,更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许多爸爸也不会像妈妈那样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多与爸爸接触,孩子会慢慢适应不同的“带娃模式”,这对其社会性发展非常有利。
深度解读宝宝心理:不少妈妈都发现,孩子到了陌生环境中,就变得很胆小,格外喜欢黏在自己身边。
当宝宝感觉到害怕,妈妈既不要抱怨孩子胆小,更不要使劲把他往外推。正确的做法是,要更耐心地陪伴着宝宝,让他一点点适应新环境。当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宝宝会化被动为主动,探索新的世界。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妈妈带着孩子和同小区的小朋友一起玩,开始要陪在宝宝身边,直到他融入新的小集体,再慢慢放手,而不是一上来就武断说:“都这么大了,就不需要妈妈陪了”之类的话。
归根结底,宝宝黏人,与安全感缺乏,有一定关系。而所谓的安全感,更多来自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与及时地安抚。
安全感足了,宝宝自然会从胆小粘人娃蜕变为勇敢男子汉!
喜欢请关注,爱上请分享,别忘了点个[ 在看 ]
女神Frigg
王室八卦
女性故事
美妆穿搭
旅行生活
女神们爱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