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這是阿呆爸第507篇原創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阿呆爸育兒特約作者:茵茵

01.

前幾天,冬奧會開幕式短片《未來冠軍》中,一群萌娃在冰上戲耍的畫面,真是可愛到爆表,獲得了無數觀衆的喜歡。

其中,有這樣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畫面中肉嘟嘟的萌娃在雪上暢行無阻,行雲流水般的滑雪動作讓一衆大人都自愧不如。

旁邊還跟着一隻小狗,與萌娃共同前進!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網友們紛紛表示:“心都被萌化了。”

畫面中的萌娃小名叫貝貝,早在去年,年僅11個月的貝貝就因一段滑雪視訊火爆全網。

11個月!連路都走不穩的年紀,是怎樣做到在雪上遊刃有餘的?

貝貝媽媽在采訪中告訴了我們真相:

原來,是貝貝爸爸和媽媽恰巧在學滑雪,想着帶孩子一起玩。

沒想到女兒站在雪闆上不但不怕,反而很興奮。他們試着讓孩子滑了一下,整個過程基本沒有摔跤,還玩得挺開心!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在采訪中,貝貝媽媽說:

“第一天滑雪時,女兒一直半蹲着,不敢站起來。滑了幾天後,進步很大,現在已經敢從雪闆上站起來了,全程手舞足蹈,沒想到她還有滑雪的天賦。

我平時和孩子爸爸經常參加戶外活動,滑雪、騎行、露營、馬拉松等,隻要有機會就會帶上女兒一起參與。”

奧運短片爆火後,網友們都說,貝貝就是未來的滑雪冠軍!

貝貝媽媽對此表示,沒有非要将孩子培養成冠軍,她和孩子爸爸都比較尊重孩子。

“目前孩子還太小,等到她兩三歲可能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說話後,如果說媽媽我想學滑雪、滑冰,或學習别的運動,我和她爸爸肯定都是支援她去嘗試并鼓勵她去做的。”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比起網友們的殷切期望,貝貝媽媽并沒有因為貝貝展露出滑雪天賦,就強迫孩子必須專攻滑雪,而是尊重孩子自身意願,順勢而為。

孩子有了意願,才能在興趣的驅動下一點點獲得進步,進而創造更大的成就。

不要因為一時的興趣就替孩子做抉擇,将興趣引導成能力,才能指引孩子一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提到:對孩子的教育,一切從“實事求是”出發。

學習一項技能,是為了自身的幸福體驗,而不是世俗的成功。這樣努力收獲的喜悅,才是孩子最需要擁有的成功體驗。

在這過程中,父母需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肯定,做好孩子探索路上的引路人。

02.

著名文學家愛默生曾說:“人生來就具有一定的天賦。”

尤其在童年時期,每個孩子都可能表現出對某方面的天賦。但隻有當天賦被接受時,他才能更好地将其發揮出來。

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會抱着“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的想法,逼迫孩子做世俗标準下“對”的事情。

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固然值得了解。

希望孩子考高分,獲得好的職業發展,這都是很正常的期望。

然而,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悲劇:

明明有着名校背書,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工作後卻屢屢不順,自信全失,甚至淪為自輕自卑的抑郁患者。

這背後,大多是父母“以愛之名”的控制釀的禍。

《奇葩說》曾有這樣一個辯題: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制完美的人生,你會按下按鈕麼?

家長們紛紛幻想:

“從小是學霸,長大考入清北,進入企業當高管,年薪百萬。”

“從小成績優異,長大進入體制内,工作穩定,還能給家裡長臉。”

“孩子懂事聽話,門門功課考第一,成為親朋好友羨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這樣真的是完美人生麼?

大學教師陳銘道出了真相:“我發現家庭教育的本質,好像就是人生觀的複刻。”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規劃所謂的“完美人生”,看似是為孩子好,實則是在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願望。

“不被尊重”的想法也會深深刻在孩子心裡。

這種念頭一旦産生,不僅會導緻孩子的夢想就此黯淡,還可能誘發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女心理師》中的蔣靜就是如此。

蔣靜是一個被母親逼迫學鋼琴的姑娘,母親打着為她好的旗号,各種威逼利誘,讓孩子在愛的牢籠中成長。

長大後的蔣靜确實鋼琴成績斐然,但也患上了嚴重的暴食症,甚至頻頻輕生。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明明是愛,為何卻化身利刃,傷孩子至深?

因為父母們這樣的愛帶着控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有些比較大衆化,如看書、打球,有些比較小衆,如喜歡研究昆蟲、愛玩魔方……

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愛好,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功利性分類好與壞。

對于自己認為有利于升學的愛好,就給予鼓勵。那些“有害”的愛好,便毫不留情地毀滅。

失了尊重的教育,培養不出心智成熟的孩子。

他們竭盡所能去為孩子安排,卻總是操之過急,最終摧毀孩子本該有的特質。

03.

哲學家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想要教育好孩子,先學會尊重孩子。

為人父母,孩子不僅是你的子女,更是一個有思想、有情緒、獨立的個體。

比起強加的控制,足夠的尊重和循循善誘地引導,更能讓他們學會為自己遮風擋雨。

五年級國小生柯子朔的父母,在這方面的做法堪稱教科書版育兒指南。

去年,小柯為了完成科學作業,找媽媽要了一個農夫山泉的礦泉水瓶當容器。

善于觀察的他,看到水瓶上的鳥和文字介紹,感覺和印象中的不同,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這長相怎麼可能是松花雀呢!”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為了求證,他翻閱了爸媽買的鳥類寶典,果然找到了不同:

松雀鷹隻有五根翼指,而水瓶上的鳥有六根。不僅如此,兩者頭部的形态也略有不同。

他興奮地将這個消息告訴了父母。

父親為了确定是否是藝術處理,找到了許多藝術加工的圖案參照。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同時,又聯系記者向農夫山泉的官方人員求證。

最終,不僅孩子的“較真”得到了認可,更是得到了農夫山泉在官方微網誌發文的感謝,還贈送學校一萬元圖書卡。

冬奧會開幕式1歲萌娃爆火:父母為什麼沒指望他是“未來冠軍”?

網友紛紛表示:“孩子遇到這樣的父母也太幸運了吧。”

的确,在孩子提出疑問後,不敷衍了事,更不覺得是浪費時間,甚至以實際行動支援他“大膽質疑,謹慎求證”。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自我認可度高,更有自信和主見,遇到事情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夠遵從内心做決定。

同時,他們更能順應天性,激發自身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04.

為人父母,我們對子女的未來,都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不走彎路,前途光明。

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應取決于父母的期許,而應在于他們自身。

讓他放開手腳奔跑,去體會沿途的美景;

讓他與喜歡的事物相伴,享受夢想的歡愉;

讓他去嘗試各類興趣,親身領悟成功得失。

尊重孩子的天性,助孩子活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不羁絆、不控制孩子的自主權,這才是每一個為人父母最應該做的啊。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簡介:茵茵,90後網際網路人,想将詩歌與煙火分享給你。

· 今日互動 ·

關于如何引導孩子興趣的經驗,你還有哪些要分享的呢?歡迎留言聊一聊!

- END -

繼續閱讀